华润三九重组暂停 后期业绩增长看好
(2013-09-06 17:03:03)
标签:
医药投资周刊健康 |
分类: 上市公司 |
药企第一军团在蓉探讨行业新挑战
——2013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在成都隆重召开
文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经济下行、银根紧缩、劳动力成本高企等诸多难题和挑战齐聚于当下,使企业家们感到喘不过气来。同时,这又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人们已经开始觉醒,行业整合的愿望已如强大不可抵抗的地壳运动。”8月24-25日,在成都举行的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上,科伦药业的董事长刘革新如此描述当前中国医药行业的形势。
当前的医药形势
正如刘革新所言,中国的医药产业正处在喜忧参半的时代。可喜的是中国的医药产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中康资讯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药品消费市场总规模达到9755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13年,中国药品市场总规模将达到11458亿元人民币,将突破万亿大关。
然而,机会往往伴随着经营压力的增大。与此同时,中国医药产业还处于战略转型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挑战。
商务部药品流通行业“十二五”规划的陆续落地、新版GMP和GSP的相继实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价政策改革等政策相继出台表明行业监管日趋严谨规范化;国内企业90%以上的化药都是仿制药,同质化竞争激烈依然没有改变;药品降价,药品集中采购,原材料、动力和人工成本不断攀升使企业销售利润低位盘整;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导致我国医药出口增速下落,医药外贸呈现“大类品种各异,主力品类堪忧”的形势,发展的结构性瓶颈已经显现。
新形势下,中国的医药企业该何去何从?在本届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上,产业转型与整合、药品研发创新、医药政策、营销战略等等话题成为医药行业主管政府官员、行业协会与学者、医药企业当家人热门探讨的话题。
创新的进展与战略
中国工程院院士、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得到国家资金支持65亿元,通过“十一五”五年加上“十二五”前两年的努力,在专项的支持下,医药产业的直接产出增加800亿元,间接产出增加3000亿元。
桑国卫同时指出在药物创新过程中还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例如,974个项目中优秀项目总共占比17.9%,没有通过验收的是27个,退回补充资料的是40余个项目,加在一起差不多有70个项目没有通过验收,没有通过验收就上黑名单。“因此,‘十二五’的关键词是“梳”,把已有的各种进展梳理,把重大的产品、重要的需求、重点的问题,这‘三重’理出来,作为重点来支撑。‘十三五’关键词是‘突’,明年以后我们希望能够拿到一些更吸引眼球的更突出的研发成果。”对于如何解决药物创新中遇到的问题,桑国卫如是表示。
桑国卫强调新药创制必须重视成药性的评估,否则,“我们有些老师一辈子就做一个药,做得非常仔细、非常漂亮,也不见得出药,不见得上市”。
对于医药企业的转型,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则认为,对于医药行业来说,转型升级就是制剂走出国门,但目前部分药企仍缺乏系统的整体战略以及对市场的深入调研,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拓展能力弱。因此,他建议政府重大专项引导工作要持续开展,应当建立共享制剂国际化信息平台,同时组织多渠道国外市场对接活动,为企业开拓市场服务。
政策趋势
药品是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产品,这也决定了医药行业是一个高度受政策法规监管的行业。每一项政策法规的出台都会对行业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医药行业的从业者,自然也要高度关注政策法规的走向。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吴海东在演讲中指出,目前,工信部联合发改委、财政部、卫计委,通过项目形式推出3个专项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三个专项分别是:在生物药板块,蛋白质类的药物和疫苗方面设立专项;化学通用名药物设立专项;在高端医疗器械、诊疗设备设立专项。
基本药物招标采购、药价等问题是医药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卫计委药政司管理处处长戚畅表示,下一步基本药物制度的工作重点将主要围绕巩固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机制和加强基本药物使用管理两个方面来展开。
戚畅表示:第一、继续稳固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机制,坚持以省为单位网上集中采购,落实招采合一等政策措施,采取多种方式采购,保障基本药物供应;第二、加强基本药物的使用管理。按照2013年卫生工作安排,结合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各级卫生医疗机构逐步明确了药物使用比例和金额,同时建立明确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基本药物使用作为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绩效的重要内容,并对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加强检查指导,定期通报考核结果。
来自发改委价格司医药价格处的宋大才处长表示,国家价格主管部门将探索以支付指导价格为核心的药价管理新形式;取消最高零售价格限制,发挥市场竞争作用;制定鼓励研发创新的价格政策,同时将改进廉价药品的价格管理。
药业精英畅谈未来
会上,吴晓滨、包幼甫等跨国制药企业中国地区掌舵人与刘殿波、吴廼峰、刘革新、赵超等本土制药企业的翘楚对于医药企业的经营战略、跨国企业与国内企业的合作、医药行业的整合等各抒己见。
“未来20年的时间,中国制药企业两大战略非常重要,一是产品创新战略,一个是营销转型战略。”绿叶制药董事长刘殿波如是说。刘殿波表示,医药行业的周期很长,必须能够坚持10年20年不断投入,运气好的时候能有一两个在全球销售的产品。而营销的转型战略是摆在中国制药企业面前更加严峻的战略课题,这个战略会把很多利益链打掉。刘殿波说:“建立一个跟国际公司的品牌一致,或者我们的医生能够认可我们中国本土企业的品牌,我觉得是很艰苦的一件事情。”
在药企纷纷向大健康领域转型之际,天士力集团副董事长吴廼峰对大健康的看法是,大健康是观念改变,是一项经济事业,也是一项社会工程,也是一次创业的商机,大健康的影响可以渗透到生命、饮食、锻炼、睡眠、工作、储蓄、养老等人类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只有依据大健康的发展前景,才能够更准确的定位医药产业的未来。
流通模式的改变将会影响企业的营销模式。重庆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申文求认为,未来流通行业发展方向将集中在三个方面,同向模式、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的模式,全产业链的模式,未来国家的政策定位保证了县级市场将会得到重点发展。从行业角度来看,工商合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在新格局下工商共赢才是合作的最终目的。马应龙市场总监王春猛在会上分享了他的营销心得——内容营销的真谛是让消费者主动关注并自发转播。
第一三共(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包幼甫的观点或许代表了大多数跨国企业中国地区掌舵人的观点。
包幼甫认为,在中国必须要采取多元化的营销战略,这对外资企业、民企、国企是一样的。“不要市场炒作,而是要经营市场。整个战略以合作为前提,根据不同需求、目的和内容进行选择,而不是做一个形式上的合作。”
包幼甫表示,药品的价格体系,一定要建立在品牌、质量、创新的前提下,关于药品招标,则应该有市场化的机制。招标牵涉到药品制造企业、药品流通企业、医院、政府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去统和,希望国家有一个新的思路出来。
关于流通体系,包幼甫希望改变地方保护主义,特别是地方的税务制度。他解释道,医疗体制的改革牵涉三部分,社会、企业、个人。社会涉及政府的制度制定、需求怎么满足,企业在中间,流通企业扮演重要的角色,最后是个人以及病人家庭。
华润三九重组暂停
文
8月19日,华润三九公告称,公司终止了此前披露重组原定的交易方案。
华润系的整合也正是因此遭遇挫折。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此次重组受阻,将拖慢华润系医药整合的脚步。
但从其近日发布的中报以及机构评价来看,华润三九的发展势头仍然强劲。
重组暂停
因行业、政策和市场变化超出各方预期,日前,华润三九宣布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这桩被誉为今年医药行业最大力度的整合案却以失败而告终,公司股票在8月19日复牌后更是近乎一字跌停。
华润三九这次停牌筹备重组事宜开始于今年6月,依照其8月2日公布的方案,华润三九计划通过资产置换、非公开发行股票以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华润医药控股有限公司下属公司的相关资产。
自2000年以来,华润系板块化格局就已经基本明朗。目前基本形成中药、化学制药、医疗设备、保健品和医药流通等五大业务平台。其中,华润三九负责OTC及中药业务,华润万东、华润双鹤、东阿阿胶等则分别在医疗、化学药、保健等领域发力。
公开资料显示,自上海医药在港整体上市起,华润医药系整合的大幕也随之拉开。2011年“华润系”医药资产经过多次努力成功重组华源集团、三九集团和北药集团,综合收入超过600亿元。而2012年,一直被业界指责进展缓慢的“华润系”医药资产整合亦开始提速,增资紫竹药业和山东三九,并和片仔癀公司展开了合作。
而作为一项重量级的资产,紫竹药业将花落哪家颇受市场关注。多位业内人士更是证实,华润三九此次整合的正是北药集团的优质资产紫竹药业。
意外的是,8月19日,华润三九公告称,公司终止了此前披露重组原定的交易方案。同时,华润三九承诺在发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公司股票将于2013年8月19日开始复牌。
“在停牌的过程中,华润三九一再提及‘重组方案难以确定’,这或许与整合资产过大的紫竹药业有一定关系。”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资深人士对记者分析说。
相关资料显示,紫竹药业成立于1980年11月26日,注册资本3.8亿元。此前,该公司名为“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现已变更为“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
去年11月23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紫竹药业42.28%股权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按挂牌前股权结构显示,华润医药下属的北京医药集团和中国信达分别持有47.28%、42.28%的股权。根据当时挂牌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30日,紫竹药业实现营业收入4.14亿元,净利润1.1亿元,净资产评估值为36.61亿元。
而根据华润三九第一季度发布的财报发现,截至2013年一季度,华润三九账上的货币资金仅仅有10.6亿元。“如果要想‘鲸吞’资产约36亿之多的紫竹药业,无疑将对公司财务和经营状况产生重大影响。”上述业内资深人士表示。
机构分歧
据了解,华润三九是基金重仓股之一。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共有16家基金公司旗下21只基金重仓持有了华润三九,持股总数为1.05亿股,占流通股比例达到了29.45%,持股总市值为28.15亿元。
受此次停止整合信息影响,在华润三九复牌的8月19日当天开盘跌停,收报于26.41元/股,成交量高达36.59万手,换手率达10.30%。按当日盘面显示信息计算,此前21只重仓华润三九的基金就浮亏3.07亿元。
而机构方面,买入和卖出金额则旗鼓相当,呈现对决局面,对后续走势看法明显分歧。
往常,位于营业部合计买入金额首位的一般是上涨幅度大、换手率较高的热点个股,但是本次位列第一的华润三九却在异动期间跌停。
8月19日,华润三九发布公告称,由于行业、政策和市场等发生变化的影响超出筹划重组时各方预期,导致拟收购资产的盈利前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在综合考虑收购成本、收购风险等因素的基础上,公司决定终止筹划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宜。自此,市场期待了近三个月之久的重组终成泡影。
公开交易信息显示,8月19日,该股成交金额高达9.67亿,机构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龙虎榜交易数据显示,当天买入金额最大的前5名和卖出金额最大的前5名均为机构席位。其中买入金额最大的5家机构合计买入3.72元,卖出金额最大的5家机构合计卖出3.7亿元,多空双方成势均力敌之势,显示机构对华润三九后续走势的看法分歧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华润三九披露的公告显示,公司重组一事原本是进展得颇为顺利,如取得国务院国资委的预核准,且华润三九已初步完成了重组涉及资产的尽职调查、审计、预评估等必备工作。
市场普遍认为,公司在距离最晚停牌期限还剩半个月的时候宣布停牌,让人感到意外。此次重组受阻,将拖慢华润系医药整合的脚步。但也有人认为公司停牌期间,医药股表现强劲,经过一个跌停板的调整后,公司动态和静态市盈率仍在28倍左右,这一估值水平在行业中处于中下游,投资者可积极关注。
发展势头仍猛
华润三九于8月23日晚发布了半年报,半年报显示华润三九的发展势头仍然强劲。其收入38亿,完成全年目标46%,增长14.99%;利润5.97亿,同比增15.79%,eps为0.61元;经营现金流6.96亿,同比增84.27%。二季度收入和利润增速分别为27.8%和24%,较一季度明显加速。毛利率较去年的59.41%大幅提升2.6个百分点到62.01%,跟原材料成本等下降有关系。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增长较快,分别为20%和32.3%。管理费用增长较快,跟员工成本以及研发费用增长有关系,上半年研发支出0.7亿,同比增长63.34%。毛利率提升和费用上升相抵之后,利润与收入的增速相当。
其中OTC业务平稳增长,并购产生一定增量。OTC业务收入20.71亿,同比增长16.28%,平稳增长。其中感冒品类、胃肠用药品类保持稳步增长,皮肤药品类在2012年3月收购的顺峰品种的带动下增长较快,2013年1月份新并购的品种天和骨通贴膏、天和追风膏亦实现了良好增长。
中投证券对其仍然维持推荐投资评级。其研报认为:华润三九的并购持续巩固竞争优势。2012年收购了皮肤用药企业顺峰,2013年上半年收购桂林天和97.43%股权。正在开展临清华威100%股权收购工作,收购将为公司补充补益、胃肠等领域多个品种。另外,公司8月19日公告:因拟收购企业(紫竹)盈利前景存在不确定性,决定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宜。我们预期收购未来还会常态化。
申银万国同样也看好华润三九的后续发展:全年制药业务将保持平稳增长。OTC产品线不断丰富,我们预计主导品种三九感冒灵2013年内生增长15%,胃肠、皮肤、骨科等新品种将保持较快增长;中药注射剂延续2012年快速增长态势,预计2013年整体增长约25%;中药配方颗粒产能逐步释放后拉动增速提升,预计2013年增长约30%。
同时,华润三九投资拟建雅安医药产业园也被业内看好。其8月23日晚间公告,公司拟投资建设“雅安三九医药产业园”项目。目前,雅安三九医药产业园预计将使用自有资金6733.91万元进行一期工程“高架仓库及配套工程”的建设。
此外,华润三九拟合资5000万元设立华润兰花(晋城)药业有限公司。其中,公司以货币及知识产权合计出资1500万元,占新公司注册资本30%;山西华润煤焦运销有限公司拟出资1500万元,占新公司注册资本30%;山西兰花煤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拟出资2000万元,占新公司注册资本40%。
华润三九设立华润兰花的目的在于实现向中药产业上游延伸,从源头控制药材成本与质量,逐步建立重点药材GAP基地,实现药材深加工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