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停产检修”潮至 维生素低迷行情难解

(2013-08-22 11:07:56)
标签:

医药投资周刊

维生素

停产检修

健康

分类: 市场与营销

“停产检修”潮至 维生素低迷行情难解

文    骆顺婷

 

近期,国内维生素巨头相继进入夏季停产检修的阶段。其中,浙江新和成、西南合成,以及两大维生素C巨头东北制药和华北制药先后出现在这份“停产检修”的企业名单上。据业内人士分析,当前整个维生素行业依然处于低迷状态,在产能过剩的大环境没有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停产检修未能带来明显的提振作用。

 

 

维生素巨头相继停产检修

进入7月份以来,维生素市场行情并未随着炎夏的脚步升温,总体依然处于低迷状态。由于夏季温度升高,设备的维护费、产品的储存难度也随之增加,加上近期饲料级维生素市场交投气氛清淡等因素影响,维生素厂家相继选择停产检修降低成本。

浙江新和成各生产基地于7月15日开始陆续进入夏季检修,时间将至8月底结束。而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则计划于7月25日起对部分车间进行夏季例行检修,预计将会在8月底结束。

据了解,浙江新和成、西南合成这两家企业,与国内维生素行业另一巨头浙江医药在维生素E方面的总产量约达4万吨,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5%。此外,目前国内仅有浙江新和成、浙江医药和厦门金达威能实现规模化生产维生素A,这3家企业的维生素A产能合计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0%。

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停产对维E等产品市场供应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据了解终端市场已有1至2个月备货,最终会否影响价格走势尚不明确。在A股上市公司中,浙江医药目前未有停产检修的确切消息,或将直接受益。

而在维生素家族中,维C的行情亦备受关注。据媒体报道,目前两大维生素C巨头东北制药和华北制药已经停产。停产并未公告,但得到了东北制药和华北制药有关人士的确认。东北制药的销售经理向媒体表示,停产属于正常的检修,每年这时候各大厂家都进行检修,以免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华北制药也有相同表态,称检修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两个月。

 

维生素大品种均供过于求 维C产能过剩尤甚

从整个维生素家族来看,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是市场规模最大的三个品种,市场占比分别为30%、21%和13%,维生素B族合计占比约33%。从总体上看,目前整个维生素行业都不景气。

经过20多年的产业演变,整个维生素行业各品种都处于供给高度集中、需求平稳增长的成熟期。所有的维生素品种都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而且大部分品种下游增长相对平缓,因此供方的竞争格局成为决定供求平衡、影响价格的首要因素。

维生素市场近年来一直笼罩在产能过剩的阴影中。而维生素C供过于求、产能过剩的局面尤为凸出,一直未得到改善。华泰证券的研报称,自去年3月份以来,维C的价格一直在历史低位,目前维C厂商都处于亏损状态。维C产能面临严重的过剩危机,仅我国五大维C巨头的产能就已经超过全球总需求的10%。

国内维C产业兴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此前的国内维C市场由外资药企长期垄断。后来基于产业链转移和成本效益等因素,外资药企在华维C业务大幅收缩,中资药企迅速崛起,由此形成了华北制药、东北制药、石药集团、江山制药及山东鲁维制药五家巨头争食维C的版图。

这五家药企一度达成联盟,且曾抛出控产定价等方案,高峰时期曾控制国内维C市场八成份额。而维生素C的价格也一路飙升到每公斤140元。价格高企刺激资本进入,大量中小企业纷纷上马维C项目。企业盲目投产,导致供需平衡被打破,直接造成了维生素C产能过剩,维C价格快速回落。

今年的情况则更为惨淡。一季度,由于维C产能严重过剩,价格接近成本价,导致小型企业陆续停产维C,大型生产商的维C业务也是处于亏损状态,厂家挺价意识不强,价格低至22000元/吨。五月以后,随着利空消息的逐步淡化以及水产养殖业逐步回暖,成交量整体趋好,但厂家主要以消耗库存为主,饲料级维生素C涨幅有限,目前维C价格稳定在22600元/吨附近。业内预测,在维C产能过剩的大环境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市场成交量的小幅提升不足以把价格拉到正常轨道。

据悉,目前国内维C价格约在20~30元/公斤之间,较2010年前后140元/公斤的峰值跌去约八成。且有数据统计,当前维C产能高出市场需求近一倍,其中五大巨头则是维C的主要供给方,去年维C出口数量及出口金额双双下降,大量的产能闲置在国内。换言之,自2011年以来,维C实际上呈现出量升价跌的局面,亏损已成维C厂家的共有现象。

 

市场回暖有待行业重新洗牌 

从目前来看,多家维生素生产巨头停产检修并未带来明显的提振效果。维生素行业分析师岳珈因表示,维生素C行情仍然比较疲软,市场短期难见起色。和维生素A等其他类维生素产品不同,企业停产可能会带来价格小幅上扬,但是维生素C即使停产也难保证价格回升,因为维生素C产能过剩太多。

业内曾呼吁暂停中小企业维C项目集中上马,甚至建议监管部门直接采取措施稳定维C价格,而工信部也制订了维C领域准入条件,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引领维C行业兼并、淘汰落后产能,但最后却收效甚微。时至今日业内仍未出台消除维C产能过剩的实质性方案。

除亟待解决产能过剩这一内忧之外,国内维C巨头还得疲于应对外患的困扰。回顾今年3月份,华北制药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境外官司,其因涉嫌抬升维C药品出口的价格,被美国布鲁克林联邦法院裁定为操纵价格,需支付高达1.6亿美元赔偿金,这也是中国制药企业首次在美国反垄断诉讼中遭受处罚裁定。此次判决是一审判决,并非终审判决,华北制药已经启动上诉程序,等待终审的结果。有分析指出一旦华北制药正式败诉,那么其向美国出口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目前国内维生素C市场竞争无疑将更加激烈。多家上市公司利润下滑,中国维生素C市场或将面临一次洗牌。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西药部主任曹钢表示,维生素C行情要真正回暖,需要的是行业重新洗牌,部分生产企业关停使产能下降,而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内谁能扛过去,要看谁的产品能够实现上下游的延伸,提供更多的附加值。

 

维E或有望提价

8月6日下午,浙江医药通过上交所e互动表示,近期维E价格较前期略有上涨,幅度约为10%。据悉,本次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是近期停产与猪肉价格上涨双重推动。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去年的同一时间段,浙江医药也宣布提高维E的报价,而就在之后不久,浙江新和成也宣布维E提价15%。

据了解,入夏以来,在下游企业加大库存、市场需求提高的基础上,VE的交易价格逐渐攀升,目前饲料级维生素E(含量50%)的市场价格为98至110元/公斤。

事实上,每年四季度都是饲料行业的需求旺季,市场对VE的需求有望进一步加大,维生素行业景气度有望提高。媒体报道,维E产业的拐点态势已经逐渐明显。“首先,海外需求逐渐恢复,从今年上半年情况来看,VE出口价格逐渐企稳回升,前5个月出口量同比增加了25%。其次,新进入者对行业固有格局的冲击远低于市场预期。”

据悉,在维E方面,我国VE行业长期由DSM、BASF、浙江医药、新和成四家企业主导,其中浙江医药和新和成是国内最大的两家VE生产商,年产能分别为12000吨和11000吨,而浙江医药、新和成和西南合成,总产量约4万吨,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5%。

在这种背景下,有业内人士预计,维E价格有望持续回升,在2013年实现量价齐升,浙江医药、新和成等公司业绩有望反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