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的诱惑
(2013-08-22 09:22:13)
标签:
医药投资周刊基层医疗健康 |
分类: 专题 |
基层医疗的诱惑
文
新版基药、新型城镇化、大病医保、新农合…这些近年来的热门词汇勾画了基层医疗市场的美好画面。在新医改“保基本、强基层”的政策引导下,以县级医院为代表的基层医疗市场迎来了就诊人数的增加、基本药物的扩容,无论是产业界还是资本界,无不看好基层市场。
崛起的基层医疗
“相比基本药物制度,新医改的大政策方针更值得企业关注。”在苏州新特药会上,原卫生部基妇司司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家委员会专家李长明在一次行业会议上如是说。
有关基本药物的话题,永远都不过时,尤其是今年新版基本药物目录颁布以后,大家都在纷纷揣测未来医药行业的发展方向。“确实,企业应该关注基本药物目录,但是,基本药物只是新医改的一部分,大趋势是国务院在2009年提出的新医改目标——在2020年建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
就目前中国现状来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以公共卫生机构、农村卫生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服务主体。对医药企业而言,只有对基本医疗服务真实现状有所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基层市场开拓。
以农村卫生部分为例,根据中康资讯发布的2013年《中国医药行业六大终端用药市场分析蓝皮书》,2012年我国乡镇卫生院37200家,诊所176549家,同时还有村卫生室665352家。除了乡镇卫生院,其他两类医疗机构数量都较2011年有所上升。
据李长明介绍,目前政府在农村卫生部分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而新农合的保障作用十分突出。从目前新农合的实施情况来看,2011年全国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5%以上。有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新农合政府补助为20元,而到了2013年,政府补助已经达到了280元,根据政府的规划,到“十二五”末,新农合政府补助将达到360元。
在参合人数方面,根据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2011年新农合参合人数8.32亿,覆盖率97.5%,总共筹集基金2438.1亿元,相比2005年的92.8亿,增长超过25倍。从实际住院补偿和门诊补偿来看,受益人次和补偿比率都有大幅度提高。
“目前有一种趋势,就是住院补偿资金主要集中在县域内。”根据李长明提供的数据,2010年,获得住院补偿的参合农民有44.41%是在乡级医疗机构就诊,36.85%在县级医疗机构就诊,18.7%在县外医疗机构就诊。补偿资金方面,2010年,新农合住院补偿支出中,22.44%在乡级医疗卫生机构,40.67%在县级医疗机构,36.89%在县外医疗机构。
门诊补偿方面,2010年获得门诊补偿9.89亿人次,补偿人次较2009年增加47.66%。门诊流向集中在村、乡两级医院,获得门诊补偿的参合人口中65.84%在村级就诊,29.69%在乡级就诊。新农合门诊补偿资金54.03%流向村级机构,37.44%流向乡级机构。
事实上,近几年在基本医保体系、尤其是新农合覆盖率不断扩大的推动下,我国县级基层医院纷纷通过扩建提高医疗供给能力。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一、二级医院的病床利用率尚未达到饱和状态。在各级癌症加大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投资扶持力度的情况下,未来借助城镇化的奇迹,我国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有望得到大幅提升。
有观点认为,目前的城镇化进程也是推动我国基层医疗市场需求持续释放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通过提高公立医院供给能力及诊疗能力,鼓励社会办医增加供给,但是由于受到就医观念、消费能力的影响,短期内,基层公立医院仍将会是居民诊疗的首要选择,县级医院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2003个县(县级市)共设有县级医院10337所,拥有床位数148.5万张,在全国医院总数和床位总数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47%和40%,2011年县级医院全年诊疗7.6亿人次,入院治疗4995.3万人,分别占当年医院总诊疗人次、入院人数的34%和46%。
城市社区服务机构近十年的发展也很迅猛,截止2010年,全国共有社区服务中心8771个,服务站25836个。根据《2012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简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论从诊疗人次、入院人数还是病床使用率,增幅都在稳步提升。
基层需求引来企业竞逐
如果从市场角度来看,基层医疗服务的进步也很明显。据李长明介绍,政府卫生支出2008年达3593.94亿元,2011年是7464.18亿元,年均增速为22.6%,而这些支出明显向基本医疗保险和基层卫生机构倾斜。
在政府的投入中,基本医疗保险投入年均增速达到22.41%。而医疗卫生机构投入年均增长15.91%,其中对基层的投入年均增速达到了46.72%。
从2001-2011年卫生总费用构成来看,目前卫生支出的总费用依然以医疗为主。“根据国际发达国家的经验,以预防保健为主导的公共卫生一定会越来越受重视,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到达那种程度。”
在医疗费用分布方面,目前我国大医院的垄断地位依然没有改变,城市医院仍然占据卫生总费用的主要部分(城市医院占医院费用的64.13%)。李长明指出,如果从市场的观点来看,当前城市医院仍然是第一关,但是从医改趋势来看,区县医院、基层是卫生费用的增长点。
在医改继续深化的当下,城乡基层建设能力不断加强,增加对居民的吸引力,基层门诊会持续上升,而随着分诊制度探索,住院总量也会有所提升。而这些医疗资源流向也指引着药械企业销售流向。
基层医疗市场的潜力无疑引发了企业的极大关注,它们很早就对这个新崛起的终端市场虎视眈眈、精心布局,希望在新一轮争夺战中夺取先机。无论是一向重视城市三甲医院的外资企业开始高调布局基层药械市场,还是国内企业纷纷争夺基药招标,基层医疗市场的诱惑已经开始蔓延开来。
波士顿资讯公司的一项调研表明,30%左右的县级医院曾经接受过拜耳、阿斯利康等公司销售代表的拜访和宣讲,在大型城市社区服务中心,这一比例更高。波士顿公司大中华区董事经理夏小燕认为,目前社区服务中心在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治疗上有日益重要的作用,而慢性病治疗药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销售已经达到了同类药物销售额的1/4,未来预计将达到一半。
IMS市场调研咨询有限公司亚太区首席咨询顾问邵文斌则认为,由于基层消费的健康检查需求在增加,同时政府不断加大基层医疗投入力度并且探索不同支付制度来控制医疗费用,这都会给基层医疗器械、尤其是常用小型器械带来新的商机。
此外,李长明还提到,政府提出基层要坚持中西药并重的思路也会加大拉动中药的销售,这给中药企业也能带来良好的发展契机。据了解,目前现代化大医院中医药的生存空间很小,但是基层对中医药的需求在增加。
以往,县级以下医院是国内企业的天下,但是近年来有更多的企业将营销的重点向社区医院甚至县城、乡镇和乡村等市场倾斜。修正、康芝、葵花药业等企业都在基层建立了自己的营销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