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新康界
新康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890
  • 关注人气:45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泰格医药股价翻番  借CRO概念崛起

(2013-08-21 13:59:31)
标签:

医药投资周刊

泰格医药

健康

分类: 上市公司

泰格医药股价翻番  借CRO概念崛起

文   本刊特约记者 刘婧婷

 

上市不满1年,股价翻了1倍,泰格医药的表现可圈可点。

市场对泰格医药的期望值较高,主要是由于国际上CRO已有不少成功先例——美国Convance公司10年上涨10倍,日本新日本科学公司半年以来上涨10倍,显示出CRO领域十足的后劲。

而中国由于较低的成本,相对完善的专利保护和效率逐渐提高的审批体系, CRO行业的发展也被看好。

 

 

表现惊艳

上市不满1年,股价翻了1倍,泰格医药的表现可圈可点。

泰格医药半年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25.82万元,同比增长43.6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4585.79万元,同比增长了64.35%;每股收益0.43元。这样的增速在整个医药领域名列前茅。

泰格医药指出,由于财务费用减少683.88万元,而营业外收入减少409.35万元,因此净利润增长高于营业收入增长幅度。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泰格医药前十大流通股东几乎全被机构占据,显示出市场对公司的看好。泰格医药是国内唯一一家以临床试验CRO为主营的上市药企。半年报预告显示,公司上半年盈利在4186~5152万之间,同比增幅为30%~60%。

资料显示,泰格医药提供的生物医药服务业务主要包括: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生物统计注册事务、医疗器械试验医学事务、药物安全警戒、现场服务、医学翻译服务等,与全国390多家临床试验机构有着广泛合作,目前拥有的大客户包括阿斯利康、罗氏、默沙东。

泰格医药的快速成长,可以从客户结构的转变中发现。据调研过泰格医药的业内人士透露,公司业务基本供不应求,很多海外的小单子公司都不接了,主要接大企业的项目。

2009 年以前,泰格医药大部分订单来自国内客户,去年8月上市时已有80%来自于外资客户。近年,公司订单“升级”速度很快,由内资客户向外企IV 期临床、注册临床甚至国际多中心临床的不断提升。从去年和今年签订的合同可看出,这些合同金额大、利润率高,单人产出也更高。

作为为数不多有能力进行国际多中心试验CRO(合同研究组织)的企业,泰格医药上市之初就备受市场关注。资料显示,发行价高达37.88元的泰格医药,上市首日开盘价达到57.50元,公司股价最高涨到136.56元,最高时较上市首日开盘价上涨125.40%,这在创业板并不多见。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8月17日泰格医药将迎来3988.19万股首发原始股解禁,占公司总股本的37.34%。而目前泰格医药的流通股仅为2680万元,上述解禁股已超过目前的全部流通股,届时如果解禁股东抛售,将对公司股价带来一定冲击。

有券商研究员预测,2013-2014年,泰格医药收入将继续保持50%左右的增长,主要收入来自于临床试验技术服务,除此之外,临床试验统计分析等服务的快速培育将为公司未来利润增长奠定基础。截至2012年末,其在执行合同总金额约为6.0亿元,累计待执行合同金额3.4亿元。

 

市场看好

业绩靓丽的泰格医药不但受到投资者的追求,也得到不少机构的看好。

中投证券认为,泰格医药是国内临床CRO 的龙头企业,订单质量升级带来超行业增速的成长。研报表示看好泰格医药的长期发展,给予推荐评级,“泰格目前处于优质行业小公司快速增长阶段,该订单不会对2013 年业绩有明显影响,维持预测2013-2015 年EPS0.96、1.35、1.89 元,增长52%、41%、40%。公司2~3 年内业绩增长确定,3~5 年的商业模式创新有望打开新的成长空间,前景广阔。”

与中投证券不同的是,德邦证券看好的是泰格医药在人力资源上的优势。它认为,人才资源是CRO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泰格医药70多个管理人员,过去3年管理团队仅有3~4个离职。而这个行业其它竞争对手中高层每年都要流动一次,基本上100%的流动。由于一个临床试验通常要做2-3年,这就影响了临床试验的质量和效果,使得客户极不满意。团队的稳定不断强化公司的研究能力、客户资源和网络资源。

德邦证券分析,泰格医药由于其在亚太地区积极扩张的计划,三年内或将成为亚太的龙头企业。公司现已完成台湾的一个CRO收购,香港、澳大利亚、韩国、日本CRO处于前期注册,下半年将完成。马来西亚,美国的收购或注册正在考虑中。这些为今后承接国际多中心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泰格医药董事长叶小平曾在投资者见面会上表示,公司未来增长点在国际多中心临床业务,目标是用三年时间成为亚太地区前三大CRO。

而SMO成为了其新的快速增长点。SMO就是医生的临床助理。亚太地区的临床医生都很忙,基本上都没有配助理。临床试验需要大量的护士对病人进行管理,做病历的填写等工作。SMO通过研究护士将促进临床医生更快,质量更好地完成临床试验。

一直以来,市场对泰格医药的期望值较高,主要是由于国际上CRO已有不少成功先例——美国Convance公司10年上涨10倍,日本新日本科学公司半年以来上涨10倍,显示出CRO领域十足的后劲。

资料显示,CRO是一个快速兴起的行业,2006~2010年临床试验CRO市场规模从17亿元增长至5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4.72%,而泰格医药在2008~2012年增长率保持在40%以上。

 

CRO概念

泰格医药独特的CRO概念被业界投资者看好。CRO概念上世纪8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定义是通过合同形式为制药企业和研发机构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学术性或商业性的科学机构。CRO最显著的特点是专业化和高效率,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提供“一站式”的综合药物研发服务。

有资料显示,CRO已经承担了全球1/3的新药开发工作,近年来产业规模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4%,其2008年产业规模为180亿美元,2012年则接近300亿美元。

据中国业内权威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预测,中国医药的 CRO市场规模2011年为55亿元,2012年为60亿元,到2015年有望扩大至110亿元。受到欧美医药研发效率下降,新药逐渐到期等因素的影响, 医药研发资源将加速流向外包行业,而中国由于较低的成本,相对完善的专利保护和效率逐渐提高的审批体系,中国将是CRO上佳目标地。

而国内CRO行业唯一的A股上市公司是泰格医药。

泰格医药被看好的底气正是源自中国CRO市场的高景气度。据行业人士表示,未来5-7年,CRO行业将保持20%~30%的增速,有稳定的核心团队以及品牌、规模效益的企业将胜出。

而政策上CRO行业也迎来了利好。

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组织实施了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期间,国家共投入168个亿用于该专项,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央及地方财政和制药企业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的投资金额将超过400亿元人民币。该专项的实施有助于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药,建立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技术平台,形成支撑我国药业自主发展的新药创新能力与技术体系,促进了我国制药企业加大创新药研发投入,推动了我国临床试验CRO行业的发展。

为了提高新药投放效率,跨国制药企业开始在全球范围整合研发体系,将部分研发工作转移到新兴市场国家。由于中国具有庞大的医药市场、人数众多的化学与生物工程师、以及服务能力日趋提高的本土CRO企业,我国在跨国制药企业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关键。虽然目前美国和印度占据了全球制药企业的离岸外包业务的主要份额,但中国因其低成本的人力资源优势正在吸引全球制药企业将中国作为其核心研发和外包基地之一,这一趋势为我国CRO产业带来积极的影响,促进行业的加速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