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改攻坚,医疗健康投资如何“医”脉相承?

(2013-08-21 13:55:12)
标签:

医药投资周刊

清科

股权投资论坛

佛山高新区

健康

分类: 投资与资本

医改攻坚,医疗健康投资如何“医”脉相承?

 

 

文   本刊记者 詹战  贺文婷

 

 

随着新医改的纵深推进,未来十年势必仍是医疗健康产业的黄金增长期。中国医疗产业的发展明显受益于国家的产业政策推动,过去几年,中国不断加大在医疗产业投资的力度,而未来城镇化建设是否能够更加推动医疗行业的发展及投资?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制药工业等细分领域中哪些更具有投资价值?医疗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整合又带来哪些投资机会?作为未来几年的热点行业,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风声水起,早期生物医药研发中巨大的缝线是否适合VC/PE的介入?

在清科集团与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股权投资中期论坛上,多位投资界人士针对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机会进行了专场讨论。

 

 

 

 

论坛主持人:

王晖  鼎晖创投高级合伙人

 

论坛嘉宾:

成若之  建银国际医疗基金投资总监

冯苏强  清科创投董事总经理

郭海涛  高特佳投资集团执行合伙人

许萍  盘古创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盘古资本创始合伙人

张望  金石投资董事总经理

赵晋  维梧生技创投管理合伙人

 

 

 

 

王晖:每个基金都有各自的特色,我们也知道市场上的好项目特别少,那么,请各位分享一下你们所在基金的优势,以及寻找项目时一些精彩的手段或者让你们印象深刻的案例。

 

成若之:我的理解是,要看每家基金的品牌优势在什么地方。建银国际最主要的优势是我们是基于一个商业银行的平台基础上组建的投资银行,同时我们又在投资银行基础上做了股权投资业务,所以我们实际上是一站式的金融服务。相对于其他的股权投资企业而言,我们有强大的网络支持,能提供一个比较明确的融资服务。

冯苏强:我们的优势主要在于我们的数据库统计。目前清科的定位是一些比较早期的、粗放型的医疗企业。从目前医药发展态势来说,并购整合和创新是未来的两大方向,目前我们主要还是在集中找项目。

 

郭海涛:医药行业好的项目真的不多,因为培育一个好的企业需要很长的周期。一个好的药企没有五到十年的时间是培育不出来的。中国能看的医药企业,包括医疗器械,加起来有七千多家,我们在座的这些医药行业的专业投资团队基本上都看过。

在这个状况下,我们的优势是有承担责任的勇气以及对企业放权管理的决心。因为高特佳主要的合伙人黄总是国泰君安的背景,所以我们不参与企业的管理,即使我们控股80%以上的企业,我们也要充分信任这个团队,这是高特佳的模式。

 

许萍:我们基金认为,目前有几个领域是可以先去做的,比如医疗器械。相对于先进国家药品跟器械的销售量几乎是一比一的状况,我国的医疗机械市场成熟度比较低,还有相当大的空间,有许多好的公司,比如奥泰、飞利蒲等等。这个领域我们也在加大力度去做,比如河池、D2,今后空间非常大。

再者,就是诊断领域。目前诊断领域的细分子行业非常多,比如血液诊断,基因诊断等等,要求也越来越多。医疗服务这个行业,我相信将来有更多见效快的值得投资的企业会出来。

 

赵晋:我觉得我们最大的优势是帮助企业。如果我问现场的企业家你们现在缺什么,尤其是成长型的企业,我想大家给我的答案可能是缺产品和技术以及后续的增长动力。那么,我们到底怎么样给企业创造价值,我们的王牌又是什么呢?其实我们从成立到现在,我们一直走的是桥梁战略,简单来讲就是帮助已经有一定规模成长性的企业。不管你做器械还是什么,一个企业首先要生存,然后再是发展,在发展阶段的时候你怎么保证你的核心竞争力,保证你可持续的增长。在目前这个大环境下,尤其从我们专业基金角度来讲,在现在的中国做研发,企业要面对的内在压力和外在阻力都挺大的,那么你怎么保证你未来的持久增长?

我觉得不妨用鲁迅先生讲的拿来主义,我们把海外的技术,比如在海外临床二期、三期,已经有一定证明的产品和技术,带到中国公司来,跟中国公司对接,把产业搭建起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策略。但是在执行过程中需要一个团队帮助两边企业做一个无缝连接,这是需要很多精力和专业技术的。我们在中国和美国最重要的一张牌就是桥梁战略,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未来的成长平台搭建起来。

 

张望:我们认为,特别早期的项目是不能投的,所以我们投的都是中期和后期的项目。在医药行业,包括医药健康领域,我们对目前很多的医药企业都已经扫了一遍,我们可能会更多地关注健康服务领域,尤其是对老人的健康服务,我们觉得会有很多潜在的机会。

 

王晖:在医疗健康投资这个领域,国外有的风险我们都有,国外没有的风险我们也有。我想问问各位是怎么看待这个事业的?

 

郭海涛:所有投资机构最终都是要让我们的投资人赚到钱。投资,首先要是一个好的企业,再有一个好的价格,才是一个好的项目。在中国我们看到的不是完全创新的药,创新对于我们而言可能就是结构上的一些修改,我们更多的是仿制药。我们国家化学的发展是在近代,跟外国相比差距很大。我们确实也在更多地关注这个领域,因为我们投资的博雅生物就属于生物医药。这个产业链,确实需要很长的时间。高特佳有两个部分,一个是产业投资,一个是股权投资,博雅生物就属于产业投资,跟我们相结合,这是一种模式。

 

许萍:这个领域确实是这么一个现状。比如说有些药已经上报了,但过不了技术审核这一关,等下去就是两三年,不仅是在时间上,而且在金额上我们也无法做到像美国这种投资规模。我们也在思考,找到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差异化,引进一些东西给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大多数企业,在产品销售和市场方面其实已经做得挺好了,他们最需要帮助的就是研发,包括医疗器械的研发,因为非常缺技术。我们看了很多企业,他们能够撑住一个领域,但没办法扩展到其他产品和领域上,虽然想把产品多样化一下,但没有技术和人员去做。只能通过并购其他的公司,或是在其他企业去招聘一些高级人才,甚至到海外去招集一些人,所以这块还是有很多瓶颈,需要大家多一些耐心,去等待企业的成长。

 

赵晋:做投资,尤其是做比较创新型的或者比较早期的项目,我认为大家要务实一点。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美国临床三期药失败率都有50%,在中国,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临床二期的药要价是天价,第一是导向作用,第二是企业家的期望值过高,把风险缩小化,根本没有考虑失败这类风险。

同时还有一个舆论导向的问题。去年,在中国的资本市场有一个天大的笑话,那就是重庆啤酒,如果放在美国市场,它应该能够明确判断一期、二期都没有出来,可以控制风险,它知道投它就有风险,当然高风险高回报,反而是中国的市场舆论导向让重庆啤酒变成是板上钉钉。因此,投资者要务实,企业家更加要务实,舆论导向在关键的时候也要起关键的作用。

 

成若之:我非常同意赵总的话,这个行业价格和国际接轨的很快,但是创新不像价格那么快,很多生物药这种东西,没有很原创的,大家还是要理性点。

 

王晖:最近像建银、金石等等会看很多医药服务的项目,尤其是养老相关的。但我个人感觉捕捉不到这个领域里的赚钱机会,想了解下各位是怎么看待这个领域的投资机会的?

 

张望:目前关于养老这个产业非常热,我感觉这里面有三类机构在看,第一类是房地产企业,它要做养老院,主要是圈地,做养老综合体。第二是专业的投资机构,它想投一些连锁的康复医院或者是连锁的养老院,主要注重运营。第三是有些政府背景的,它们可能真的想做养老,他们所选择的地点可能是北京五环以内,基本上是满足一些刚需,他们帮政府解决问题,比如社区养老、老年人的重症护理等等,这三类的诉求和盈利模式都是不一样的。

 

冯苏强:对我来说,我比较倾向于定位在白领阶层。在城市里面的中产阶级,他们父母的养老需求可能更大一些。在中国,投资养老产业应该不会成为一个主流。

 

郭海涛:养老产业总的趋势是两类,比如张总讲的,一类是这种地产类,但我认为中国还有一类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他们是真的在做老人的护理服务,这一类我们正在关注,但这一类还处在刚起步的阶段。这样的企业实际上服务了很多客户,但是目前的阶段可能还不适合引入我们这种投资。但是我认为这个产业在未来还是比较有优势的。未来的养老可能就不是把老人都送到郊区,未来的养老应该是就近的,而且高端的养老院是在城市中心附近。为什么呢?这是跟人的特点相关的。人年轻的时候可能希望住的稍微远一点,到一定年龄以后,就会更希望离城市更近,离年轻人更近,这是老年人的一个诉求。因此,我觉得这类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会是我们长期关注的对象。

 

 

 

 

现场提问

 

提问:各位专家大家好!我是创新创业中国投资协会的会员,我们现在刚刚介入一个医药项目肺结核疫苗,请问从疫苗到种子号需要多久能拿下?第二个问题是怎么看这个市场投资的前景?第三,这个配额今后的总额已知的价格是860块人民币,而现在要求人民币不超过15块,关于价格的问题大家有什么高见?

 

赵晋:我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这是由政府官员决定的事情,不是我能控制的。我只能说疫苗行业是跟中药、化药、生物制药都不一样的,时间投资非常长,而且每个批次都要去批签发,你面临的是要批出来,然后是中检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把你放出来。

你的第二个问题是非计划苗和计划苗的定价问题,通过你的描述应该是EPI疫苗,定价也不会高到哪里去,因为这块成本控制得非常严格。如果你是非计划苗,定价空间会高很多,如果是计划疫苗对你的压力更大。我在美国投了一个乙肝疫苗公司,现在也有定价问题。乙肝一个月内一头一尾打两针,跟原来的相比效果更好、抗体更强,这个时候你就会出现一个颠覆性的定价策略,如果你还是传统的,我觉得你在定价上的空间不是很大。

你的第三个问题,因为是单一疫苗,你的风险非常高,因为它受政策的保护,你不能确保未来中国标准是否会再变,变了标准以后如果你还是一个单一的疫苗你怎么办。所以投资疫苗、做疫苗,投资公司不是看你疫苗本身,而是看你这个疫苗厂有多少批出来的产品线或者是能批出来的产品线。

 

提问:有一个养老的问题问金石投资的张总,在养老产业当中一些科技的手段,比如医疗信息化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张望:目前我看了很多养老院,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的。我感觉很多养老院比较高端,很多运营都是要钱的,比如拿地的成本、人工的成本,在医疗设备的投入和福祉科技的投入上也是非常大的,比如一些监测老人的动态管理系统,包括软件、硬件。目前关键的问题是它的市场还不是很大,虽然需求很大,但是它的支付能力(有限)。目前六、七十岁老人的财富应用程度并没有四、五十岁的人那么高,如果医保不能支付,他的支付能力肯定有一定限制,但是对于养老产业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提问:我想问郭总和王总,在你们心目中对LP的理想要求是怎样的?

 

郭海涛:我们对LP的要求更多的是希望LP能跟着高特佳投资集团一块来发展,比如我们的早期基金基本上要到期了,有一个比较好的回报,有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高特佳从去年开始也在关注二级市场,医药行业我们也在看,有些二级市场的股票,投的价格如果按照静态的市盈率来说,目前医药行业还有很多在15倍左右。所以LP实际上,不仅要关注一级市场的机会,二级市场中国也有很多的机会。

 

王晖:我想有三个方面,LP对宏观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跟着别人跑,比如三年前大伙都在投基金你就别投,现在大家都不投基金,你就要出去找最好的基金,把钱给他,因为机会到了。我自己觉得最好的投资机会可能再过一年到两年就会出现,因为很多人会饿死,就是基金会饿死,没有钱。第二点,你对投资基金的人要有充分的了解,他是什么人,在哪里长大的,父母对他怎么教育,会不会私奔,因为这是人头生意。第三,对这个团队有了解之后跟着他走,第一个基金跟着他,第二个基金跟着他,第三个基金跟着他,鼎晖最好的投资人跟着我们,他一直不走,这个基金可能没碰上最好的,下个基金可能就碰到了。

 

提问:我的问题分两个部分:在医疗健康行业当中,到底什么样的项目才是好的项目;第二,估值问题确实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各位能不能再分享一下你们的秘诀是什么?

 

冯苏强:美国市场比较特殊,它专利药市场占比是20%,但是销售额是80%。从我个人来说,中国的企业能在国内做一个原创的专利药,是比较好的。您说的估值的问题,从过去五年来说,中国的投资主要还是集中在中后端,基本上还是以PE估值为主,但在国外来说,像美国的估值体系跟中国不一样,在国外并购市场更活跃,而且并购的时候厂家可以拿着品种,比如我是辉瑞的话,这个品种可以放在辉瑞体系内,来看它的估值。我们国家的估值体系还是以PE为主,但是对早期项目来说它的估值还会提高得比较多,否则是无法支撑的,我们有一家企业撤了,其实是PE估值没有处理好,留下了很多后遗症。

 

许萍:投资是投人,特别是像这种高科技的,人就非常重要。你说技术人员有没有创业者的精神,有没有管理或者经营的本领,这说不定。我觉得很难去要求他们既是很优秀的研发人员又是很好的市场推进者,在医药行业里面,如果有很好的研发者,你尽量不要让他用来做总经理,我们一般看的时候还是会做销售的人做总经理比较好,就是对市场比较了解的。最重要还是它的技术要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本身要有大的体积。

刚才讲到价格,我觉得价格确实是偏高。我们经常讲三流的技术,一流的价格,但是信息都比较透明,大家都知道这个行业在美国卖多少钱,大家把未来好几年的预期,而且是非常乐观的一个预期,做成现净值来跟投资人来谈。这块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大家多去互相了解,因为企业家比较乐观,觉得自己一定能成功,有这种想法是非常好的,但也要发现更多的缺陷,共同去改进,把价格做得更加合理一些,这是我们要去做的。

 

(本文整理自该论坛速记文稿,未经相关与会嘉宾审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