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新康界
新康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890
  • 关注人气:45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药配送难题何解?

(2013-07-24 11:31:12)
标签:

医药投资周刊

基药配送

健康

分类: 商业与流通

基药配送难题何解?

文   本刊记者 詹战

 

2013年5月1日,新版《基本药物目录》正式实施。基药“降价疑云”还未消散,配送完成率又成新焦点。

基药制度实施以来,由于存在最高限价,配送企业的利润比较低,导致资金链容易断裂。同时,配送标准的不明确、配送模式的多样化等问题也制约着基药配送的完成率。

而日前,相关企业在新疆地区配送率不达标而遭到警告甚至清退的消息,再一次将业界的目光集中到基药配送的难题上。

 

 

模式繁多

据了解,目前各省基药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基药配送的操作模式可谓五花八门,让众多生产企业和基层医疗机构无所适从。

据深圳药学会理事长、深圳市深业医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勇介绍,深圳的模式是:首先经过广东省阳光采购平台,招标有资质的企业,然后由生产厂家自主选择4家配送企业进行某个区域的配送。

“但我个人觉得这种模式还是有一定的行政干预意味,因为毕竟市场、区域、网点等的配送情况和习惯都有所不同,如果政府强行规定某家企业配送某个区域,往往容易造成很多与市场不相适应的问题,无形之中也增加了配送企业的成本。”刘晓勇补充道。

而在江西,2009年基药制度刚实施时,江西省所采用的是“2 1”模式,即“政府从符合省级配送报名条件的企业中选择10家入围企业,在入围的企业中,评审出3家中标企业,其中,省级配送企业2家,市级配送企业1家”。

“这种模式导致其他也能达到要求的企业失去配送资格,有失公允。所以2010年下半年后,便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改,软硬件要求保持,但名额不再设限,现在,获得配送资格的企业已达到一百多家。”江西飞狗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海明表示。

河北省所采用的配送模式为“点配送”,由中标者自行配送或自行委托药品经营企业配送,中标者对中标基药的质量、价格、供应和配送负总责,由生产企业主导配送,如安徽、上海、湖北等省。

河北省医药集中采购网上的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期间,全省在网上备案的药品配送企业总计508家,共294家被委托为基药配送企业,其中,实际开展配送业务的只有214家。

当地每个中标企业原则上只允许在每个设区市范围内委托不超过5家经营企业,且每个采购用户区域内只能委托1家经营企业进行该企业所有中标药品的配送。

有知情人士表示,这种遴选规则不但形成一个市由3~4家配送商主导的格局,而且配送商与药品规格的结合也相当“死板”。假如某家医院需要一种20元左右的药品,配送商也要特意跑一趟,不能有效整合资源。

 

现状堪忧

不久前,因配送率不达50%,新疆卫生厅对部分基药配送企业予以警告、严重警告和清退处分。

新疆卫生厅通报显示,国药控股子公司在塔城、阿克苏、阿勒泰、克州和喀什地区等地被予以警告和严重警告,在和田被予以清退;九州通子公司在伊犁被予以严重警告,在巴州、阿克苏、克州、和田等地被予以清退。

根据2013年新版《基本药物目录》的要求,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今年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指出,各地要规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二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量和销售额都应达到40%至50%,其中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的二级医院应达到50%左右;三级医院基本药物销售额要达到25%至30%。

基药目录正式实施不足一月,国药控股与九州通等医药流通企业就因基药目录配送未达标,而备受舆论关注。

九州通媒体负责人蔡坤表示,这次被清退是因为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不是主观上不想去配送。

目前,基药配送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利润较低和时效性难保证这两方面”,黄海明指出,具体而言,在现行“唯低价是取”的招标制度下,基药配送的毛利润非常低,部分产品甚至处于“倒挂”状态,在此情况下,企业若配送,则毫无利润可言,甚至会亏损;但若不争取配送权,便会失去终端渠道。

“正因为如此,基药配送企业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都处于一种被动配送状态。另外,对于任何一家商业企业而言,服务和时效是至关重要的竞争力,但由于没有利润,配送企业的资金投入不足,服务自然跟不上,从而导致配送企业的时效性差。”

“一些企业在某些区域的基药配送未能达标,其原因是复杂的。”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秘书长沈世英认为,基药配送未达标,虽然问题出现在医药配送企业,但是问题的实质并非配送企业自身所致。诸如医院需求量、厂家供货量、配送时间的匹配程度等,都会造成配送企业的配送率达不到当地标准。

5月25日,对子公司在新疆地区基药配送未达标一事,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裁谷春光表示并不知情,但谷春光认为子公司基药配送未达标对集团影响不大。

“既然我们已经争取到基本药物的配送资格,那么我的主观意愿是想要完成好这项工作的。但是客观现实是我们不能改变的。”谷春光表示,医院方面可能由于基药利润低而不采购基本药物,而生产厂商也可能因为生产基药利润薄而放弃生产,那么对于医药配送企业来说,达到基药配送标准将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制度欠缺

尽管新版基药目录对于配送标准有一定意义的指导,但是具体的实施标准与规范仍需根据各省市地区的具体情况而定。因而,出现了基药配送标配的区域性差别。

目前,我国基药采购的通行方式是以省为单位向医药生产厂家招标,中标的医药生产厂家自主选择区域内的配送企业。长城战略咨询项目部经理潘晓文认为,正是由于现行招标制度并不健全,加之行业内部企业无序的混乱竞争局面,造成了基药配送难以达标的问题。

“‘趋利’动机是出现基药配送不达标的根源。”谷春光认为,医院出于“趋利”动机因而选择利润较高的非基药目录药品,而生产企业“趋利”动机的驱动放弃利润较薄的基药生产。在现行的招标制度下,医药配送企业受药品生产厂家和医院的双重束缚。

“要解决这类问题需要靠市场行为,”刘晓勇指出,首先,政府应该给中小企业一定的生存空间。如今的政策都过分倾向于大企业,但大企业都习惯向大医院配送,忽略那些配送成本大、利润低的边缘卫生院,此时保留一些经营更加灵活、适应市场速度更快的中小型企业则非常必要;其次,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听取多方面意见,考虑多层次因素,并结合中国现有国情去实施政策;另外,相关部门为降低药品价格也得考虑实际情况,如果把企业的价格“砍死”,使企业成本和销售额严重失衡,问题也随之产生了。

黄海明则认为,需要政府从制度方面进行完善,保证配送企业和生产厂家的利润,从而维持服务,“另外,由于政策的改变是长期的过程,所以企业也应在增强服务能力等方面努力以适应‘恶劣’的环境,比如从线路安排及订单量上进行改变,降低运营成本。”

基于目前的基药配送现状,想要进行完善也需要技术来予以支持。对此,四川医药商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长山认为,应从两方面努力:首先,改变结算体系,建立实体信息配送平台。“具体而言,国家应该建立基药结算专项资金,将货款和配送费用分开,货款不通过配送企业直接与生产厂家进行结算,而配送费用则直接流到配送企业,以此保证基药配送的资金链条。”其次,建立实体的信息配送平台,将货物集中起来再配送,即将信息平台建成一个配送公司,中标的生产厂家按照月采购要求将药品送至此地,然后再由其他配送企业送至各医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