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疗APP:下一座金矿?

(2013-02-01 10:47:14)
标签:

医药投资周刊

医疗app

健康

分类: 投资与资本

 

医疗APP:下一座金矿?

文/本刊记者 贺文婷


12月29日,媒体报道医药类网站丁香园已于近期完成千万美元左右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顺为基金领投,DCM(美国风投机构Doll Capital Management)跟投,目前资金已全部到位。而DCM曾在2010年参与丁香园A轮200万美元的融资。

 

风投热捧

成立于2000年的丁香园是一家定位于医疗专业人士知识交流的社会化平台,其于2011年底首次在iPhone平台推出APP“用药助手”,上线短短4个月后就突破百万下载量。

而此前,风投已针对一些中国移动医疗项目进行了至少一轮投资。2007年,“好大夫在线”获得了雷军与联创策源的300万元投资,2008年获得DCM的300万美元投资;2010年,“家庭用药助手”获得DCM 200万美元投资;2011年,拥有“全科医生”、“催眠大师”和“现场急救指南”的奥美软件公司获得盛大资本200万元投资;2012年初,“春雨掌上医生”获得蓝驰创投300万美元A轮融资,并将于近期完成近800万美元的B轮融资;2012年6月,拥有“医口袋”和“医学文献”的杏树林获得5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

而在国际市场上,这一领域的投资早已风生水起。据专注于医疗保健行业的初创公司孵化机构Rock Health发布的报告称,风投对数字医疗行业的投资热情仍然很高,至2012年9月,风投对数字医疗初创公司投资了10.8亿美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9.56亿美元的投资额。

 

医疗App盛宴

2012年,尝到甜头的丁香园又在移动端推出了“家庭用药”、“骨科时间”、“丁香客”和“肿瘤时间”,其高层也多次表示,基于移动终端的医疗健康市场已成为丁香园的下一个发展重点。

随着移动健康需求的扩容,基于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接入设备的个人医疗健康服务日渐火爆。根据美国健康网站Health It Now的统计,从2010年到2011年,苹果的App应用商店中,医疗类App销售量上升了250%;预计到2015年时,全球超过5亿人的手机中至少装有一款医疗类App。

移动医疗作为一种提供医疗服务与信息的新方式显示出了极大的市场潜能。根据Chilmark研究公司预测,2014年全球医疗企业移动APP市场规模将达到17亿美元。而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协会2012年2月发布的报告显示,5年内,全球移动医疗服务应用将为移动运营商带来115亿美元收入,其中信息平台提供商、医疗设备厂商和内容与应用提供商,将分别获得24亿美元、66亿美元和26亿美元收入。

一方面前景广阔,一方面竞争似乎不是很激烈。而这一领域的大基数使用人群也是投资者看好的原因之一。

据Frost Sullivan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钟宏越介绍,移动医疗主要有五大类:第一类是针对个人的健康咨询类,如39健康网,有问必答网;第二类是针对医生的学术咨询,比如丁香园就是这类的典型;第三类是专家信息及预约挂号,比如好大夫;第四类是智能健康监测,现在国内还没有发展起来;第五类是健康辅助治疗,像“春雨掌上医生”这种。

其中,钟宏越表示最看好的是第四类,即智能健康监测类应用。“但是由于国内APP的使用者和实际需要监测的患病者在年龄上存在差异,真正需要做慢性病管理的往往是不会使用APP的老年人,导致这块发展得非常缓慢和滞后。当然,国内企业在技术上也存在一些限制。”钟宏越说。

除此之外,没有好的盈利模式,医疗体制本身的束缚性,加上医患之间的不信任,也使得国内的医疗APP相对于国外来说还处于摸索发展的阶段。

 

盈利模式是硬伤

就像电影一样,叫好的不一定叫座。资本蜂拥的国内移动医疗企业实现盈利的少之又少。

“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曾表示,好大夫在线的产品主要有三种,第一是信息查询服务,第二是专家咨询服务,第三是预约挂号服务和电话咨询服务,其中只有电话咨询服务是收费的,网站据此和医生分成,其他的都只是看个热闹。

“康康在线”CEO李殿召也曾公开表示,公司经过分析认为,可能有4个途径可以挣钱:一是向医疗机构卖软件或通过出租网络平台来收费;二是同手机厂家合作,把移动医疗软件和手机捆绑,打造一种健康管理手机;三是和在手机应用的推广上是最有影响力的移动运营商合作,并向其收费;四是向普通百姓收费,但可操作性不高。

而迄今为止融资规模最大的丁香园之所以被看好,在钟宏越看来,最关键的就在于它掌握了众多的医生资源,“因为掌握了医生资源就意味着掌握了市场。”

据悉,丁香园上线四个月下载量就突破百万的“用药助手”是受到了美国上市公司Epocrates推出的同名医疗App的启发,该款应用除了免费版,还有99美元的加强版和199美元的豪华版。

而“用药助手”也推出了99元专业版。但是,用户付费购买并不能为丁香园带来稳定的赢利来源。盘古创富合伙人徐天宏表示,丁香园虽模仿Epocrates,但实际上国外在付费购买软件和信息方面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但中国人还习惯于免费使用,心态和市场都未培育起来。

另外,即便是Epocrates,医生付费购买也不占据其收入的主要来源,相反,依托强大的用户资源而开发出的互动服务为其带来了可观的赢利。

根据Epocrates2012年三季报,来自于移动医疗软件的购买收入为504.5万美元,占总收入的19.4%;为医疗服务公司提供与用户群的互动服务(interactive service)以及利用利用医生资源进行市场调研的收入为2098万美元,占总收入的80.6%。同时,它也在拓宽其它业务类型,比如开发出针对中小型医疗机构的电子记录服务。

Epocrates曾强调,众多的医生用户是其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钟宏越也认为,依靠医生资源来提供增值服务和广告将成为未来丁香园收入的主要来源。不过在这一点上,丁香园也还在摸索。

另一款“自诊+问诊”式软件“春雨掌上医生”,日前推出了自由定价模式,并将其费用收入全部用作医生回复问题的激励。

该公司CEO张锐表示,盈利暂不在考虑范围之中,春雨将来会成为一家医疗数据公司,理想是做成国内最大的EHR数据库,医疗数据的沉淀、格式化和深度挖掘,是春雨的发展方向。

对此,钟宏越表示:“国外的数据服务公司也常会利用数据抓取软件对一些针对医生或病人的专业论坛进行数据抓取,从而知晓比如医生对某个药品的评价,或是病人对药品的使用情况。如果把这个模式经营好的话,确实可以从中衍生出很多相关的赢利点。”

但徐天宏认为,很多移动医疗公司都开始做数据挖掘,但真正实现了很大赢利的还没有听说。

而某意向投资“春雨掌上医生”的投资人表示,他们并不太在意它能否很快盈利,而是它能否迅速占领市场。“在我们看来,医疗行业潜力巨大,每个人都渴望健康,而手机是最方便的随身工具,如果有一个公司能在手机上提供自诊或者挂号等服务,自然就会受到很多人的欢迎,解决大众就医难的问题。”该投资人说。

但对另一些PE而言,他们也愿意关注移动医疗这一新兴市场,但盈利模式的不明朗使得他们对投资很谨慎。徐天宏就表示,短期持观望状态,但从长远来看,它还是很有发展潜力的。

 

政策监管的风险

2012年7月,奥巴马签署新的FDA安全和创新法案,美国从法律层面正式确立了FDA对医疗类App的监管。依照该法案,标签、宣称、广告等口头或文字描述中有诊断、治疗、疾病预防等用途的App都将被纳入管制范围。

这意味着,“病情”诊断和提出治疗建议的医疗类App将受到很大影响,而提供健康饮食习惯和锻炼计划的App受到的影响较小。

根据Health It Now的数据,现行管制政策下,要想使新产品通过FDA后进入市场需要多花72个月时间,多花7500万美元,而这大概占总开发成本的77%。

虽然国内一些企业试图证明,时下中国的医疗App产业还不成熟,还不具备监管价值,但是长远来看,监管的尺度和方向仍然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方面,行业的迅速扩张引起了业界对医疗App技术水平的担心。相关从业人士认为,虽然目前一些智能手机在医疗App的支持下已经可以量血糖和血压等,并通过网络实现远程医疗,但误诊的可能性也极大。

另一方面,政策趋势上,从长期来看,中国存在跟进的可能。

而一旦纳入监管,开发者的成本和产品迭代周期必将增加,这对一些小的医疗App开发团队而言代价是巨大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