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动药品流通变革的三股力量

(2013-01-07 10:35:38)
标签:

医药投资周刊

药品流通

新版gsp

健康

分类: 商业与流通

推动药品流通变革的三股力量

文/本刊记者 詹战


2012年,是贯彻药品流通行业“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新医改政策深入落实的一年。

随着商务部五个药品流通行业标准的发布,以及在政策、经济等的新形势下,药品流通行业正面临着变局。

“形势的确是一片大好,但屡遇多变政策的考验,未来的日子并不会一帆风顺。”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用这样一段话,来描述中国药品流通行业正在经历的阵痛期。

对此,药品流通企业需要通过业态创新、优化供应链体系、提高行业集中度等方式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发展能力,才能稳步度过阵痛期,赢得长远的发展。

 

政策促进药品流通行业“洗牌”


目前中国医药流通产业处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关键的一年。随着医改及其系列配套措施的稳步深入的推进,对药品流通这一枢纽环节产生了重要影响。流通企业能否在医改配套中跟进,其自身的发展模式能否紧跟政策变化,这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

我国药品流通环节多而杂,每一个环节都有利润可取,这造成了药价的虚高。新医改政策提出了“严格控制环节差价率”、“严格实施药品经营管理规范,探索建立药品经营许可分类、分级的管理模式”等系列政策,旨在减少药品流通环节、规范市场秩序,从而使药价降低。

这一政策对我国药品流通企业的影响不容忽视。因为我国药品流通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较小,市场集中度低。作为医药行业中重要的流通环节,“多数企业将直接面临着整改的挑战,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可能面临着被淘汰或兼并的威胁,”一位医药行业研究人士表示,“但是,这对整治药品流通行业的乱象是有所裨益的。目前医药商业企业甚至存在着‘四级商’,如今新医改政策对流通环节的管制加强,这种多级经销商存在的现象会有改善。”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也将促使医药流通行业内部发生本质的变化,“医疗资源的流向指引着药品销售的流向,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市场的兴起,必然吸引相关企业的药品销售策略从大医院和OTC向基层医疗机构转型,”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相关人士表示。

谈到2012年对医药流通行业影响最为直接的政策,新版GSP无疑居于首位。新版GSP自8月开始公开征集意见,就已经在行业内掀起了一阵热潮。

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今年年初发布的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全过程监管的理念类似,新版GSP也体现了整个药品供应链的管理思维。

根据征求意见稿,新版GSP的重点内容是确定药品现代物流标准、强化药品冷链技术管理、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等。

国药控股高级顾问干荣富表示,新版GSP征求意见稿体现了以供应链为导向,强调从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管理和正反流向全方位管理的理念,将建立覆盖整个药品供应链的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注重过程的管理

但企业似乎对新版GSP将带来的影响不以为意。浙江海王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建华表示,由于药品流通行业毛利率低,加上行业准入门槛提高,这一行业已很难吸引新进入者,所以新版GSP对现有企业的淘汰作用不会太大,“真正能起到洗牌作用的是新医改政策与市场竞争”。

 

资本助力流通企业转型升级


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速度正在加快。据瑞士银行亚洲医疗健康组董事赵文逸分析,2011年中国前三大药品流通企业占据了22.8%的市场份额,同期在美国这一比例为95%,日本占75%,欧洲64%,很显然,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药品流通行业还处于极度分散状态。“医药供应链流通环节多,药品出厂价和零售价差别大,医药流通行业整合势在必行。”

谈到流通企业的转型路径,赵文逸表示,企业可以借力资本,对自身的运营模式和业务模式进行调整,通过并购整合等手段实现行业集中化发展。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重要支撑,实现科学发展。

若将这一理念贯彻到药品流通行业中来,那就需要药品流通企业大胆突破传统经营理念和营销模式,加快实现转型升级,使企业进入健康稳步持久发展的良性轨道。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巡视员温再兴认为,加快行业结构调整,就是要坚持全国统一市场,通过多种方式促进药品流通企业的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要鼓励药品流通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控股和强强联合等方式,来使企业做强做大,实现跨区域、规模化、集约化和国际化经营。

近年来,各大流通企业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调整产业结构这一理念,纷纷跑马圈地,逐鹿四方,跨区域兼并重组方兴未艾,并有向二三线城市基层市场铺开的趋势。

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仅2011年~2012年上半年,国内医药流通领域便披露了18起并购行为,而这一数字超出该领域2006~2010年的累计案例数。

国药、华润、上药等大企业都在全国范围内上演着跨地域的领地争夺战,国药的兼并收购在2012年年中已经基本结束,这一系列的资本运作使得国药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医药流通网络。上药、华润的兼并收购在2011年尤其引人瞩目,其中,上药豪掷35亿元收购中信医药,高调进入北方市场。

一方面,一批流通企业通过上市,顺利进入了资本运作,极大增强了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一些大型连锁品牌通过收购、控股等方式在零售终端扩张规模。桐君阁与太极集团共同出资组建重庆市涪陵区桐君阁西部医药商城有限责任公司,正是意在占领药品零售终端资源,发展桐君阁医药物流产业,并优化企业的产业结构。

同时,一些跨国公司十分看好中国市场,也采用兼并收购的方式进入中国,如美国知名医疗保健服务商康德乐集团收购永裕医药(中国)公司,英国博姿集团也在扩大在中国的投资。

 

技术提升流通行业发展能力


得益于新技术的应用,大型医药流通企业正朝着向完整产业链延伸的方向发展。

从2008年至今,众多知名医药企业包括九州通、国药、广药、上药等均推出了自己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国药控股广州物流中心总经理马建聪指出:“整个药品供应链的协同需求正在不断扩大。如果供应链无法适应新变化而发挥协同效应,中间环节将产生很大浪费,这就促使我们更多地从供应链角度去考虑如何发展医药物流。”

“将现代物流技术与医院终端药房库存、药事服务管理系统等统一起来,从而实现对终端医院运营效率的优化,以及对上游厂商的信息收集、处理、反馈等增值服务,已经成为今后药品流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九州通医药集团业务总裁耿鸿武说。

事实上,许多规模流通企业已经在试图通过信息手段扩大其在医院市场的份额。

目前最常见的手段就是一些医药流通企业尝试将企业内部现代医药物流系统与医院HIS(医院信息系统)对接,实现动态的实时库存查询和下单,以提供医药供应链一体化增值服务;或者药企在托管医院药房的基础上免费向医院提供WMS仓储管理系统,通过实现医院药房的零库存进而掌握医院药品采购渠道。

在医药供应链一体化过程中,医疗用品的运输问题也显得尤为突出。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医疗用品因其特殊性对运输环境的要求十分严格。为了使医疗用品的性状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改变,冷链物流已经被应用到医疗用品的运输工作中。其主要包括冷库、冷车、保温霜以及保温柜的应用。

但冷链物流有着极高的技术性要求,目前技术的不完善也容易让物流在运输中途出现状况。

“针对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已经具备了一整套的风险管理模式,从技术上来解决这些问题,” 永裕医疗用品贸易有限公司经理张中平介绍说,“冷链运输中,断电是最常出现的问题,对此,我们有三种应急解决方案。同时,为了尽量减少设备故障,我们对设备供应商的资质审核也十分严格。”

如何减少药品供应链中间环节的浪费问题也成为了一个全球课题。在这一难题上,中国药品流通企业可以借鉴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比如康德乐集团,其配送中心是通过系统(TMS\WMS)终端到终端的批次管理和序列号跟踪,来进行总量控制药品库存和履行管理。

“传统的商业竞争模式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得代之的是更为优质的、全新的服务模式。医药流通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雄厚的资金,还必须有贴心的服务与便捷的电子物流等,”耿鸿武表示。

的确,发展医药电子物流是大势所趋。科纳普自动化物流系统(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震天也表示,对医药物流自动化前景看好。

“在英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医生在医院开处方,患者在家里拿药。但在中国,因为一些政策的限制,目前还没有达到这一阶段。”陈震天表示,“如果政策放开,那如何保证患者拿到的药的安全性就成了最大难题,那时整个过程就牵涉到药品供应链的完善以及相应的技术手段。那么医药物流自动化技术将大有可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