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三周年:造富神话上演
(2012-11-13 10:33:38)
标签:
医药投资周刊财经创业板医药富豪 |
分类: 投资与资本 |
创业板:造富神话上演
文/刘婧婷
曾经被寄予厚望成为“中国纳斯达克”的创业板已经正式开板3周年。
735位亿万富翁,2489位千万富翁,就在创业板设立之后的三年之内诞生。
3年来,创业板飞速扩容,截至目前,上市公司已经达355家,总市值8531亿元,占同期A股IPO数量的41.8%,造就了50位10亿富豪,融资中介分享了161亿的投资盛宴……
然而,一半明媚的背后,还有一半火焰。
伴随着“三高”(高发行价格、高市盈率和高超募额)问题的存在,“中国的纳斯达克”神话不再,高成长性也并未显现,六成公司股价跌破发行价,股民整体亏损183亿元。
如今,随着首批28家上市公司原始股东限售股获得解禁,其背后的财富变迁更是值得思考。
汤臣倍健
梁允超:从3000万到71亿
梁允超,在中国保健品产业摸爬滚打了二十年,从为别人打工,到创建自己的公司。如今他已经成功晋级创业板首富。
数据显示,梁允超目前持有汤臣倍健1.26亿股股份,10月30日该公司报收57.67元,这也意味着,梁允超当前仅股权身价就达71亿多元。
汤臣倍健于2010年12月15日登陆创业板,发行价为110元,至今仍是创业板上市股票中发行价最高的,而其发行市盈率也高达115.29倍。
汤臣倍健在今年二季度遭遇了“毒胶囊”冲击和螺旋藻产品“铅超标”事件,但是这些事件最终并未成为汤臣倍健的“黑天鹅”,其股价也并未受太多影响。
从名不见经传的保健品小公司到成功登陆创业板,让梁允超成为最富家族的同时还能保持业绩持续增长,抗得过两次“黑天鹅”的冲击,汤臣倍健堪称创业板黑马。
梁允超1991年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1992 年到1995 年历任太阳神江苏市场、上海分公司负责人,此后则一直置身于保健品行业。
2002年7月28日,梁允超拿出70.38万元收购了广州佰健69.68%的股权进行二次创业。
梁允超入主广州佰健之后注册了“倍健”等品牌,将膳食营养补充剂产品的生产外包给珠海海狮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仙乐等保健品生产厂家,从此风生水起。
2008年10月,海狮龙保健食品整体变更为广东汤臣倍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3000万。其中梁允超出资2748.30万元,持股比例为91.61%。
一直以来,汤臣倍健保持了高速增长。
汤臣倍健2007年到2009年的营收分别为6685万元,14186万元和20529万元,三年平均增长率为78.46%;净利润分别为1213万元、2671万元和5217万元,三年平均增长率为107.79%。
上市之后,汤臣倍健依旧保持了高幅度增长。其2010年和2011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4608.08万元和65796.37万元,同比增长分别为68.58%和90.12%;其2010年和2011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9210.59万元和18643.51万元,同比增长达76.54%和102.41%。
梁允超不仅个人成为了创业板的首富,而他的岳母也跟随他成为了亿万富翁中的一员,当初其岳母以货币的形式投资140万元,占公司股权的3.20%,目前的总市值为3.12亿元。
而类似的创始人发家带领了家族发家的故事在三年创业板的发展历程中也在不断的上演。
智飞生物
蒋仁生的“纸面富贵”
他是创业板首富榜的常客,他一直稳居创业板富豪榜的前三甲。
他所在的企业此前靠着代理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的产品发家,进而登陆资本市场,而今又靠上了默沙东,准备复制此前在兰州所的模式。
因此,有人认为,他的企业不过是一家疫苗销售公司。
不过也有人看好,认为这家企业将是二线疫苗的龙头。
他就是蒋仁生,而他的企业名字叫智飞生物。
目前,紧随梁允超其后的正是蒋仁生,身价高达69亿多元。不过,显然,和巅峰期的102亿元已经相差甚远。
蒋仁生的疫苗事业起源于2002年。
2002年6月,蒋仁生、余农、刘俊辉、吴冠江和杨进业等五人收购了重庆金鑫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后其名称变更为重庆智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也就是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
在一次股权变更后,蒋仁生以13万元的出资额,占公司股权比26%。此时,蒋仁生家族握有重庆智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70%的股权,所付出的成本约35万元。
2007年12月,重庆智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第三次股权转让。此次股权转让完成后,蒋仁生以172.36万元的出资额,占公司62%股权。
2008年7月,重庆智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增加注册资本1722万元。截止此时,蒋仁生在智飞生物中,共投入了1240万元。
2010年9月28日,智飞生物在深交所挂牌,当天收报38.55元,较发行价37.98元,涨1.5%。
按照当天收盘价格价格计算,蒋仁生的22320万股智飞生物的股票市值达86.0436亿元,若加上其儿子和弟弟的股票,蒋仁生家族当时的财富为95.7582亿元,成为当时创业板的首富。
就在舆论认为智飞生物有望成为疫苗行业民企龙头时,智飞生物公布了上市第一份季报,结果令人失望。
2010年10月21日,智飞生物发布季报称,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4198.15万元,同比下降4.80%。
到了2010年11月30日,智飞生物的股价达到历史最高值。
此时,蒋仁生的个人财富也达到了巅峰。其持有的22320万股智飞生物的股票,当时市值达到102.91亿元。再加上蒋仁生的儿子和弟弟持有的股票,蒋仁生家族的财富达到惊人的114.53亿元。
不过好景不长,2011年智飞生物的业绩出现下滑。2011年上半年,智飞生物净利润下降25.58%,低于市场预期。
受此影响,智飞生物的股价从2010年11月30日的每股46.11元跌至2012年1月31日,每股价格仅20元,这也是智飞生物截止目前的最低价。
此时,蒋仁生的财富降至44.64亿元,较最高值的102.91亿元,缩水56.6%。
爱尔眼科
陈邦:3万起家的“传奇”
“睡个午觉,几亿身家就蒸发了。”目前依然有13亿身价的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财富,他目前持有爱尔眼科7616万股,最高的资产总值也到过23亿。
像其他创业板的富豪一样,创业板确实让他们变得很有钱,但是,他们的钱也在他们公司业绩的变化和市场的波动中剧烈的变化,坐过山车的现象比比皆是。
陈邦只是其中一个。
然而在创业板的造富故事中,陈邦却是最传奇的一个:他从一个不懂眼科技术的“外行人”凭借开眼科医院登陆创业板富豪榜,创业之初的所有资金也只有区区三万元。
在爱尔眼科的招股说明书中对陈邦履历的介绍极为简单。现年44岁的陈邦是爱尔眼科创始人,硕士毕业,湖南大学兼职MBA导师。
但在这张简单的履历表背后,陈邦却有着极为丰富且颇具传奇色彩的个人经历。
陈邦是军人出身,退伍后做过器材代理、文化传播,还做过房地产,涉足颇广。
“当时进入医疗行业主要是想尝试一下新的领域。”陈邦提起当年的决定时轻描淡写,当时的他可能没想到,推开的是一扇预估高达300亿元规模的巨大市场的大门。
1997年,陈邦倾尽3万元积蓄,采取“院中院”的形式与传统公立医院捆绑合作,在公立医院中设立眼科专科做近视检查和常规近视手术,依托着公立医院优势资源,赚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好景不长。2000年,国家开始大力整治公立医院“院中院”,陈邦只得从公立医院搬出来,另谋出路,并于2001年在辽宁沈阳开设了第一家专科医院。但由于失去了资源依托,爱尔眼科的生意一落千丈。其间,因为生意不好,陈邦的重要合作伙伴同时也是爱尔眼科的技术骨干也选择离开。
面临事业上的重重打击,陈邦曾大病了一场。
不过,2002年,逆境中的陈邦再次站起。他通过与他人或单位合资的形式成立连锁医院,2003年初,爱尔眼科在长沙、成都、武汉等地几乎同时开出了四家医院,同时大力招兵买马,此时,眼科医疗已经成为热门专业,爱尔眼科生意顺风顺水,名气直逼北京同济医院和中山大学眼科医院等行业翘楚。
此后,爱尔眼科开始将触角向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和湖南地级市等三线城市延伸,短短数年间在全国11个省市开出19家连锁眼科医院。
乐普医疗
蒲忠杰:从上市首富到套现首富
2009年10月30日,第一批登陆创业板的公司是当时的佼佼者,被市场认为“只有业绩过硬的公司才能荣登创业板”。
而蒲忠杰正是当时的创业板首富。
据统计,首批28家公司的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56.61倍,最富有的股东当属乐普医疗的蒲忠杰。
当时,乐普医疗大股东蒲忠杰持股数量达到6043.67万股,以其首日63.4元的开盘价计算,财富总值高达38.31亿元,跃居28家创业板公司财富之首。
然而,时间并没有将首批28家公司的财富就此定格。
在创业板这台高效“造富机器”上,一些市场上从未听说过的企业因搭上这台“造富机器”而一夜暴富,从当初暴富的惊喜到现在财富大幅缩水……3年以来,资本市场让这些亿万财富纷纷上演“过山车”。统计显示,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财富至少缩水50%,从绝对金额来看,缩水超过20亿元的公司中就有乐普医疗。
作为首批登陆创业板的28家公司之一,乐普医疗2009年10月30日上市。公开发行前,蒲忠杰拥有公司16.558%的股份,而其妻子控股的WP公司持有乐普医疗8.491%的外资股。发行后蒲忠杰的持股比例变为14.886%,WP公司持股变为7.634%。
上市当天,乐普医疗股价最高探至每股86元,最终收于每股63.4元,蒲忠杰由于直接持有6043.67万股,当天收盘后其市值高达38.31亿元,至此,其持股收益5年涨了约400倍。蒲忠杰这个最初的技术研究员顺利坐上了创业板首富的位置。
如果算上其妻股权,其家庭财富更让人震惊。由于张月娥通过WP公司持有乐普医疗3099.22万股,相当于上市首日蒲忠杰夫妻共持股约9143万股,市值达到近58亿元。
上市第一年,乐普医疗实施了10送10并派现2.5元的分配方案,蒲忠杰的持股数增至1.21亿股,张月娥的持股数增至6198.43万股,两人同时均获得了大量现金分红。
蒲忠杰很少公开露面,却因一次凶猛的套现让人记住了他的名字。
这次凶猛套现发生在2011年3月23日,蒲忠杰减持乐普医疗1500万股,一天套现3.7亿元,成为创业板单笔套现最多的高管。
2011年3月23日,蒲忠杰以24.89元的成交均价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乐普医疗1500万股,占其本人所持股份的12.4%,一天套现3.7亿元。公司第一大流通股股东Brook Investments同日也减持了100万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