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生多磨难顽强敢担当(一)

(2023-02-20 19:23:29)
标签:

情感

一生多磨难 顽强敢担当

——写在祖父诞辰130周年的日子里

 

岁月无情,我早已过了花甲之龄,每当坐在那里静静的思考,多少有些伤感,想到了父母,想起了祖父,甚至想到了记载在家谱中的家族史,零零种种汇集起来,使人感到我这个家庭近十代真的是荡气回肠,曲折艰辛。因为自咸丰年间的太平天国之后,我家这支人几乎到了灭门的境地,是我的祖父人华从东十房过继来到西大房延续了香火,才使破败的家庭不仅添了人丁,还添砖加瓦成为村中像样子的人家,这些祖父是功不可没。今年是我敬爱的祖父诞辰一百三十周年,我这个长孙不知拿什么来纪念他老人家,思来想去最后决定写一篇传记文章,讲述他老人家的故事,以表达我对他的深切怀念。

一生多磨难顽强敢担当(一)

祖父柯人华,字荣生,生于清光绪十九年二月二十五(1893411日),卒于1969221日(正月初五)。娶施冬梅为妻,施氏生于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初八(1897112日),卒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生一子中传,生二女,长女本香嫁田畈鲍周家,次女代子嫁八都屋脊里刘家。

一、出生书香大户门  贫穷无奈嗣他人

祖父原本是东十房号称“财富星”宗芳公(41世)之后,传至高祖克昭(50世)时,家虽贫穷却仍能维持名门的样子,但他的四个儿子如都读书是不可能的了,不得已只得举全家之力供养我的曾祖父庚龙(字歩宵)读书,并将他送到大通接受正规的教育。此时太平天国运动爆发,高祖父和在家的三个儿子均死于这场战火,高祖母吴氏将家中仅有的银两供庚龙读书,一直读到京城成为一名太学生。光绪年间庚龙回到了莲玉里家里,这时家中已是家徒四壁,不会任何体力劳动的他只能成为一名私塾先生,穷得不说娶亲连混口饭吃都困难,直到39岁那年才娶了小他20岁的姑娘吴桂兰,此后吴氏一连为他生下了四子一女,五个孩子的到来虽然家庭兴旺了,但家里更加穷困,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穷得曾祖父仅剩下体现私塾先生形象的那件长衫大褂了,是典型的鲁迅先生笔下孔乙己的形象,除了满口的“之乎者也”外什么也没有了。到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饥寒交迫的他终于一病不起,此时全家已经陷入绝境。这时西大房铭清家经过太平天国运动人丁败落,仅铭清一人娶妻成家,但只育有两个女儿,膝下无子。因战后继承了数房的财产,家境尚可。在家族长辈说合下,庚龙不得不将年仅7岁的三子人华在过继到铭清名下,使祖父人华成为他人的嗣子,铭清家则以回馈老称13担稻谷,使庚龙家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日子。然而庚龙曾祖于次年还是狠心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妻儿却无法给他按一块像样的体现太学生尊严的墓碑,他的无知儿女竟寻来一块直系先祖宗芳公妻子吴氏节孝牌坊残石作墓碑,直到2017年我在组织弟兄们修缮庚龙曾祖坟墓时才被发现送入祠堂,留下了“百年借石今朝还”心酸而又传奇的故事。

二、年少入行学砖匠  手艺精湛人称赞

祖父来到西大房第三年(1903)养父铭清就因病过世了,虽说家中在九华山上有些房产出租也仅够维持基本生活,加上养父多年生病借了一些外债,实际家里的日子并不好过。按说西大房是柯乔后裔,属名门之后,应该注重读书,然而祖父仅上了一年私塾,不知何故就辍学了。我听说他养母对他一直比较严苛,经济上也控制很严,所以祖父很早就很自立,自己挣钱自己花,这样祖父自17岁起便随他的两位兄长正祥、正柏干起了砖瓦匠,这一干就成了他的终身职业。因为他们兄弟三人同是泥瓦匠,俗话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所以在九华山周边没有他们干不了的活。这里说一个故事,1927年他们兄弟三人都只有三十多岁,不论年龄、力气、技艺都是人生的旺盛期,这年他们干了一件享誉九华山大活,那就是为百岁宫塞“跳眼”(即建房时扎脚手架在墙上留的孔)。因九华山百岁宫坐落在数十米高的悬崖之上,东西北三面都是悬崖,百岁宫自光绪五年(1879)重建后数十年里墙上留下的“跳眼”却无人敢塞,不仅影响美观,也存在着安全隐患,这成了几代当家师的心病。百岁宫曾通过告示请人塞“跳眼”,有多少大胆能工巧匠见到那万丈悬崖胆怯地离去。最后是祖父兄弟三人接下这活,当时的当家师见到眼前这三位眼带坚定目光的砖匠师傅欣然接受了,并与他们签订了生死状。祖父他们兄弟三人凭着过人的胆识,从窗子上向外扎飞跳,不畏万丈悬崖,人如挂在秋千上塞了一个个“跳眼”,保证了此后墙上不再有鸟做窝蛇爬行,有力地保护了这座佛门古刹,他们兄弟三人也因此拿到了一笔在当时不菲的收入。

祖父在泥瓦匠活中最擅长的是粉墙,这也是泥瓦匠最难的活,人称精细活。他不仅单日粉刷的面积大,且厚薄均匀、光泽润滑,且不裂缝,其手艺很少有人超越。我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祖父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他的关门徒弟下河东的吴宝传老师傅曾对我说,你祖父不仅手艺高超还品德高尚,称对他一生影响巨大,他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解放前吴师傅作为祖父的徒弟,虽说已经出师,但却一直随他干活,因为关门过节的技术还有欠缺,跟在师父后面继续讨教手艺。当年九华山一大户人家做屋,在粉刷阶段祖父去了另一户人家干活去了,留下吴师傅一人粉墙,吴师傅心里清楚这个东家是个很挑剔的人,所以他粉刷也很认真,但如师父相比还是有差距的,特别是拐角的粉刷达不到直线要求。到了中午东家来看他粉刷,就指责这不是那不好,将吴师傅弄得不知如何是好,无奈吴师傅就将祖父找回去了,祖父看了看粉刷的情况,没有说东家一句,就指出徒弟不足,最后向东家赔礼,表示铲掉吴师傅粉的墙,还愿意赔偿东家一担石灰,说在他工钱里扣,同时还让吴师傅铲墙,吴师傅满心的委屈抱怨师父太迁就东家了。事后不仅祖父重新粉墙,结账时还真的让东家扣了一担石灰的钱。这件事之后那个挑剔的东家不仅感谢祖父,逢人便说柯师傅不仅手艺好人品更好,还主动介绍生意,从那以后山上的活做不完,许多人排队等着祖父做事。通过这件事,吴师傅说他才完全知道什么是吃亏是福,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此后吴师傅在与我家交往中,不论祖父在世如否,几十年里都无偿为我家翻屋捡漏,以报师父培养教育之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