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生多磨难顽强敢担当(二)

(2023-02-20 20:30:55)
标签:

杂谈

一生多磨难 顽强敢担当

——写在祖父诞辰130周年的日子里


三、兄长相助敢担当  重建新房树形象

进入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随着我家人口增多,加上祖父的养母是个广结广交的人,家里来客很多,原有的那点房租田租已捉襟见肘,同时他养母又很强势,还对祖父这个养子有提防心理,祖父在这个家庭没有多少话语权。然而养母又日渐老去,还又必须让他撑起这个门庭,这时祖父深知是改变自己形象的时候了,那时全家人仍住在康熙年间先祖梦逵公盖的房子里,不但面积小还阴暗潮湿,他想到要翻盖新房。当他把重盖新房的想法告诉了养母,养母将信将疑地问他,你有那么多钱吗?那可不是一笔小钱,说她手上的那点钱是盖不起来房子的。祖父果断告诉养母请她放心,只求她老人家给予帮助。要说重盖新房底气从何处来,就是上面说的祖父兄弟三人给百岁宫塞“跳眼”得了一笔不菲的收入,他的两个兄长没有分那笔钱。一是因为祖父那两个兄长并未婚娶,孑然一身,没有什么负担;二是因为两个兄长也认为老三在那个家庭也必须改变目前的处境,所以两个兄长慷慨地将这笔钱给了他们的三弟,让他翻盖新房,并表示愿无偿出工出力,鼎力相助。

1927年下半年,祖父拆除了部分老房子,开始了翻盖新房的艰苦日子。因我家房子是建在一个高坢上,要建新房就必须在西边垒一条3米高20米长的高坢上来,在那个完全依靠肩挑人扛的时代可是一项大工程,别的不说垒坢要用石头,而且还要大石头,因为高坢上面是要建房子的,那是不能有半点马虎,可以想象要建这样一座高坢需要多少石头,又要耗费多少工时?在此后长达半年多的时间了,祖父他们兄弟三人那是披星戴月干着最粗的活,到九华河里抬石头,上山开石条,人手不够除了请工外,他们还把各自的徒弟喊来不知做了多少义务工。为了能够早日建成新房,那真是全家总动员,连孩子都发动起来了,那年我的母亲年仅5虚岁作为童养媳正好进了我家的门,她与我幼小的父亲一道除了包烧开水外,还在村中和附近的田畈里,捡石头用粪箕抬回,用他们稚嫩的小手为这项工程出汗出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家人共同努力下,在祖父两个兄长无私的帮助下,终于将那条高坢建成了,经过时间的检验那是高质量的,因为这条高坢到今天已经过了九十多年的风雨未见半点裂纹和下陷,仍然被我们后人继续造房使用。

高坢经过半年多的沉降,次年便开始正式建房。建房谈何容易,何况是建四正拔厢的房子,所需的木料是大头,那年月木料比今天困难多了,那些坨子、柱子真是来之不易,都是来之打鼓岭那高山上,买要求人,请人驮下山也要求人,不得已请木匠上山做成半成品,祖父在那丛山峻岭中一呆就是半个多月,住在窝棚里吃不好睡不好,白天是一身臭汗,晚上抵抗着冰冷的山风,还要时刻提防野兽的袭击,当将那些木料运下山,祖父人是瘦了一圈,头上已被毛栗莆式的头发和拉碴胡子罩住,如同野人般。

为建新房祖父是吃尽了苦操碎了心,最后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他养母不顾年老体弱拐着三寸金莲的小脚四处筹款,甚至跑到大通等地抽回了放在钱庄生息的银两,真可谓不留私心鼎力相助。最后,虽说欠了一些债,还是将这四正拔厢的新房建成了,成为那个时代只有大户人家才能建得起的新房,新房建成受到族人的一致称赞。为庆贺新房落成,家里办了三十多桌酒席,左右邻舍、族人尊长、乡绅大贾到场祝贺,其场面当时少见,祝贺祖父重振祖业再现家族辉煌,祖父也因此改变了自己的形象,不仅其养母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同时也受到同宗族人和亲友的尊重。

四、炮火连天人四散  为守新房险命丧

新房盖好后,祖父那是拼着命挣钱还债,还完债务,家庭生活就此走上正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寇铁蹄就已踏上了江南大地,随着敌机的轰炸,许多房子化为灰烬,当时祖父盖的房子也就十来年,粉墙黛瓦十分醒目,为防止新房成为轰炸的目标,祖父掏烟冲灰、磨木炭,兑水调成黑浆,连夜作业,硬是洁白的外墙涂成灰不灰白不白,使其变成灰不溜秋不显眼。

1940年日寇两次进犯九华山地区,人们是四处逃散。而祖父将家人送到刘冲大山中避难以后,自己却返回村中,目的是舍不得他亲手盖成的新房,生怕被日军烧毁。当时包括他养母在内许多人劝他不要冒这个险,他的理由很简单:这房子我吃的苦太多了,没有了它,我的命也就没有了。第一次进入莲玉里的应该是伪军,因为那些人明显懂得汉语,祖父泡茶拿烟,孝敬那些二鬼子,这次这些人没有烧房子,但将村里的猪和牛杀了不少,祖父他们好几个人被拉去,让烧开水烫猪毛,祖父是战战兢兢地度过了一天,生怕有差错被他们给杀了,他们在村里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开拔离开了,这次应该说没有遇到多少惊险。第二次鬼子进入莲玉里是在端午节后一天傍晚,这次祖父仍旧留在家中。这次来的是日本人,当时村里男女老少基本都跑光了,鬼子端着刺刀满村子找人,最后将祖父在内的十多个人赶到大宗祠,其他人被留下洗菜、淘米、劈柴帮助鬼子做饭,祖父则被鬼子拉倒旁边的小客厅里给当官的打扇。这就坑了祖父,他是大气不敢出,只能一条匀地摇着扇子,一晚下来是腰酸背痛。天亮后,那军官醒了,伸出大拇指,说:“大大的好!”吃早饭时还给了一碗饭让祖父吃。早饭后,鬼子队伍就要开拔,那鬼子军官却拿了一顶钢盔让祖父戴上,又让他挑着一担行李随队伍一起走,祖父哪里敢反抗,只有随从。途中祖父精神高度紧张,心里不断念叨:“完了,完了,这回是没有命了。”他随鬼子队伍走庙前,过玉屏,翻玉岭,来到了一片漆树林。此时鬼子也是人困马乏,他们躲在树荫下休息,却给了一个帆布桶让祖父给他们找水冲凉。祖父提着桶,拿着那顶钢盔向漆树林深处走去,来到一条小河沟边,祖父发现鬼子并没有跟来,此时他不敢多想、不敢迟疑,抓住了这个绝佳时机,放下帆布桶和钢盔,趟过河沟,向更深的漆树林中跑去,穿过那片漆树林,随即逃入深山之中躲藏起来,一直等到天黑才敢出来,深一脚浅一脚的跑回家中。自那次死里逃生以后,只要鬼子来进犯,祖父都会随着家人逃入刘冲大山中躲避,再也不敢为了新房子留在家中了。

五、晚年驻家作保姆 子孙绕膝苦中乐

祖父的手艺虽说很吃香,但自解放后他就歇业了,那时祖父还不到六十岁,这也都是迫不得已。1946年我的奶奶就因病去世了,而我的母亲自1945年至1949年就连续为祖父添了3个孙女。而我的父母因解放了,获得了新生,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双双成为基层干部。特别是母亲在1950年就加入了党组织,是当地的中坚力量,日夜从事着他们的工作,根本顾不了这个家,只能将祖父留在家中照看孩子,从此祖父就成了这个家名副其实的保姆。待到1956年母亲一共生了6个女儿,虽说祖父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心里纵然有一千个不高兴,但还必须照看这些孙女,事实上他也别无选择,他一个男老人照看这么多孩子能说不辛苦?不说别的,那么多孩子成天吵吵闹闹,把人烦也烦死了,何况他们还要吃喝拉撒,祖父是终日操劳在这些孙女的身上。

195811月我这个大孙子来到了人世间,祖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据说,母亲在房间生产我时,祖父在堂屋打圈旋,当听到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他急不可待地问接生婆生了什么,当获知是个带把的孙子后,大喊道:“我有孙子了!”随后他到厨房打了三个糖水蛋给我母亲吃,这是母亲破天荒的第一次享受这个待遇;还听说,我出生三朝日,祖父抱着刚穿好衣服的我,从大门出去绕到柯乔门坊,再绕回家门,可以说绕了小半个村子,目的是让同宗族人共享喜悦。此后祖父为我成长那是吃了千辛万苦。

我出生时正好赶上DYJ,家里的铁器都被拿去炼钢铁了,连大门的门闩都不放过。到了年底连家里的的锅灶也被撬走了,是祖父偷偷地留下一口汤罐,好为家里人熬点野菜汤什么的。母亲生下我后,刚满月就回到队里的食堂劳动,每日凌晨三点就去,晚上十点都不一定得回家,我一个这么小的婴儿成天由祖父照看着。这样不到一个月我就营养不良,瘦的皮包骨头,父亲回家见到我,流着泪说:“难道我四十多岁生个儿子,让他饿死不成?”无奈父亲只得托人从外地买来藕粉,又找公社书记签字,买了几斤糯米,以便祖父喂养我。可是,那时家里连个开水瓶都没有,要想冲藕粉喂婴儿多么的不容易,煮粥也只能用磁缸放在火桶里煨。婴儿是两个小时就得喂一次,祖父当年已经66岁了,夜晚他几乎是衣不宽带,为养育我是尽心尽责,在那个特殊年代,一个男老人需要付出什么样的精力和辛苦。至今家里祖父曾经睡过的大床上还留有深深的痕迹,这就是当年我睡在摇床里,他用绳子拽摇床留下的。我这个大孙子给予祖父最大的乐处是:夏天我拿凉水浇他的头,在他瘦下去的锁骨里倒茶水,他能说的就一个字:“哎”;雪天我要他带我出去玩,我却抢走他的拐杖,使他寸步难行,他还是那一个字:“哎”。所有这些都彰显了祖父对我无限的关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