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它的沉默,为了什么?
每天,我站在自家门前。绿油油的一片山坡,只有几只绵羊卧在树下,嘴里不停地咀嚼着,目空一切,好像是在咀嚼人生。
我不经想起外祖母曾经对我说过,羊吃了草后,在休息的时候再吐出来重新咀嚼一遍,我当时听后很是迷惑,追问,为什么我不可以?
现在想来,觉得自己幼稚可笑,可是转念一想,到底又有多少人明白个中原因呢?
我们的身体不像家里父母不厌其烦的念叨声,不像学校里上课老师反复强调的重音阶,不像每天早晨按时想起的闹铃。它是沉默的,它不会告诉你它为什么不需要反刍,却日日夜夜马不停蹄地忙个不停。
它很忙,所以保持沉默。
今天我就要变身为一个机器小人,走进它的世界。
我算准时机,在嘴巴开始一张一合吞进食物的时候,我知道可以行动了。于是我武装到牙齿,带着显微镜和望远镜,开始了我的探索。
第一站:口腔
牙齿嚼碎食物的时候,唾液腺分泌出一些唾液来,帮助充分搅拌食物,与此同时,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悄悄地分解了淀粉,变成了麦芽糖,麦芽糖是有甜味的,所以每次嚼馒头的时候会越嚼越甜,我发现经过牙齿咀嚼过的食物会很顺利的通过咽部进入食道中,但是如果囫囵吞枣,漏网之鱼很多,容易被噎着,食管也会很痛苦,我甚至能听见食管的哀叫声。
随后我也顺着食管滑到胃中,眼前宏伟的景象让我震惊了,随着食物越来越多的进入胃中,胃变得越来越大,不多一会,我就眩晕了,因为胃开始蠕动起来,同时在胃酸的作用下,无活性的胃蛋白酶原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开始大快朵颐的消化蛋白质。胃中酸性环境让不安分的份子变的顺从,蛋白质变了性,大部分细菌被杀死。这样一番折腾之后,就这样,胃通过收缩,舒张和蠕动等物理消化进一步把块状食物磨碎,有利于化学消化;又通过化学消化分解蛋白质产生多肽和氨基酸,完成了初步消化的任务,当然胃也吸收了少量的水和少量的酒精以及很少的无机盐。
第三站:小肠
小肠的入口处是十二指肠,它接受胃液,又接受胰液和胆汁的注入,接着这些消化液和食糜一起接着往小肠进军,这时候,节奏也渐渐的慢了下来,食物在小肠中将会待很长时间,一般为3-8h,同时小肠吸收面积大,因为它的微绒毛结构使小肠粘膜总面积增加600倍,并且毛绒内富含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平滑肌纤维和神经纤维网等结构,有利于小肠吸收。
在小肠内,一切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胆汁将脂肪乳化,把脂肪变成细小的微滴,增加了与胰液与肠液中脂肪酶的接触,加速脂肪的消化;各种结构复杂的营养物质,都被分解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淀粉和麦芽糖被消化成葡萄糖,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脂肪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毫无疑问,小肠是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它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这些被消化后的产物都是易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然后进入循环系统,有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最后一站:大肠
站在小肠的末端,渐渐地有一股奇怪的味道弥漫,我知道大肠就近在眼前,我架起望远镜,手托显微镜,我发现,大肠也在蠕动,但是没有进行消化,确切的说是粪便形成的场所,同时大肠吸收些多余的水,无机盐等。
探索感想:
每顿饭后,消化器官的消化活动增强,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如果此时立即进行剧烈的运动,会引起血液不合理的分布,使骨骼肌内的血流量增多,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流量相对减少,造成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的分泌降低,长此下去就会导致消化不良和胃肠疾病。所以,饭后需有一段休息时间,以利于对食物的消化。
虽然我们听不见,看不见身体内食物的消化、吸收与代谢,但沉默并不代表不存在,不代表没有感觉,也不代表矜持,只是它太忙,来不及与你打一声招呼,所以请善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