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潍青营养师
王潍青营养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118
  • 关注人气:1,9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舌尖上的中国——营养看“相逢”

(2014-05-17 07:37:52)
标签:

王潍青营养师

舌尖上的中国相逢

舌尖上的中国2

食品安全

营养

舌尖上的中国——营养看“相逢”

 http://s8/bmiddle/002nWPZjzy6IVUGgJyD77&690

    中国人将相逢看的很重,相逢亦是一种难以割舍千丝万缕的缘分。远归而来的人带来了各式食材,远行而去的人带走了一个地域的味道。

     人的离聚往往相伴食材的合合分分。而中国人的膳食指南,恰恰也用“食物多样”作为开篇之首。

    味道需要各种食材融合,营养也需多种食物的合理搭配方能满足人体的健康所需,而这种智慧,从祖先开始,便早已在饮食之中源远流长,饺子便是其中的一个小例子。

    兼容并包中五十六个民族用饮食搭配的极致诠释了何谓美食。

 

 http://s11/bmiddle/002nWPZjzy6IVUS5MSe5a&690

营养聊口蘑:

     生长在洁净草原的小白蘑菇,拥有无可厚非的地域珍稀性,可以众多食材相配而彰显其独特的鲜美。

    虽有人工种植,其味似乎少了些草原的灵性。

    口蘑所含的营养极易被人体吸收,除却味道,对预防三高、便秘也有不错的效果,偶尔食之,味美之余对健康也极为有益

 http://s13/bmiddle/002nWPZjzy6IVUUvTZ26c&690

笋干与干蘑的邂逅(烩南北):

    两种极鲜的食材远隔千里相聚,水份的丧失似乎带走了表面的鲜美,但是两种食材却将更加诱人的味道隐于干瘪的躯体之中。

    高汤煨制+重油慢炒在这润泽与煎熬中,两种不曾相识的食材仿佛是在执拗的攀比又似乎是完美的融合,恍惚间便是一份无上妙品、味绝鲜美。

营养小提醒:

    笋与口蘑的鲜美,若想食入更健康,可避免重油,防止油脂的过度摄入。

    对售卖的袋装泡制的笋与蘑菇,需反复淘洗并焯水后食用,避免浸泡液的残留造成健康隐患。

    蘑菇类食物对健康益处较大,可选择当地新鲜蘑菇种类作为日常食用的菜肴。

 

http://s10/bmiddle/002nWPZjzy6IVUYTzxT09&690

http://s11/bmiddle/002nWPZjzy6IVV0qG1Q6a&690

营养聊“双娇”:

    花椒,鲜叶与果实皆可成为餐桌上的佐餐小料,其富含的成分,除会增加食欲还可一定程度使血管扩张,可使血压下降的食疗作用。

    辣椒,辣椒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对于喜食者而言,无辣不饭,而对辣敏感者则唯恐避之而不及。

http://s2/bmiddle/002nWPZjzy6IVV3RDMZ21&690

    “ 麻辣鲜”,麻且辣造就了火锅的经典,用牛油+花椒+辣椒熬制的火锅底料更是让涮煮成为了一种时尚,即使炎热的夏季,也让众人欲罢不能。

营养小提醒:适量的麻辣可以促进食欲,加速血液循环以及众多有益于健康的因素。

    用牛油或其他动物油脂熬制的火锅底料,富含饱和脂肪,如长期食用或涮煮后喝汤,会有血脂升高的风险。

    去正规餐厅就餐,可以避免“”地沟油”“口水油”的发生几率,若新上锅底表面油脂杂质较多,应该谨慎食用。

    用胃肠不适者需谨慎食辣。

    不要因过度食辣而大量饮用冰饮,会造成健康隐患。

    涮煮肉制品时,需煮透后食用,不可以为贪图滑嫩口感

    总之,麻辣虽鲜,食之有度!

 

http://s16/bmiddle/002nWPZjzy6IVV6aZhZ7f&690

营养聊盆菜:

    荤素搭配营养高,曾有一个笑话:某人按电视上营养学家讲的去做,吃饭要先吃蔬菜后吃肉食,结果一碗蔬菜下肚后却发现心爱的烧鸭吃不下了。

    其实荤素搭配也是各种食物量的搭配,盆菜中即有萝卜也有菌类的木耳,加上海鲜与肉食,合理搭配是不错的饮食习惯。

    一盆菜,将团聚的亲情融汇其中,吃的是菜,细细品尝的却是情。

营养小提醒:

    把萝卜块置于最后,或许会出现食之最后,蔬菜已经吃不下的情况,故日常中荤素搭配摄入,一斤肉提供普通成年人食用,控制在六至七天食用完为宜。

 

http://s4/bmiddle/002nWPZjzy6IVVa4xgL33&690

http://s12/bmiddle/002nWPZjzy6IVVa6nZ9bb&690

营养聊糖醋鱼:

    一个地区一种做法,各不形同却同归一宗。

    西湖醋鱼以沸水焯烫鱼肉后调汁淋之成其美。

    北方醋鱼则热油将鱼炸透后淋汁以成其美。

    做法不同,却依旧是百味调和,鱼鲜,味道却浓于汤汁之中。

 营养小提醒:

    将鱼高温油炸后,除却会造成营养流失外,高温油的反复利用也对健康不利,建议尽量减少油炸食物的摄入。

    家中的食用油炸制食物后,可以用来凉拌菜等,切记多次反复使用。

    调和汤汁与秉持少盐的烹饪信条,加入酱油后可以适当少加盐或不加盐。

 

http://s12/bmiddle/002nWPZjzy6IVVeipCz2b&690

营养聊包子:

     包子,作为大众日常饮食的首选,特别在早餐中有重要的地位。皮薄馅多汤汁浓郁的包子,因为馅料种类的丰富,而让人百吃不厌。

营养小提醒:

    挑选包子,需在正规的早餐门店。部分个体包子铺在馅料的选择上会以次充好,特别是各大媒体多次曝光的肉馅问题。

 

http://s13/bmiddle/002nWPZjzy6IVVi1qXO1c&690

http://s4/bmiddle/002nWPZjzy6IVVi3APN43&690

营养聊汤面

     简简单单的一碗面,佐以时令蔬菜,为数不多的肉片足以满足一餐营养的需要。

    洁净,放心始终是每个饮食经营者想努力营造的,但是真正做到的却是少之又少。

    很多国内的快餐连锁仿照洋快餐的环境,只是进门后,很多时候店内远不如洋快餐环境的光洁如新。

    洁白的面,静静躺在汤中,菜做被,大块牛肉做枕,荡漾漂散的是情绪与味的欲求。

 

http://s12/bmiddle/002nWPZjzy6IVVlhbab8b&690

营养聊猪排:

    炸制的食物对口感与滋味的享受总是可以极大的满足,酥脆、润嫩以及满嘴生香,咀嚼间乃是极大的诱惑,各种油脂寄附于美食间难舍难分。

    油脂赋予了食物新的灵魂,过度的食用却会让健康渐行渐远,面对油汪汪却香喷喷的美食,且吃且限量才好。

 

http://s7/bmiddle/002nWPZjzy6IVVv7ljgd6&690

营养聊大盆鸡:

    撒入洋葱后的大盆鸡,俏皮的紫色让这异域美食多了几分神秘,青椒、土豆的加入更让其整体的营养构成变得优质。

    鸡肉的香浓配之蔬菜的清新,食材间相聚的缘分构成了一幅搭配合理的彩色图画。

营养小提醒:

    对于各地的一些炒鸡,有的仅仅香料的价格就在5—10元,品尝时少了蔬菜不说,满嘴喷香却怎么也吃不到鸡肉的味道,除了盐分可能摄入超标外,厚重滋味的掩饰下,鸡肉质量也是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

 

 http://s15/bmiddle/002nWPZjzy6IVVzvXoq2e&690

营养聊壳菜:

    壳菜,贻贝,很多地方俗称海虹,养殖产的壳菜属于价格较为便宜的贝壳类海产品。

   壳菜肉味鲜美,汤炒等皆可。

    海虹干品又称淡菜,蛋白质与营养素含量高,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等有积极的作用,故称其为“海中鸡蛋“

 

http://s10/bmiddle/002nWPZjzy6IVVEbxcBd9&690

营养聊健脑菜:

    黄花菜,又名忘忧草,还可将其成为健脑菜。

    黄花菜有一定的健脑安神功能,是日常可经常食用的“花菜”。

营养小提醒:

    鲜黄花菜含有易导致人体中毒的秋水仙碱,如烹饪选择鲜品,则一定要沸水焯烫,且焯水时间需稍久一些。

 

 http://s5/bmiddle/002nWPZjzy6IVVHPd7m34&690

    食物千万种搭配,因人而相逢与一处。

    相配升华的有味道,也有感情的相逢、珍惜。

    在这个物流业发达的今天,很多食材我们可以轻易得到,但是即使相同的东西,由亲人带回家的味道似乎才是最为正宗的。

    食物的相逢、营养的融合、亲人间的相聚……各种滋味,在你我的舌尖,静静的翻腾回味。

    相 逢 是 缘 更 是 情。

 

 

 

                                       原创博文,媒体刊登请联系本人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王潍青

                                       新浪/腾讯微博:@王潍青营养师

                                       QQ:45519472

                                       TEL:13070741984

                                       Email:wangweiqing@vip.163.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