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型城镇化必须“双轮驱动”,实现产城结合

(2013-08-07 01:11:21)
标签:

杂谈

分类: 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必须“双轮驱动”,实现产城结合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的身份的改变和位移,不是简单地让农民上楼,不是城镇建设规模的简单扩张,更不是房地产化造城运动。城镇化最根本是对人的城镇化的过程,城镇化建设的目的是让生活在大中小城市、新城新市镇及新型农村社区的人们都具有幸福感,都能享受到城市的生活便利、城市的公共服务。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江苏考察时指出:“城镇化要有产业作支撑,实现产城结合。进城的农民有就业能创业,生活就会安稳,城镇化就能走得更扎实。”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也指出“坚持产城融合,繁荣城镇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服务业发展壮大,统筹产业功能和居住功能,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良性互动”。

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双轮驱动”,实现产城结合。这里的“产城结合”,是指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以城镇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镇、人口之间有活力、持续发展的模式。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把产业作为城镇发展的基础,把城镇作为产业发展的载体,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城镇集约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原则,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思路。

产业是立城之本,兴镇之基。产业发展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产业的支撑,城镇就缺乏就业的吸纳能力,就不能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安置新进人口就业,就不能实现城镇的和谐和稳定,就不能解决人民群众最关注的民生问题;没有产业的支撑,城镇就不能实现集约发展,就不能完善功能,加大辐射带动作用,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更好地“反哺”农村;没有产业的支撑,城镇化极易造成“空心化”,城镇就会成为“沙漠上的大厦”,成为“鬼城”,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

国内有不少地区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形成了许多“以产带城,产城结合”发展的经验。比如,浙江比较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形成了以块状经济为特色的大量产业集群,所以浙江全省中小城镇星罗棋布,吸纳了大量农业人口,许多城镇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使人口聚得拢、安居得下。辽宁省加快推进新城和重点镇建设,按照“一县一业”、“一城一业”、“一镇一业”的思路,培育壮大对城镇经济具有支撑作用的主导产业,积极配套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各具特色的经济强县、经济强镇。

当然,也有一些地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把产业当作城镇化的“配角”,把城镇化和产业化割裂开来,甚至把加快城镇化当成产业发展的工具,推进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手段。一些地方在城镇化建设中产业布局不合理,有的根本不考虑产业的长远发展,只是盲目追求眼前的房地产开发,造成进镇的新市民难以就业;有的地方人口的集聚和产业的布局规划不协调,或为“空城”,或为“卧城”。一些三四线城市不是大的力气来发展二、三产业,而是一味追求城市面积的蔓延,只是以产业新城为名直接进行房地产市场开发造城,加快所谓城镇化进程。实际结果是,虽然城市、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但招不来商、引不来资,成为“空城”,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影响社会稳定。有的地方把城镇化理解为招商引资,把城镇发展捆绑在某个大企业上,热衷于追逐的大规模用工企业,因企造城。一旦这些大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就会带来不可弥补的后果。上述种种做法实际都对城镇化的“错位”认识造成的。

实践证明,兴城要兴业,只有产业支撑才能有就业,只有产业支撑的城镇才能实现人口集聚,只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才有凝聚力、吸引力、生命力。要想真正实现城镇化,就必须发展产业、集聚人口、形成需求、促进就业、推动发展,就必须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实现产城结合。以产业发展支撑城镇化稳步推进,以城镇化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

实现产城结合,必须把着眼点放在产业合理规划上,建立合理的产业体系,优化产业格局,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调整为重点,规划构建以现代农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城结合,必须把落脚点放在城镇的人口吸纳能力上,使就业和居住达到平衡,这样新城才能减少对大都市中心区的依赖,形成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产城结合,必须把着力点产业园区建设上,既要使新城镇建设与本地资源和综合开发利用实现一体,又要使新城镇规划的产业园区与中心城区产业转移及其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布局实现一体;实现产城结合,必须把突破点放在产业集群发展上,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信息集聚、技术集聚、资金集聚、人才集聚、政策集聚、资源集聚效应,有效降低企业的商务交易成本,提升区域的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的要素资源集约利用,带动区域内城乡的统筹协调发展。

实现产城结合,要重视政策和法律的影响。新型城镇化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来完成。然而,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真实在市场交易中无法避免,“市场失灵”难以避免。这就需要在“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共同作用下稳妥推进,所以要政府明确行政规制理念,依法使用各类规制工具,全面破解并超越传统城镇化发展困局,在产城结合中履行好引导和规制的角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