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假归来大杂烩
(2011-11-20 16:38:43)
标签:
杂谈 |
分类: 银行业系列 |
度假归来大杂烩
度假回来,替看空者说几句话吧。也就是说,就市场层面来说,虽然我满仓做多,但并不看多。我看好的是银行的经营,看好的是银行给我的投资回报。在未来的三年,我并不奢望市场给予我更多回报。当然,假如市场给我,那么我就笑纳哦。
邮(钱)币市场火爆,房产市场退潮。
邮币市场的火爆,显出我国钱太多,投资渠道不足。房产市场的退潮,是否会引起经济的衰退导致银行业不良贷款大幅增加?这是需要我们关注的方面。
房地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其产业链相当长,据说有40多个相关产业,一旦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势必导致开发商困难,导致房地产投资减少,引起相关产业低迷,导致企业贷款违约,导致银行业不良贷款增加,导致银行业利润减少。这是个正常的逻辑关系。
在我的心里,融资平台不是问题,按揭贷款不是问题,开发商贷款不是问题(其或有损失应在可承受范围以内),但由房地产价格长期低迷造成开发商投资减少,相关产业低迷,导致相关企业贷款违约是个问题。说到底,宏观经济的衰退会产生问题。
当然,目前我国大规模实施的保障房建设,也许可弥补开发商投资减少。所以,需要我们关注宏观经济的运行趋势。总的来说,按我个人判断,只要GDP增长不低于5%,名义GDP增长不低于10%,那么就没问题。当然,假如未来不能保证这两个不低于,那么我们的银行股或有可能会有问题,但也不至于构成10%以上的不良贷款。
炒作房地产的部分资金,未来或有可能会加入股市。
欧洲动荡不定,抑制银行上涨。
希腊的违约事件告一段落,随之而来的是意大利,还有西班牙、葡萄牙,甚至法国、奥地利等等。在未来的欧洲,未来的几年,诸如此类的负面信息将层出不穷,将涉及更多的欧洲国家。都是政治、体制惹的祸!这些欧洲国家或有可能的违约,无不例外的将影响他们银行业的资产质量。由于联想,所以将抑制我国银行股的上涨趋势。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美国金融风暴的考验都过来了,其他的毕竟有着美国的经验教训,不太可能演变为实质性的违约,导致金融风暴的产生。何况,这些都是间接因素,不会直接影响我国银行的资产质量。但是,一波三折的过程,更多的造成心理上的负面影响或者说联想。
尽快出台退市制度,或有打击炒作热情。
在未来,或有可能真正的实现“二八”转换。当然,我们也不能寄于希望,这是市场的事,不是我们的事。
种种迹象显示,前期休眠账户逐渐复活,更多的采取两三天的短线操作,见好就收,预示着市场离底部已不远。
K线形态难看,或有可能创新低。
在大盘或有可能创新低的过程中,银行股同样的可能会泥沙俱下,随着大盘适度创新低。当然,也有可能随着汇金公司的干预,银行股拒绝下跌。同时,同样的有可能大盘不愿意创新低,在前期低位止跌回升,确认大盘底部形态。总的来说,一切皆有可能!呵呵,等于废话,等于没说,只不过是想提醒我的朋友们有个心理准备而已。
熊市看市净率,银行股空间不大。
目前银行股市净率大多在1.2倍左右,对于一个有20%以上净资产收益率的行业来说,跌破净资产是无法想象的,其下跌的空间已很小,充其量还有个10%的空间吧。面对着成倍的上涨空间,完全不成比例。
就算是考虑了以上种种不利因素,只要我国经济处于健康、低速发展的范围以内,未来几年的银行股持续低迷,我们持有银行股依然可以有着20%以上的年均收益。我满足了,夫复何求!
面对着历史上并不多见的银行股市场估值长时期低迷状态,形成的原因更多的是人们对于银行业未来的担忧,似是而非、形形色色多方面的担忧。在这里,我最想说的是:历史是公正的,它终将进行公正的裁决。太阳底下的证券市场,其实没什么新鲜事,有的只不过是人性贪婪与恐惧的不断轮回而已。不管是成熟的欧美市场,亦或是我国的年轻市场,都不能例外,不过如此。
所以,目前我们最好的策略就是:坐看潮起潮落,等待收获季节。还是那么一句话:管他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附件:社科院:中国金融服务业GDP占比不足7%
2011年11月18日 09:36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日前发布的2011年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中心发展报告(2010~2011)》称,根据其最新统计的数据,2009年中国金融服务业的GDP占比不到7%,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
“比如中国香港这一指标为在25%左右,新加坡已达到26%。”蓝皮书称,纵观各国发展的实践,凡是经济贸易实力雄厚的国家或地区,其金融总量在国际或地区经济中都处于重要地位,比如英国、美国、日本等经济大国,都拥有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控制着全球金融资源,掌握着全球金融话语权。目前,全世界虚拟资本平均每天交易量超过2万亿美元,约为世界平均每天实际贸易额的50倍。
蓝皮书认为,鉴于金融虚拟经济在经济运行中的主导地位,只要赢得金融交易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在某种程度上就拥有了掌控世界经济的主动权。“在实体经济领域,中国事实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世界经济某些领域的主导地位。每当中国进口增长,则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就上涨;反之出口增长,则全球通货膨胀水平就下降。”
但与经济地位相比,蓝皮书认为中国的金融实力还不够强。“目前,制约中国参与国际金融竞争的关键因素,已经不再是金融开放度的大小,而是金融综合实力的强弱,因此,中国要成为引领世界的经济强国,当务之急要制定国家的金融中心发展战略,建立起发达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业,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重要博弈者。”
“中国要实现从经济大国向金融强国转变,金融崛起必不可少,而金融崛起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拥有全球性金融中心。”蓝皮书认为,拥有了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就可以提升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发挥金融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提升制定国际金融准则的话语权,有效防范经济金融风险。
※社科院的这个报告让大家明白,我们的金融业占比并不高,还有着很大的空间可供拓展。也就是说,金融业的发展空间很大,银行业的天花板很高,远没有达到行业的天花板。也就是说,随着未来金融业占比的逐渐提高,银行业的成长性将高于名义GDP增长率(我们投资选择行业,就是需要选择增长率高于名义GDP增长率的行业,就是所谓的朝阳行业,反之就属于夕阳行业)。同时,也是对认为我国银行业利润占比太高的那些专业人士的当头棒喝。其实,这也是我的一句老生常谈,是基础知识。只不过总有一些专业人士认为银行业的利润占比太高什么什么的,看着心里就不爽,你不知道没事,不知道还出来显摆就是你的不对哦。
当然,我们也应该明白,这几年金融业占比的提高很快,前几年的占比还是在5%左右,现在就到了7%,等于差不多四年的时间提高了40%的占比。
同时,我们也该明白,我国金融业的占比是不可能达到25%这个幅度的,否则经济会出现问题,我国经济也无法承受这个高比例。我个人估计能达到10%多一点就了不起了,不能超过15%的。也就是说,相对于GDP,我国的银行业,最多还有100%的提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