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中国大型银行面临系统性风险(分享)
(2011-11-15 21:00:08)
标签:
杂谈 |
分类: 银行业系列 |
IMF:中国大型银行面临系统性风险(分享)
2011-11-15 15:39:57 来源: 财经网(北京)
※这就是所谓的标题党,大家看看吧,我不做评论。遗憾的是文章没署名,我找了几个地方都没找到作者署名。
据路透社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1月15日发布警告称,中国的信贷,房地产,汇率和债务问题若单独来看,都还处于可承受范围,但这些问题如果一起发作,将令国内大型银行面临系统性风险。
IMF周二发布首份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报告,《中国金融体系稳定评估报告》和《中国金融部门评估报告》。
IMF称对17家银行进行了压力测试,这些银行在中国商业银行系统的比重占到83%。测试表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每下降1个百分点,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就至少上升1个百分点.该项测试是与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合作完成的。
测试假设银行在严峻情况下面临多重打击,占中国银行业资产总额约20%的银行,其资本充足率会低于监管机构规定的8%低限。
IMF称,这种严峻情况假设的前提是:经济年成长4%,M2(货币供应额)增长约10%;地产价格暴跌将近26%,存贷款利率变化95个基点。
但鉴于中国银行业将需同时遭遇上述冲击才会面临系统性崩溃的风险,IMF在指出该国银行业表外贷款增多的同时,仍对其韧性仍表示乐观。
IMF指出:“中国银行业的基本流动性指标看来是稳健的,”并称国内大规模低息存款为银行业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IMF指出,提高利率和房价下跌30%对中国银行业也仅会产生“有限的冲击”,令总体资本充足率下滑不到0.25个百分点。
报道称,IMF明确表示,中国需要尽快行动,因资产泡沫危及稳定,给经济带来威胁。
IMF指出,目前实施的金融政策造成高储蓄率,结构上的高流动性,极大的资本分配不当风险以及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
IMF建议,为保持楼市健康发展,中国政府需要实现利率和人民币汇率自由化,发展资本市场,放松资本账户管制,通过出台基础广泛的财产税来改革财政政策。
“金融部门评估规划” 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于1999年5月联合推出的项目,主要目的是加强对金融脆弱性的评估与监测,减少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推动金融改革和发展。 “金融部门评估规划”已成为国际广泛接受的金融稳定评估框架。
(本文来源:财经网 )
※以下是央行网站的相关文章,大家可以配合着看看。
附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公布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成果报告
文章来源:央行网站
2011年11月1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公布了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成果报告——《中国金融体系稳定评估报告》和《中国金融部门评估报告》。
“金融部门评估规划” 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于1999年5月联合推出的项目,主要目的是加强对金融脆弱性的评估与监测,减少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推动金融改革和发展。 “金融部门评估规划”已成为国际广泛接受的金融稳定评估框架。2008年11月,在二十国集团华盛顿峰会上,各国领导人一致承诺对本国开展“金融部门评估规划”。
在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成果报告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充分肯定了我国金融体系近年来在商业化转型、增强财务稳健性、改进金融监管等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报告认为中国金融改革进展良好,金融机构实力不断增强,金融体系总体稳健,有效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金融服务和产品日益多样化,有力支持了经济发展;近年来中国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监管和支付、结算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较好地遵守了《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证券监管目标与原则》、《保险核心原则》、《重要支付系统核心原则》和《证券结算系统建议》等金融领域国际标准与准则,在构建反洗钱和反恐融资体系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报告认为,为促进金融体系进一步发展,中国需关注金融体系融资结构不均衡、商业化程度不充分、金融产品和服务覆盖面不够广、养老保险体系需进一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有待改善等问题。报告建议中国继续推进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稳定框架,加快金融体系市场化进程,协调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以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进一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
总体来看,报告对我国金融体系的评价是客观、积极、正面的,对我国金融体系未来改革建议是富有建设性的。我们也注意到,报告中还存在个别不够全面、不够客观的观点,所提出的某些改革措施的具体时间框架和优先顺序等建议尚需结合我国实际深入研究。我们认为,经过多年改革,中国金融体系在商业化转型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主要大型国有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的完成,政府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已从直接手段转为通过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发挥作用。在信贷调控方面,人民银行早在1998年就取消了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管理,转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市场化的间接调控手段引导商业银行合理投放信贷。利率、汇率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市场机制已在利率、汇率形成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明确改革方向的同时,具体推进改革步骤时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保持灵活性。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中国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进展顺利,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我们愿进一步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和交流,并以此促进我国金融业深化改革,稳健发展,改进监管,防范风险,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完)
原文:China FSAP Reports Published by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and the World B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