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蛋白质就是一把双刃剑,既是营养品也是毒品

(2011-11-11 17:04:43)
分类: 喂养与营养
  

    我耳边常常听到家长为孩子的营养咨询,有相当一部分家长都以为蛋白质是最有营养的东东。因此,总是关注孩子吃的鱼肉蛋奶够不够,以为吃得越多越好。不仅如此,还花钱买蛋白粉给孩子增强抵抗力等。我只想告诉各位家长,蛋白质就是一把双刃剑,既是营养品也是毒品。为此,我想详细谈谈这个观点的理由。

一、 蛋白质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基础营养,这点已经是共识了,但需要强

调的是它绝对不是惟一的营养。人说母乳好,孩子的最佳选择。但是您知不知道母乳中最主要的营养成分是脂肪和乳糖,而不是蛋白质。从这个资料中我们至少了解两个基本常识:一是母乳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脂肪和乳糖,它是提供孩子生长发育能量的主要来源,大约占整个能量的百分之九十四左右。而母乳中乳清蛋白主要用于孩子发育的建筑材料;二是孩子对于营养的摄取和利用,是按照机体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比例均衡获取,就像建房子一样,钢筋、水泥、木材、石灰和沙子都要有一定比例,不是仅有钢筋就可以建好房子了。蛋白质在孩子发育的任何时期都很重要,但是机体要想很好的摄取和利用它,就必须依靠糖和脂肪的代谢,而且糖、脂肪和蛋白质这三者还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才行。另外,任何一种食物蛋白,都不能涵盖所有营养要素,因此,我们一直主张要均衡饮食,要鼓励孩子吃多种的蛋白质食物,才能达到蛋白质的互补的作用,千万不要单吃某种自认特有营养的食物蛋白,更不要以为补充了蛋白粉就可以万事大吉了。

 讲了这么多,总结起来就是蛋白质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素,缺了它是

万万不行的,以为只有它更是万万不行的。但要想发挥其营养作用,就必须要与其他食物保持均衡才行。

二、 假如蛋白质过量,不仅会影响到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反过来还会对孩子

的发育产生许多不利的负面作用,成为孩子的毒品。不信吗?那就麻烦您耐心看一看吧!

(一)肥胖的祸首

成人肥胖是从儿童时期肥胖开始。过去在我脑海里,肥胖常常与食入大量高

热量的原因有关。但是近期我得知,孩子体重的超重主要是与蛋白质摄入有关,而与能量无关。这是为啥?在孩子出生后头两年内,假如过量的蛋白质摄入可以激活体内的胰岛素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这些激素样物质再激活体内的肥胖基因,后者可以导致大量脂肪细胞分化,为肥胖奠定了基础。一个肥胖的儿童,他(她)的一辈子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悲惨人生,还需要我再多费口舌吗?即使有肥胖的家族史,假如我们家长能在孩子的食物上不要去盲目追求过量的蛋白质,那么孩子体内的这些潜伏的肥胖基因很有可能不被激活,肥胖的危险就会被成功的遏制在儿童时期。

   (二)动物蛋白大多是酸性食物,过量摄入可以导致体内酸碱紊乱。

    人体内正常情况下是处在一个弱碱性的环境下,这样才保证了体内细胞的正常的代谢。假如体内的PH由于某些原因发生改变,不论是偏酸还是过于偏碱,身体就会出现毛病,甚至威胁生命。我们知道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的因素较多,食物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已知人类摄入的食物分为酸性和碱性两大类食物。判断食物的酸碱性,并非根据人们的味觉、也不是根据食物溶于水中的化学性,而是根据食物进入人体后所生成的最终代谢物的酸碱性而定。酸性食物通常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而含有钾、纳、钙、镁等元素的食物,在体内最终代谢成碱性食物。因此日常生活中口感好、香味浓的多是酸性食物,比如动物蛋白的食物多是酸性食物,像、蛋、鱼、动物脂肪和植物油、米饭、面食、糖类甜食等。假如家长不了解这些基本的常识,给孩子过多的鱼肉蛋、香甜的垃圾食品等,而青菜、水果等碱性食物摄入又过少,那么不仅会促进孩子肥胖,而且会悄悄的改变孩子体内的酸碱的环境,导致酸性体质,给孩子的健康带来很大的麻烦。比如消化功能的下降、抵抗力的降低、甚至引发某些慢性病像癌症等。因此,食物的均衡摄入其中包括酸碱性食物的平衡就很重要了。家长们,做到这一点很难吗?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你每天保证孩子基本的蛋白质和相匹配的蔬菜水果就可以了,你孩子的体内的酸碱平衡就不会紊乱了。

(三)蛋白质过量会导致便秘和便结

我曾经在谈到孩子便秘和便结的原因时,告诉过家长导致孩子大便干结和便

秘的最为常见的原因的之一,就是孩子过多摄入蛋白质食物。我们都知道大便是排泄体内代谢产物的重要途径,假如一个孩子延迟排大便,意味着大便中的有害物质会经过肠道重新进入体内,这样一来加重了肝肾解毒和排毒的压力,二来造成孩子自身中毒,破坏体内的内环境稳定。此外,大便干结不易排出,久而久之可以引起孩子肛裂和痔疮出血、甚至直肠肿瘤等。

家长,您还敢给孩子过量蛋白质食物吃吗?

   凡事不要过。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哲学精神,让我们共勉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