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孩子今后少哭,今天就要不怕孩子哭
(2011-11-10 06:50:42)分类: 发育与教育 |
不久前,一家三口外婆、妈妈和一岁多的孩子来到门诊。听完孩子妈妈的叙述,搞清了来这里的目的。孩子因为哭嗓子哑了,大人很担心,尤其是老人放心不下,才来打听有无大碍。我问孩子为什么哭,妈妈说“主要是孩子有许多要求,只要不满足孩子就大哭大闹。”“孩子现在不像以前那么听话了,稍稍不顺心就爱哭。”我问“孩子哭时,你们怎么办?”“外婆担心孩子哭坏,不管什么要求就马上满足。”女儿答道。
孩子到了一岁多,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大人的第一感觉是不像过去那么好带了。其实这一件大好事,应该为之鼓掌。假如你孩子到了这个年龄还没有一点个性,没有一点想法,没有一点逆反,依然“听话”,那才麻烦大大。但是假如不分青红皂白,对于孩子的所有想法和要求,都是有求必应,那麻烦更是大大。因为,这样下去不是个性得到发展,而是任性自由膨胀,那将贻害终生。
为了让孩子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防止任性的扩展。有两点需要家长注意:其一就是需要克服家长的自我为中心的想当然,不要以自己的观点去随意判断孩子的对与错,去否定孩子的合理要求和兴趣;其二、也不要完全站在孩子的角度,尽量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结果让孩子的脾性越来越坏。尤其是在孩子哭闹时,父母往往招架不住,特别是老人更加如此。他们往往担心孩子会哭坏身子,其实我可以告诉家长只要孩子是一个健康人,哭对身体无妨,但对心理却有碍。
哭是孩子的一种语言和情绪的发泄,是争取权利的一种手段。不管孩子哭闹的原因如何,我个人的建议是需要家长对此冷处理。合理的哭闹,合理的需求,也要让孩子哭一阵,最好是在不哭后再去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样让孩子从小就明白,哭是不能得到所需要的东西。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学会不哭了。假如你不这样慢半拍去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孩子的要求一旦不能及时得到满足,孩子的心理会感到很委屈,哭声会更加大。对于孩子不合理的需要,家长的态度必须一致,不予理睬。这一点看起来很残酷,很心硬。但是对于孩子的心理正常发育至关重要,也非常有效。让孩子明白,我再哭也没用,更为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大人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明白了这些要求是不对的,孩子才会不再纠缠这件事了。这样孩子的个人的欲望才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总之一句话,对待孩子的哭闹,只有冷处理,孩子今后才不会无理哭闹,更不会大哭大闹。孩子才会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将受益终身。
家长,你真想孩子今后少哭,现在就要不怕孩子哭才行。要HOLD的住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