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萧江三小校本培训1
萧江三小校本培训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985
  • 关注人气: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玲玲主评)科学方明明主题教研评课

(2022-04-27 09:51:41)
分类: 主题教研活动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   萧江镇第三小

项目名称

主题教研活动评课

项目负责人

陈盈盈

活动时间

2022.4.13

活动地点

开课教室

活动主题

珍惜水资源

讲 人

温玲玲

参加对象

科学组成员

申请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方明明老师完成执教后,科学组成员在开课教室进行评课活动,由温玲玲老师主评,成员们一起对本课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归纳。

温玲玲周一上午听完试课,我有个疑问,为什么要设计这个科学小报?听完两节课,我发现给学生提供资料,让他们自己筛选出重要信息,在进行设计制作科学小报的过程中,方老师相当于给学生提供了创造性思维的支架,这对孩子们以后的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

陈盈盈: 这节课,前期准备需要学生先了解一个大背景,地球淡水资源匮乏。还有包括家庭用水调查,小组的分组分工,科学小报的设计方法等等,这些都需要在这节课前提早准好准备。方明明老师前期充分的准备,为这节课的顺利开展预留足够的时间,这样学生的作品能完成很好,互动交流也会收获多多。

温玲玲建议可以制作评价单,比如说上面有分数和建议,粘贴在作品旁边。科学小报作品评价和组员讲解评价,评价的维度建议可以拓宽或者更细致。

陈盈盈:教材新增的学习内容,如:滴灌技术,可以在科学小报中提供资料或者作为拓展处理。

方明明:我会好好思考一下这些方面并看看怎么做更好

 

 

(温玲玲主评)科学方明明主题教研评课
(温玲玲主评)科学方明明主题教研评课

 

活动反思

与建议

   通过本次评课活动,本节课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表现出的闪光点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剖析。我们对本节课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本次评课活动也能使我们在教学能力方面得以提高。

过程确认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徐宪业

 

珍惜水资源评课稿

评课人:温玲玲

珍惜水资源》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环境与我们》单元的第3这节课的重点是学生能够认识到并切身感受水资源的紧缺对于淡水资源的缺乏认识往往是一些抽象的认识,如何将抽象转化为直观和具体,是这节课的难点从教科书的编排上看,一是阅读资料并讨论,我们为什么担忧水资源的问题?二是家庭用水调查,三是了解正在采取的主要措施,四是说说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按照以往的经验,我刚上过一节《保护生物多样性》,很类似的一节课,这类课很容易就变成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学生参与度很低。方明明老师利用《水资源学习手册》,借助项目化学习的要素(包括“明确学习任务”、“设计驱动问题”、“制订项目计划”、“项目实施与评价”) 进行教学,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重难点也把握得很好,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亮点:

1.创造性思维的支架

明确学习任务环节,布置今天的主要任务,设计、制作科学小报。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料,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科学小报,并在展示环节中进行讲解。周一上午听完试课,我有个疑问,为什么要设计这个科学小报?听完两节课,我发现给学生提供资料,让他们自己筛选出重要信息,在进行设计制作科学小报的过程中,方老师相当于给学生提供了创造性思维的支架,这对孩子们以后的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

2.知能准备课

制订项目计划环节,为了覆盖重要的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的需要,教师在制订项目计划时需要设计一些知能准备课,帮助学生学习项目中难懂的概念、新的探究技能、模仿设计、协助团队建设等等。比如这节课,前期准备需要学生先了解一个大背景,地球淡水资源匮乏。还有包括家庭用水调查,小组的分组分工(上节课出现一个学生制作,另外三个学生在旁边看的情况),科学小报的设计方法等等,这些都需要在这节课前提早准好准备。方明明老师前期充分的准备,为这节课的顺利开展预留足够的时间,这样学生的作品能完成很好,互动交流也会收获多多。

有待讨论的点:

1. 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在课件中是否出示?(个人习惯)教师提问时,这个问题是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使其投入项目中?

2. 项目实施与评价。是否可以制作评价单(比如说上面有分数和建议),粘贴在作品旁边?科学小报作品评价和组员讲解评价,评价的维度是不是还可以拓宽?或者更细致?

3.教材新增的学习内容,滴灌技术。在科学小报中是否有提供资料?或者作为拓展处理?

我发现实施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项目内容开发困难和项目实施时间欠缺的问题,使我们一线老师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大胆去尝试一些新的教学形式,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以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