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低段语文一人一课陈章伟《树和喜鹊》

(2020-05-26 10:25:26)
分类: 一人一课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  萧江镇第三小学                         

项目名称

一人一课

项目负责人

缪迎春

活动时间

5.20

活动地点

一年(3)班教室

活动主题

树和喜鹊》

主 讲 人

陈章伟

参加对象

低段语文组

申请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1.陈章伟老师上一人一课,低段语文老师参加听课活动,认真做笔记。

2.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得到与会老师的点赞。

3.课后,大家集中一年级办公室对本堂课进行评价。首先,老师阐述本课的设计思路反思。其次,主评徐丽新老师从多种方式的识字教学、课堂重点的落实与课堂难点的突破方面给予很高的评价。接着,进入群体评课环节。方彩立老师对于陈老师在课堂中呈现出来的识字教学予以高度评价倪海娜老师认为拓展的延伸真实有效,方彩立老师认为朗读教学能激起孩子的积极性,杨小小老师认为整体上从“孤单”到“快乐”,结构完整。总的来说,这是一堂扎实、有效的语文课。

 

活动反思

与建议

 

 

 

 

    教研活动氛围活跃,大家发言积极。

过程确认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夏海虹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6、树和喜鹊

陈章伟

教材分析

1.识字写字

1)识字。本课要求认识9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要重点指导读前后鼻音,多音字的读音应在具体的词句中进行认读,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不要机械地进行以字义确定读音的训练。字形上,本课以合体字为主,可采用以下方法识记:①加一加。“孤、邻、招、呼”均可采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识记。②比一比。“静”可以和第一单元《小青蛙》中出现的“青、清、请、晴”进行比较,从形声字特点识记巩固这一字串;“都、邻”都是双耳旁的字,可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识记。③利用图片、生活经验来理解字义并识记。“窝”字,可以观察图片找到鸟窝。“招、呼”二字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打招呼的样子识记。

2)写字。在指导写字时要具体将每个字的书写要点指导清楚,可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2.朗读指导

本课的朗读,读正确是首要任务,要读准“一”的变调。“一”的变调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出现多次,在本文中出现频率很高,要巩固读法。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能随着课文情感的变化而有所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可以采用想象画面、创设情境、体会心理等策略进行朗读指导。

3.理解运用

本文需要重点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在学习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对“孤单”意思的理解,可通过读句子,抓住连续三个“只有”,让学生想象喜鹊的心理,感受无人陪伴的“孤单”。将这种学习的方法迁移运用到后面课文的学习中,并理解“邻居”一词的含义。

 

教学目标

1.认识“窝、孤”等9个生字和子字旁、倒八2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只、种、乐”的字音;会写“单、居”等6个字。

2.通过联系上文,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积累“从前、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一”的变调。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朗读好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通过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2.明白有朋友就有快乐的道理。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故事导入,了解内容

1.走进故事,揭示课题。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思考: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学生交流听到的主人公。

3)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①教师引导:刚才这个动听的故事,大家想读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读读这个故事。

②板书课题《树和喜鹊》,齐读课题。

2.走进课题,认识喜鹊。

1)出示图片。

课件出示:

低段语文一人一课陈章伟《树和喜鹊》 

2)简要介绍喜鹊。

课件出示

喜鹊:鸟,嘴尖,尾长,身体大部为黑色,肩和腹部为白色,叫声嘈杂。民间传说听见它叫将有喜事来临,所以叫喜鹊。喜鹊在中国是喜庆、吉祥的象征。

板块二  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同桌相互读。

2.出示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带拼音的生字“只、窝、孤、单、种、都、邻、居、招、呼、静、乐”)

1)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着重强调:“邻”是前鼻音,“邻”和“都”都是双耳旁;“静”是后鼻音,比较“静”与“青、清、情、请、晴”的异同。

2)认识多音字“只、种、乐”并指导组词,回到文中读一读句子。

3)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小老师领读。

4)认识偏旁“孑、丷”,圈出文中带有“一”字的词组,把读音读准确。

5)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从前    (què)    孤单    ()(zhā)

后来    邻居    快乐    安安静静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像“安安静静”这样的词语谁还能说几个?(高高兴兴、快快乐乐)

⑤出示AABB式的词语,指导学生朗读积累。

⑥指出“从前”和“后来”,“孤单”和“快乐”是两组意思相对的词语。

3.把生字宝宝送到课文中读一读,读正确、读流利。

板块三  图文结合,理解词语

1.轻声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圈一圈这两段话中的事物,说说你的感受。

1)交流后出示:

课件出示:

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

2)出示图片。(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课文插图)

引导学生体会:一棵树,让我们感受到“树很孤单”;一只喜鹊,让我们感受到“喜鹊也很孤单”。

2.比较句子,对比着读,进一步体会“孤单”的感受。

课件出示:

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从前,这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个鸟窝,鸟窝里有一只喜鹊。

1)教师引导:你有过这种经历吗?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2)读出自己的理解。

3.创设情境,体会心理。

1)如果你是一棵树,只有你一棵树,看看四周,你想说些什么?

2)如果你就是这只喜鹊,只有你一只喜鹊,看看四周,你想说些什么?

3)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第1、2自然段。

板块四  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重点指导“招、快、呼”。(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带拼音的生字“招、快、呼”)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招”:“刀”的撇穿插到提手旁横和提的下边;右边的“口”略扁,比提手旁略高。

2)“快”:竖心旁左点垂,右点平;右部撇为竖撇,上段宜直,捺与撇对称,要舒展。

3)“呼”:口字旁要写在横中线上,右边部分的横穿插到口字旁的下部。

3.范写,学生跟写笔顺。

4.学生自己书写。

1)班内交流书写时发现的应该注意的问题。

2)根据书写情况具体指导。

 



《树和喜鹊》评课稿

徐丽新

《树和喜鹊》是一篇童话,向我们展示了三个画面: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孤单地生活;后来这里有了许多树、许多鸟窝、许多喜鹊;喜鹊们、树们快乐地生活。这个故事告诉学生: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会快乐!

一年级学生,以识字写字为学习主要内容。陈老师的这节课堂以识字为主,以体会树和喜鹊由孤单到快乐情感变化为主线来组织教学。陈老师借助文本,通过读故事,创设情境,让学生随文识字。陈老师对生字词语的教学扎实细致,教学方法多样,使枯燥的生字词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孤单”这个词语时,教师借助图片,先出示“孤”字的古文写法,让学生了解“孤”的组成,左边是一个人,右边瓜藤上只结了一个瓜。再解释“孤”的字义,然后指导学生观察“子字旁”的特点,子作偏旁时,横变成提。此外,陈老师注重在生字教学时候进行迁移拓展,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语。在学习生字“窝”时,由“鸟窝”拓展积累“鸡窝”、“马蜂窝”、“蚂蚁窝”等词语。

在教学第一小节时,在教到“孤单”这个词语的时候,陈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1、2小节,并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什么时候感到孤单,用“孤单”说一句话。此处,教师可以结合小气泡里的话,让学生到第一自然段中,找找以能体现树和喜鹊孤单的词语,抓住连续的三个“只有”来想象喜鹊的心理,感受无人陪伴的孤单,学生会对这个词语的意思感受更到位。

陈老师的课堂非常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态亲切自然,善于启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化解难点,整堂课上自始自终都洋溢着学习的热情。

 




低段语文一人一课陈章伟《树和喜鹊》

低段语文一人一课陈章伟《树和喜鹊》

低段语文一人一课陈章伟《树和喜鹊》

低段语文一人一课陈章伟《树和喜鹊》

低段语文一人一课陈章伟《树和喜鹊》

低段语文一人一课陈章伟《树和喜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