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低段语文主题试教杨小小《端午粽》

(2020-05-26 10:00:03)
分类: 主题教研活动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  萧江镇第三小学        

项目名称

主题试教

项目负责人

缪迎春

活动时间

5.25

活动地点

一年(3)班教室

活动主题

端午粽》

主 讲 人

杨小小

参加对象

低段语文组

申请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1.  杨小小老师执教《端午粽》,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文字感受粽子的色、香、味。

2.课堂上学生积极性高,师生互动良好,孩子学得扎实,课堂效果好。

3.听课老师认真记笔记。

4.课后集中一年级办公室进行磨课,先由杨小小老师谈谈教案设计的思路及疑惑的地方,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大家一致建议:端”和“粽”的教学不要重复,可以在粽子图片出示的时候,马上进行“粽”的教学,顺带“端”的教学,这样,教学环节会比较紧凑一点。同时,胡丽珍老师建议在教学这两个字的时候,马上进行部首的教学缪迎春老师建议多留点时间给联读;孔喜悦老师和章美君老师建议教学环节前后整合一下,就会更加紧凑;方彩立老师建议板块教学要有所体现;倪海娜老师和徐丽新老师亦建议大胆取舍,突出主题。

 

活动反思

与建议

 

 

 

 

 

集体备课讨论充分,组员发言积极,多能提一些建设性的建议,甚好。

过程确认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夏海虹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10、端午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杨小小

教材简析: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课文语言比较形象,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口语表达时,也可模仿运用这一类词语。

    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长句子主要在本文的第2、3自然段中出现,在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时要加强对长句子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读好长句子的方法。

学情分析:

    读好长句子虽然有一定困难,但是通过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他们懂得借助标点符号读好长句子,但单纯借助标点符号并不能达到读好长句子的目的,还需分解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做好长句子的朗读指导。

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豆、米、分”4个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枣”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4、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等传统习俗。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

    通过文字品尝粽子的色、香、味。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粽子道具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识字,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认读词卡“粽子”,读准“粽”。

2、学习“端午粽”。

(1)你们知道哪个节日要吃粽子吗?

    出示词卡“粽子、端午节”,指导读准词语。

   清明之后的传统节日便是“端午”(教师板书)了。你能给“端”字组词吗?教师相机引导:“端正、端坐"表示“身正,不歪”;“端碗、端茶”表示“用手很 平正地拿着”;引申义“笔端、开端”,指“东西的一头”。“端午”原来叫“端五”,在农历五月初五,是指五月的开头,也指整个大热天的开端。

3、学生再读生字“端、粽”,教师指导认识立字旁和米字旁,引导发现“立”和“米”做偏旁时笔画的变化。

4、揭示课题:今天这堂课,我们就去了解端午节的一个重要习俗 — — 吃端午粽。补完课题,读课题。

、三读课文,说“ 新知”

(一)初读课文,学字读词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第4题,对的画“√”,错的画“×”

 2、交流。

 3、读好一组与“一”相关的词语。

按变调规律将本文中与“一”相关的词语分成两组,读一读:

    一到端午节

    一锅粽子    一颗枣   一掀开   一股清香   一口粽子  一小篮

回忆变调规律儿歌,做做动作背一背:

"单独时,平平走;遇四声,向上冲,搭座山;一二三声前,往下滑,开朵花。"

去掉"一"的拼音,打乱顺序,再读一读。

把词语放回句子中,读一读。

(二)二读课文,读好长句

1、读好长句子——“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这个句子中出现两个带有"一"的短语,连起来读一遍,着重学习汉字"米"。

"粽"是米字旁。

你知道有哪些“米”字旁的字?学生交流,同时补充:粮、粗、精、粉……教师小结:米字家族比较庞大,一般都与米、粮食有关。

2、读好长句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颗红红的枣。”

一看插图,读句子,圈出粽子的三个组成材料,读准音:箬竹叶、糯米、枣。

放入句式有序说话:“粽子是用(  )包的,里面裹着(  ),中间有(  )。”

二看插图,自主加上形容词来说说:(  )的箬竹叶、(  )的糯米、(  )的枣。

课文中也有这样的形容词,把物品写有趣了,请你找一找,用波浪线画一画,读一读。

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发现填进去的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表示颜色的词(板书“色”),都是叠词。

体会表达的趣味:一句话中,用叠词的形式形象地写出了粽子的颜色,把粽子写漂亮了,读起来还顺口,连起来读读整句话吧!

同桌都、比赛读、挑战读、

三看插图,利用句式背句子。

读着读着,我们知道,粽子的外面是用(  ),里面裹着(  ),中间还有(  ).你看,作者先写粽子的——外面,再写——里面,最后写——中间,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就非常清楚了。你能看着图,也来介绍一下粽子吗?

3、读好长句子——“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读读句子,这句话写出了粽子的特点?朗读活动。

外婆包的粽子味道如何呢?

出示“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你还能说出又()又()的词吗?

4、读好长句子——"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子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你在外婆家吃了这么多好吃的粽子,感觉怎么样?理解“美滋滋”。

怪不得外婆还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呢!

理解"分给”,这么美味的粽子,你想不想带几个回家?那就把这些粽子装进篮子里吧! 

复习已学汉字,齐读

5.写字指导。

     这篇课文中有几个字的字形就是一幅图。出示图画,学生猜字。

     照样子写字。

三、诵读童谣,说“欲知”

1、其实,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还有很多习俗呢!出示“端午童谣”。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沾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2、读了童谣,你想了解童谣里的哪一项习俗?

3、课外延学:根据这些疑问,请到课外去找找相关故事,下节课,我们将进行“话端午”活动。

板书设计:

                      

           端午粽     

                      




低段语文主题试教杨小小《端午粽》

低段语文主题试教杨小小《端午粽》

低段语文主题试教杨小小《端午粽》

低段语文主题试教杨小小《端午粽》

低段语文主题试教杨小小《端午粽》

低段语文主题试教杨小小《端午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