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认识》一人一课

标签:
教育 |
分类: 一人一课 |






认识比
范姿姿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P48-4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可以用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可以相比产生一个新的量。
2.认识比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3.使学生体会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比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辨析比赛中的比分与数学中的比的区别;理解非同类量相比的比值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辨析疑点
(一)同类量的比
师:生活中经常碰到比,
1、面粉和水
和面团时,面粉和水的质量比是21。
请一生读一读,21会读吗?这是一个比
师:关于比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板书: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后项、比号、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面粉和水的质量比是2:1,这里的2:1是什么意思?
师:你能通过画图、文字描述或者举例子等方法来说明吗?
师: 这1份水可以表示是多少的量?更多的面粉配更多的水,水在变面粉在变,什么东西没有变? 面粉是水的2倍,2倍是怎么算出来的?
(可以举具体的量,面粉是水的2倍,2:1,)
揭示比的意义: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2、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比
这里的几个比哪些关系也和面粉与水类似?
糖醋排骨 5:1表示什么意思?醋和糖的比5:1,醋是糖的5倍,醋和糖的比,糖是醋的5分之1.
盐和水的比是7:4
照片长和宽的比是4:3
师:你能想象可能是什么样子吗?8:6也还是4:3的意思吗? 如果只把长换成12好不好?(生:形状不变,原来的样子不一样了)照片的长和宽比是4比3,是一张怎么样的照片,长是4,宽是的3,长方形的照片,长是4格,宽是3格的照片,长是8,宽是6,与刚才的4和3 都是4比3 的意思吗?因为相除的结果约分是3分之4,是算出来的。图上4和3在哪里,长和宽看成几份?还有什么?12比9,
小结:师:如果两个数存在倍数关系,就可以用比来表示它们的相除关系。
师;想认识更多的比吗?我们去找一找。
|
|
老师和学生的比
100:3000
有人写成1:30也可以吗?为什么?
县城学校的师生标准比例是1:16,听到这则消息你想说点什么?
展示各种比1:7
为什么可以写出这么多种比?原来比是要对应着写的。
1:1是怎么想的?以后看到1:1你总能想到什么?
10:5表示什么意思?这里的2是什么意思?和刚才 面粉:水 时的那个2的意思一样吗?
看来比既可以表示倍数关系,有时还会产生新的量(板书:产生新的量)
这样的量我们还学过哪些?(速度 路程和时间的比,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
足球赛的比分2:1
这里的2:1是什么意思?能换成4:2吗?为什么?
达成共识:这里只是用比的样子记录各自进球个数或所得分数,并不是表示两数相除的关系。比赛的比分只是分数情况的记录。足球比分2比1,倍数是2比1,与做馒头是一样的,能变成4比2,6比3 ,100比50,一种比分的记录。
三、比、除法和分数三者的关系
1、师: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和除法、分数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填表:
比 |
前项 |
比号(:) |
后项 |
比值 |
除法 |
被除数 |
除号(÷) |
除数 |
商 |
分数 |
分子 |
分数线(—) |
分母 |
分数值 |
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吗?
a:b= a÷b= b分之a
2、质疑
读一读: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你怎么理解?
(比值是一个数,既然是数,就可以是分数,也可以是小数或整数)
四、课堂总结,沟通联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比”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还有哪些问题?
五、作业:《作业本》第36页。
板书:
1、倍数关系
面粉:水
2
前
项
4
8
2、产生新的量
板书:
1、倍数关系
面粉:水
2
前
项
8
2、产生新的量
《认识比》教学反思
范姿姿
比的意义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个数的比表示连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两个数量的比既有同类量的比,又有不同类量的比。确定重点是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难点是理解比的意义,比的后项不能是0。
一、从课堂实际出发,开门见山导入新课更节约时间
郑小红
范老师这节成功的概念教学特色令我印象深刻:
一是积极引导学生自探自学数学。从”和面”的面粉与水的比引入,到比的具体意义的探究理解;从比的各部分名称的领会,到根据比的意义和总量对组成比的各部份量进行推算,以及比与除法与分数关系的探索,都能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索,自学课本,深度参与,自主地完成认知过程。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多方面获得学习发展满足,成就了自主地位。
二、是教学精力的“好钢用到刀刃上”。重点对两个不同类数量之比的意义反复多角度探究,由认知的趋同引向不同,再经质疑、争辩达到新的认同。抓住比的意义理解这一重点,对于“和面组成比”的理解,舍得花功夫让学生个性化地表达——有的以倍数概念来说明,有的用分数形式去表示,有的则用份数思想作解释,确保落实到位。
在引入比的概念后,教师呈现生活中的“比”,组织学生说一说、写一写。接着再由学生说说求比值的方法。 这样在学生对比的概念充分认识以及比的各部分名称的了解以后再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他们的关系,并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后回答。在这个环节里 范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比的有关知识 设计了一系列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突出了重点。
三、学生掌握的并非是一个个零散的概念,而应该是有着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第三环节
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