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每聿
从蜂拥而至到集体溃败,微商在今年迅速落入冰点。2013年开始,这种靠朋友圈兴起的“杀熟经济”在社交平台上无孔不入。但到了今年5月,寒风在微商行业刮起。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90%的微商都遇到了业绩下滑的问题,还有一些小品牌倒闭、代理商跑路,这个被财富神话过度包装的行业正迎来洗牌。(11月24日《每日经济新闻》)“第一桶金”挖完,微信的赚钱效应边际递减,人情透支、信用透支的恶果,就是“大家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就算我发一些皮肤护理知识或心灵鸡汤也没人回复,招不到代理、卖不出产品,手里的面膜只能留着自己用”。粗放而野蛮的微商经济,是很难找到自我救赎之路的。
有人调侃说:没买过面膜,你敢说用过微信?微商之火,当然也能从经济规律上找到解读:比如缩短了销售链条,降低了创业门槛,改变了营销范式……扯远点,甚至还能跟主流的互联网 或者双创战略攀上亲戚关系。不过,事到如今,微商经济如潮水退去,不过也就是四字箴言的总结:不作不死。
一则,作为销售模式,永远不能忘记一点,产品才是核心,不能卖货靠刷屏,质量靠“保证”,效果靠“美图”。每个微商的朋友圈人数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实现“13亿人每人捐我一块钱”的伟大梦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大约有1000万人做微商,年交易流水约650亿元。另有业内人士估算,其中销售面膜的卖家至少在600万以上。不过,从央视曝光以来,微信面膜问题足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折戟一次,想要继续忽悠,就比较困难。二则,微商之火与冷,可谓“成也朋友圈败也朋友圈”。刷屏刷没了朋友,杀熟杀到了陌路,至于所谓的买家秀截图、转账记录等,最后证明不过是“微信对话自动生成器”、“支付宝、网银交易记录生成器”等软件的卓越效果。一旦真相大白,谁也只能“呵呵”。更重要的是,在“双十一”等成熟电商的促销与狂欢之下,微商要想夹缝中求生,若离开规矩与秩序,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说这些的意思,当然不是要唱衰微商。不久前,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15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7.63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B2B交易额达5.8万亿元,同比增长28.8%。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61万亿元,同比增长48.7%。依托微信等技术手段的新型交易方式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交易电子化、市场信息化仍是大势所趋。不过,微商这样涸泽而渔的节奏,是该成为电子商务的镜鉴了。包括微商在内,任何一种商业模式,均须谨记亘古以来的经济道理:技术永远是外衣,商品与服务才是交易的本体。
前一篇:“禁止餐饮外卖进高校”
后一篇:“手机预置软件须可卸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