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消肿药--有勒茨菇

标签:
杂谈 |
昨天下午在店里切药,陆师傅打电话过来,问我要不要有勒茨菇,我说当然要啊,他说要的话赶紧开车下来,我在路边等你,带你去挖。我赶紧扔下切药刀,抄上家伙就去找他。
原来今天陆师傅和隔壁黎叔到县城附近闲逛,在一个废弃的鱼塘边看到一片有勒茨菇,附近的居民他们都认识,一问,说想要随便挖,于是陆师傅就打电话给我了。
有勒茨菇又名刺过江、旱茨菇、刺茨菇、勒芋等,天南星科刺芋属,学名叫刺芋,勒即刺的意思,它的叶子长的和茨菇相似,故名。一般以根茎入药,味微苦、辛、性凉。归心,肺经,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健胃消食、主肺热咳嗽、胃胀厌食、小便黄赤、风湿痹痛、跌打肿痛、头疮、痄腮等症。外用治毒蛇咬伤,痈肿疮疖,淋巴结结核。
有勒茨菇根肉质,全株带刺,有刺的药多能消肿,有浆多能解毒,所以这药在我这民间,多取其解毒消肿之功,主治各种痈肿疮疖,如痔疮、乳痈、跌打肿痛,天南星科的药多有小毒,外敷常需要加点生盐同用。另外,肿瘤在我这民间称之为体内长疮,所以有勒茨菇也是治肿瘤的常用药,配方内服多获佳效。
有勒茨菇是我这民间的常用药,特别是治痔疮最常用的药,我以前也介绍过,我觉得好药可以多介绍几次,所以又发一次上来。
各家论述:
1.《岭南采药录》:解毒。烂头、烂脚,煎水洗之;小儿胎毒、烂肉,煎水洗及为末掺之。
2.《陆川本草》:消炎,解毒,利尿。治身热、口渴,头痛,小便黄亦,一般热性病。
3.《南宁市药物志》:清热利尿,消肿散瘀。治肺热咳嗽,肠胃热毒,小便赤热,营养性浮肿。


刺芋Lasia spinosa (L.) Thwait.天南星科刺芋属。
多年生有刺常绿草本,高可达1米。茎灰白色,圆柱形,横走,具皮刺;圆柱形肉质根,叶片形状多变:幼株上的戟形,至成年植株过渡为鸟足一羽状深裂,佛焰苞,肉穗花序圆柱形,黄绿色。浆果倒卵圆状,顶部四角形,花期9月,果翌年2月成熟。
分布于云南南部和西南部、广西南部、广东南部、台湾。
1、治白带,痛经,肾炎,小便混浊:(刺芋)全草9-15g。水煎或煲猪骨服。(《广西本草选编》)
2、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刺芋)全草9-15g,水煎服;或用(刺芋)全草60g,浸酒500g。内服外搽。(《广西本草选编》)
3、治痈肿疮疖,腮腺炎:(刺芋)鲜根茎捣烂外敷。(《广西本草选编》)
拍摄地点:昭平
前一篇:冬至上山背朽木
后一篇:解毒利尿药--斑痧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