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浊茶过大年

循惯例,春节会更新一下文章。
昨晚年三十,吃过晚饭,上店泡了一壶茶,打算面壁思过。白天的时候和朋友聊天,我说我学医十年,至今仍一事无成,如之奈何。朋友说,那就要反思自己的学医的方法、途径,是不是有问题,有可以调整,完善的地方。。。
学医有四万八千法门,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不一样,我以前认为学医要先学药,所以看了若干本本草类医书,一段时间后,觉得刚学药也不对,要先把中医基础理论搞明白,于是又改去翻阅中医经典,乃至儒释道等古籍,又过了一段时间,觉得书上得来终觉浅,于是一头扎到深山老林里采药去了。长年跟草药打交道,才知道草药也有它们的语音,它们也会择地而居,也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它们能者辈出,也愿意为人类效劳,只等我们发掘研究,坦诚相待而已。
刚坐了一会,隔壁黎叔走了过来,说估计我会上来,所以过来看看。黎叔年近七十,当年上过越南前线,是一名老兵。他曾跟我说过
,退伍回来,本以为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没想到有一年夫妻双双得了肺结核,为治病,花光了身上的积蓄不说,也深深地体会到了什么叫人情冷暖。后来,老婆终至不治,自己在一民间医生那,三剂药就治好了自己的肺结核,算是捡了一条命。当时,自己也不敢相信三剂药能治好自己的病,加上自己身无分文,所以把熬过的药渣晒干,打算再熬服一次,过了一段时间,觉得真的好了,又过了两年,才把那些药渣扔掉。不过,自此之后,自己就犯下了一个咳嗽的毛病,一般都是晚上和早上起床的时候咳,咳完之后,就如无事人一样。药吃了无数,终不起效。
他刚认识我的时候,也服过几天我的药,当时他的肠胃湿热很重,舌上厚厚的一层黄苔,所以我先帮他清肠胃湿热,服药后,黄苔消去大半,但咳嗽没减轻分毫,他止咳心切,觉得我的药效果不大,就没继续找我调理。
上一星期,林师傅来我店喝茶,黎叔向他请教止咳方药,当时天气很冷,加上黎叔又多是夜里咳嗽,所以林师傅也没细看,开了一个调理风寒袭肺引起的咳嗽方给他,又嘱其用蜂蜜泡老姜,泡一段时间后常服。
林师傅的方里有新鲜的鱼腥草一药,黎叔说现在找不到,所以先服蜂蜜泡老姜法,服了两三天,他过来跟我说,这蜂蜜泡老姜不适合他,现在咳的更严重了,他决定不再服用。我跟他说,久病必虚,你这咳嗽的毛病二三十年了,需要慢慢调理,中医讲,久病不治,责之于肾,又说母病及子,肾是肺的儿子,肺病久了,你的肾也好不到哪里去。一问,果然夜里要起床两三次。我跟他说,《养儒医书-特效单方》有一治年老人之夜间痰咳方,“是以一枚核桃、一片生姜,仝时细嚼,不是将三枚核桃、三片姜一仝入口嚼咽,假如是,不特不易嚼,亦不易于咽。分作三次嚼咽,斯而饮白开水送之入腹,停少许,又嚼咽桃三姜三,仝样饮水下喉。”你可以试一试此方一段时间。
没想到过了三天,他跟我说,这核桃太难吃,我吃不习惯,我还是让它继续咳算了。我说吃核桃调理年老人之夜间痰咳,算是最好吃的一种药方了,连这种你都吃不习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又怎么能治好病呢,你把家里过期的核桃拿过来,我帮你吃了它们吧。
和黎叔喝着茶聊着天,快12点了,附近的群众准备要放鞭炮迎新,只能各自回家。

初一,天气晴好,艳阳高照,往年,我就上山去采药了,今天要趁着这好天气,把家里没晒干的药拿去晒,又把年前采的藤杜仲砍了,明天起,才正式上山采药。
前一篇:南山采药诗
后一篇:《养儒医书-特效单方》衣胞不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