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儒医书-特效单方》疝气

标签:
杂谈 |
百度词条: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常见的疝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腹壁疝多由于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腹内压增高,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养儒医书-特效单方》疝气篇介绍的治疝方主要是指阴囊疝,亦即“睾丸疝气”,是一种腹股沟疝,指腹腔内的脏器离开自己原来的位置,进入了阴囊,造成阴囊容积逐渐增大。我这民间治这种疝气多用山菠萝籽配伍黄芪、升麻熬瘦肉汤服,疗效尚可,亦有用板栗根皮治疝气者,具体方剂待考。
《养儒医书-特效单方》疝气篇
原文如下:
男子之疝气,以阴气积于下部,复外受寒邪袭击,此而荣卫不调,疝气乃成。前人或别疝气为七:有寒疝、水疝、筋疝、血疝,气疝、狐疝、颓疝之分,中以寒疝为重。寒疝是肾囊冷,结硬如石,恒引睾丸而痛。诸医书中于此一症,故有不少之治法,以云方剂,诚然多矣,可不能云用之自然生效。古人通以导气汤治各种疝气,及一切疝气之疼痛,而自余考之,其效率亦只平平也。至用此汤以治寒疝,只若以磬槌敲大钟,只有若是之响也。然景岳方中,有一简便方剂,是以生姜一斤取汁,入小茴四两于姜汁中,浸一宿,取出,俟其半干,便仝青盐一两,好酒三两,入铜锅内共拌炒之,小茴炒至色变黄黑,有近于焦时,倾出晾干,研成细末,每早取末二钱,用米汤送下,服至七日,即是寒疝亦能痛止形消。
余在1940年,当吾华抗日作战时,曾以此方,治好一干训团中姓晏之高级军官的寒疝,姓晏者,曾以感谢良医之启示,登于云南之报纸上,此足以证明此一方剂之良也。《寿世保元》上亦有此一方,但药剂中,却列有荔枝核一味,分量为五钱,舂细成末,并青盐好酒和小茴拌炒,此则未经试过,或者其功力倍强也。
又俗传一极有效验,而又极其简便之单方,是取白丁香花叶数片,先后在炭火上烘软,乘热以生蜂蜜抹匀于叶上,再往火上一烘,蜜即沾腻于叶上,斯而取一有蜜而又烘透之叶贴于患处,冷而又易一叶,烘贴至七八壮,即可以止,随静卧二三小时,戒劳动,明日又再烘贴数壮,病轻者即愈,重者再治数次,亦无不愈。
余有世侄马某,病寒疝甚重,余以此方告之,恰好伊家有白丁香花一株,伊即如法以治,仅贴二次,便痛止形消,直如身上卸去一件重大之物,大快乐而来告余曰如此,此言真值得一笑。又有世好黄福庵之子黄某,在二三岁时,即有气疝,延至十四五岁,仍是胯下郎当,予以此方告之,伊家住于钱局街之白衣庵巷,且在王家花园侧,竟向花园主人王某,乞得白丁香花叶若干片,烘贴至三次,少腹内即作响,随下气不少,于是疝气瘪而肾囊缩紧,病遂失去。愈后半年,以食公鸡肉而病复作,但此次之下坠,究无往昔硕大而亦不甚胀满也。伊又以白丁香花叶烘贴之,而亦有效。但是,肾囊之收缩,究无上次之收缩得紧也。乃又来求方,余以导气汤变而为散,原方中之小茴、吴萸、川楝肉,俱用酒炒透,然后加上木香,共研成末,每日午前,用荔枝两枚,连壳连肉并核捣烂煨汤,送药末二钱,约月余。如停服,此而又着其再食公鸡肉,病遂不复作,越二年,娶妻生子,夫妇间竟无一怨言,当然是疝气好尽矣。
(《养儒医书-特效单方》疝气篇全文完,余文待续)
提示:文中治疗疝气症的方仅供参考,有该症的,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以免贻误病情。
前一篇:《养儒医书-特效单方》阳虚自汗
后一篇:《养儒医书-特效单方》癣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