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儒医书-特效单方》阳虚自汗

标签:
杂谈 |
下了半个月雨,天色终于放晴,这段时间又要忙于采药了,昨晚终于把一本古医书整理好,仔细看看,我的毛笔字还是将就能看的,手抄的总比复印的看起来有感觉,只是太耗时间了。
今晚可以继续上传《养儒医书-特效单方》剩下的部分章节。
《养儒医书-特效单方》介绍了两个阴虚盗汗方,一为用冬桑叶晒干研末,每早以米汤送服,一为以干麦秧根和小枣十多枚,共仝煎汤而饮之,麦秧根不易得,可用糯稻根替代,两方所用之药都易找寻。我这民间亦有数个治盗汗方,多为外用,如治小儿盗汗的,可用伸筋草熬水洗澡。亦有用老瓦片火上烧红,再放桶里淬水,用这水兑点白醋洗澡,据云效果甚佳。我朋友跟我说,以前他经常晚上时间的时候盗汗,在一民间医生那拿了一小包草药粉,那医生告诉他用这药粉蒸点瘦肉汤喝,他如法蒸服,汗即不出,很是神奇,只是他也不知道用的是什么药。
《养儒医书-特效单方》阳虚自汗篇
原文如下:
阳虚自汗,阴虚盗汗,在诸医书中言之甚详。其治阳虚自汗症,用药取效较易,以病源不甚复杂,要不过是心有火热,而又胃气不固也,取古方中牡蛎散以治,十有七八能愈,有不能应手而愈者,是阳气虚甚,致表气太不固也。此可加重黄芪,浮小麦之数量,或入桂枝少许,用此医治,汗即能止也。治阴虚盗汗则较难,古方中之柏子仁丸、酸枣仁汤等用来亦不尽能生效,惟用冬桑叶晒干研末,每早以米汤送服二三钱,取效殊捷。此方余曾服过,确有效验,但是极不易于下喉,如俗语说的“十分难吃”,而余亦只服过四五次,可是夜入眠后,即无盗汗出,可云功力甚强。
此外有一俗传之单方,是以干麦秧根“即往昔昆明人,于七月半接祖所用之麦秧,祀祖毕,人多取而存之,如无此种存物,亦未尝不可以麦子现发成秧,取其根而用”一两,或七八钱,及一种秧草根“按秧草根,系割稻后,稻根存于泥中,田之水湿气重者,根上必发小草,是名秧草根,药材店中亦有所收存,如能在田间觅得新鲜者尤好,但需倍其分量而用”一两,或七八钱,和小枣十多枚,共仝煎汤而饮之,只一服,盗汗即止,真神妙已极之一草头方也。按此一单方,惟昆明地方有所传,他省人则不知也。
(《养儒医书-特效单方》阳虚自汗篇全文完,余文待续)
提示:文中治疗发痧症的方仅供参考,有该症的,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以免贻误病情。
前一篇:小猫不识字,也学山人来看书
后一篇:《养儒医书-特效单方》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