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缠非缠、禅非禅,枯木龙吟照大千(十四)注释
(2011-08-11 22:20:47)
标签:
文化 |
【释义】:常住不变之道,无关能否被阐述。无变之道并非真道、无变之行并非真行,都是无稽惑乱之言而已。谨守不可变通之道而奉行的人,乃为无知痴人。世上的妖人,往往都说他们的言论就是万古不变的定律,都只是妖言惑众。世上没有什么是永远不变的,说不变并非真的不变,执意于常道就是永远同行不变的,乃是痴人而已。
【释义】:哪有什么真的快乐,全世界就是一片苦海。并非是悲观的把乐统统看成是苦,而是真的没有什么可乐之处。世间所谓的乐者,都是贪嗔痴疑慢之业所致。业业相缠,其实苦不堪言。世上的妖人,总是说他们的道是能渡人为乐,都是惑众妖言。因为世间本就不存在乐,想要避开苦难追求快乐的人都不过是徒劳增加恶业,痴人而已。
【释义】:世之痴人,把不正确的当正确,往往只知其一而妄图以偏概全、以点概面,只会使得知识与知识间产生矛盾,终究迷惑不得其解。迷惑不知也并非无可改变,智慧本就空寂,不管人们是否了解这点,此空寂却并不会因此而发生变化。本一无所知却以为自己无所不知、本无病却非要做无病之呻吟、本并非愚痴却终致愚不可及,世间人,大多都是如此这般,实在是可怜可叹。甚至还是那些执意于不知为上的人,以为若从不迈脚就可以保证永远不会走错路,他们自困于无知无觉的、无思无为的虚无境界却不去求知开悟,这种不求知本身却也恰恰是在求恶知,他们以为这样就不会犯错误了其实这本身就是大错特错,实在是痴人啊。
【释义】:痴人畏惧生死,却不明白生死本身并非真正的生死,不过是业之所致,说到底终是空寂。生,并不能产生出生来;死,也并不能消除死。生死的轮回流转,都是业之所致,终是空寂。生,若不能洞明其实并非真的产生出生来,又怎能知晓即便是死也消除不了不死之死呢。那些认为只有死才是真死,只有生才是真生的人,痴人而已。
【释义】:也有人认为禅是超脱生死的,有这样想法的人同样不过是痴人。生死,无所谓出入。世人大多希望能够长生不死,认为只要不死了那就可以超脱生死了,他们不知道正是因为不死才生出所谓的死。不能生死的人,又如何能够于生死而从容呢?生死,无法生成也不得消除。
死亦幻时生亦幻,谁人事事竞相煎。法相犹舍甭非法,船楫应离况渡船。
黄卷千车终蔽眼,灵台一点不关缘。大唐境内无知识,明镜何曾景外悬。
-------------------------------------------------------------------------------
[1]常道:(1) 一定的法则、规律;常有的现象。(2) 通常的方法。 (3) 原来的轨道。
如“道可道,非常道”:道是可以被阐述的,但可以阐述的道不是真正的道。
[2]无常:无常作为佛教教义释为世界万有都是生灭变化无常的。因为世间一切万法无一是常住不变的,因此说“无常”。无常是宇宙人生一切现象的真理。
[3]知病病知:老子曰:“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意思是,老子说:“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道,最好;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是缺点,只有把毛病当毛病,所以才会没有毛病。圣人没有毛病,是因为他知道毛病就是毛病,所以他没有毛病。”
[4]顽空:1.佛教语。指一种无知无觉的、无思无为的虚无境界。2.对佛老之学的贬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