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缠非缠、禅非禅,枯木龙吟照大千(十一)注释
(2011-08-11 21:57:08)
标签:
文化 |
【释义】:世间一切华而不实的学问,过分追求所谓的本原、本质,或者一味的否定本原、本质而无所依托、唯托空洞无实之言。空言犹言、顽空岂空,皆贪嗔痴疑慢之业。一切脱离了当下可认证和测量的学问,都是臆测的不切实际的神学。西洋的科学,摈弃太等臆测之物、直面那些可观察的当下可测量的东西,于是才有了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快速发展。当下可测量的事物,不能脱离人类耳目鼻舌身意所能感触到的。现代科学仪器的发展,其实是观察水平的提高,却仍然无法脱离当下的可测量。
【释义】:业,当下的可及时测量的事物,终究空寂。业的映集,即是心,也终究空寂。空而非空,心的共业构成了这个世界。我们所身处的这个世界,其实是我们的共业的外在表现。业的流转、世界的变异,其实并未流转、并未改变,都不过是业的显现和藏隐罢了。显之非显、非显而显,藏之非藏、非藏而藏,阴阳而阳阴,阳阴而阴阳,这就是古往今来之乾坤。
【释义】:无知的痴人认为心,不过是一个血肉组织构成的物体,或者是脑内的意识,或者是意识的虚构。然而真正的心,是这些业的集合;肉团之物、脑内的意识、意识的虚构,都是业的外在显现而产生的物象,这些都并非是心。有而非有、集而非集,都是梦幻泡影。梦幻泡影,非假非真、即假即真。看穿了这些梦幻泡影而妄求避世隐居的人,都是痴人。避世而无可避,终也成梦幻泡影。
风卷重云云逗雨,鲸翻恶浪浪腾天。蓬莱终化三杯土,阿鼻犹输九吊钱。
无事商量非少劫,有情计较总多缘。茫茫欲海舟随系,一苇何曾到日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