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缠非缠、禅非禅,枯木龙吟照大千(九)注释
(2011-08-11 21:54:05)
标签:
股票 |
【释义】:说自己是自由的人,其实只不过是不知道自己被束缚而已。世间于缠扰束缚中妄求解脱的人,无外乎通过以下四种途径:第一,求诸于心外之物的;第二,求诸于物外之心的;第三,于心物一如处摸索的;第四,于非心非物间探求的。
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的途径了。以上种种途径,不过都是徒劳无益之举,皆成笑谈罢了。
【释义】:求诸于心外之物的人,以心映物,他们所看到的物不过是他们的内心想看到的物的反映,心其实起到的就是物的功能。所谓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穷尽物的原理法则而指导行动,那么心就得以解脱了。如果事实果真如此,那么必须首先假设事物的原理法则是存在的,并且人的心是能够感受到事物的。然而这里所谓的事物的原理法则,纯属瞎扯。因为照此推理,必须先有物然后才有此物的原理法则,那么人们能够了解的宇宙的原理,必须先要存在人们所在的宇宙了。然而人们所认识到宇宙,实际上只不过是人们的共业所能够感受和了解到的宇宙,事实上怎会只存在人们所意识的这个唯一的宇宙呢。因此可以说,求诸于心外之物而妄求解脱的人,只是求诸于人类能够意识到的共业,自我缠绕束缚,不过一场虚空幻戏而已。
【释义】:求诸于物外之心的人,妄自推测认为新可以脱离客观事物而得以解脱。然而一旦脱离了物,心又何以得存呢。有人认为若不能脱离物的心只不过是妄心而已,若有一颗住心住念的纯真之心,就无所谓来和去,本身就是解脱的,能主宰万物,有此想法的人也不过是热昏了头在说胡乱而已。这类人他们企求能够去除虚妄保留纯真,却不知道虚妄可能是纯真的虚妄、纯真却也可能是虚妄的纯真,企求纯真本身就是虚妄、去除一切虚妄其实也就无所谓纯真可言了。我们的心灵,是所有物象的影集,一颗心本无所寄托,相互缠扰束缚,不过一场虚空幻戏而已。
【释义】:那些认为心物相同而无别的人,妄自认定所谓的心物一元就是宇宙的真正源头,心外无物,物外无心,穷尽心灵则可穷尽物之原理、了解所有物之原理也就了解了全部的人心,返本归源,了解一个就了解一切。这样的言论被非常之多的人肯定和接受,现在所谓的禅者,很多也有相似的言论见解。然而万法归一,一仍然是生命的根源。所谓的返本归源,其实这里的本无可本,源也无可源,能本能源的其实非本非源,相互缠绕束缚,不过一场虚空幻戏而已。
【释义】:那些于非心非物间探求解脱之道的人,跟上面的都不同,他们认为非心非物本源,从而企求从此而得解脱。这些心物之外的本源,有说是上帝、有说是神,也有说是真主、真理、解脱、主宰、大梵、大道、真空的,等等如此种种,数都数不清。这类人,其实只不过是痴心妄想,他们明白于心物间不得解脱,于是妄求于心物之外,却不知道非心即心、非物即物,不立而遍立,相互缠扰束缚,不过一场虚空幻戏而已。
【释义】:意识到想要解脱,除了以上四种途径之外别无它途的人,就是禅了,离开以上四种途径而谈解脱都不过是妄言戏论而已。成为禅者本身并非是一种解脱的途径;说没有它途其实也并非真的无它途,说无差别也并非真的没有差别。
红尘醉入几围城,刹那悲欢化酒倾。岁月歌回心远大,乾坤影动眼空明。
皆缘皆我皆同病,非妄非真非二名。东海藏身山走马,天台华顶作么生?
----------------------------------------------------------------------------------
[1]格物致知,其真正意涵,已是儒学思想史上的千古之谜。一般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