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缠非缠、禅非禅,枯木龙吟照大千(四)注释
(2011-08-11 21:46:47)
标签:
文化 |
除此学问化之臆测,实践化之妄行亦狮子虫所好之能事。且不论彼一味之枯坐,即此万里行脚又何曾移却半步?即此万劫不朽、万槲舍利[1],又与禅何干?知不知,行非行,知得行得犹是呆汉!
【释义】:除了这些一味的学问化的凭想象推测,奉行实践化而胡作非为也是中看不中人的人所喜欢做的事情。这里且不说那些一味的枯坐修禅的人,即使是那些行了万里路的人其实他们的脚又何曾移动半步,物理空间上的移动并不能代表理想智慧上的提升。即使这样做到了万劫不朽、万槲舍利,这些与禅又有什么干系?知并非真正的知,行也并非真正的行,即使知得行得的人依旧只是痴汉一个。
【释义】:比如说儒道所谓的学问、实践者,都喜欢讨论所谓的知和行的关系。比如说知容易行困难、知困难行容易,或者要先知后行、要先行后知、要边知边行,诸如此类等等,都不过是痴心狂想而产生的错误的认识或者见解。然而,大知其实是包括了行,大行其实也包括了知,不是知即是知,不是行即是行,二者矛盾却又统一。
诸如哲学所谓学问、实践者,好论所谓心物之关系。如心一物二、心二物一,心物一如、心物二元,非心非物、即心即物,凡此种种,皆乃乾慧狂想之所生矣。而心外无物、物外无心,非心即心、非物即物,非即即非、心物物心,一而不一、二而不二,不一不二,谁一谁二乎?
【释义】:比如说哲学所谓的学问、实践者,喜欢讨论所谓的心和物的关系。比如说心排第一物排第二,物排第一心排第二,心物相同、心物不同,非心非物,即是心也即是物,诸如此类种种,等不过是痴心狂想而产生的错误的认识或者见解。然而真正的心外没有物,真正的物外也无心,不是心却是心,不是物却是物,非即即非、心物物心,说相同却不同,说不同却相同,相同或者不同并无分别,谁先谁后并无定论。
【释义】:比如说宗教所谓的学问、实践者,喜欢讨论解脱与束缚、圣人与凡胎、洁净与污浊等等的的关系。比如说神仙是圣人我辈乃凡胎、神仙是解脱的二我辈是束缚的、神仙与我辈是相同和平等的、神仙是洁净的而我辈是污浊的,诸如此类种种,都不过是痴心狂想而产生的错误的认识或者见解。然而,我原本并非是我、神原本也并非是神、圣人原本并非圣人、凡人原本也并非是凡人、相同而不同、类似而又有各异、强调解脱不过是新的束缚,强调洁净不过又跳入新的污浊、原因并非就是原因、结果也并非就是结果、因为和结果轮回、最终谁又是原因谁又是结果呢?
人生是梦梦何如,雁落秋山月落湖。半辈常怀千岁怨,一生永处两分途。
谁寻生又谁寻死,谁作主来谁作奴。谁到无门无走处,无门早入死人窟。
谁为迷又谁为醒,谁是净来谁是污。谁有无得无证物,无得已使大树枯。
死人窟里嚼大树,庄子梦中惹蝶哭。哭碎山秋湖下月,雁惊回望到天竺。
-------------------------------------------------------------------------------
[1]舍利:即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舍利子印度语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头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有成莲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萨状;它的颜色有白、黑、绿、红的,也有各种颜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钻石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