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题资料--肖志宏2022年下半年

(2022-12-13 11:18:19)

羊毫街小学课题研究计划表

           时间:2022.09

姓名

肖志宏

专业技术职务

中小学一级教师

年龄

45

总课题名称

学科整合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科

数学

子课题

数学教材的整合利用

课题研究内容方法措施

 研究内容:

1.探讨数学与其它学科、单元整合、不同知识领域课程整合的方法。

2.建构各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数学教学模式。

3.探索在各科课程整合下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有效途径,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方法策略:

1.   教师钻研教材,研读课标,提升业务能力。

2.   增加学生的计算练习,提高学生对小数的理解。

3. 积极反思,不断重组练习。

4. 利用错题本进行错题整体,优化课堂教学。

预期效果

1、 让学生对知识的纵向理解更加深入,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4通过单元思想、方法的整合,锻炼学生思维,让学生初步建立整合的观念,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与能力。

 

   

——羊毫街小学课题组

教师姓名

肖志宏

科目

数学

时间

2022.10.20

课题题目

学科整合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孩子,你慢慢来》,我喜欢这本书,也喜欢这句话。作者龙应台的文笔是那样的细腻,全书蕴含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爱的气息,读着读着,一股暖流慢慢飘进了我的心房。

  让我们慢慢来,让我们耐着性子学会等待。

  读完这本书,我不断地反思了自我。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有时会很生气,有时也会对学生大声训斥。记得期中考试前一天,我和白教师一齐从会议室回到北教学楼时,老远就听到哈哈大笑的声音从楼上传出来,我俩边走边猜测着这笑声是从何而来。当时的我虽没说出口,但心里早已断定是我们班。于是,上楼直奔教室。“教师,崔晨曦给他的同桌讲笑话,他还大声地笑。”班长见我来了,立马站起来,气愤地说。听班长诉说的同时,我带着满脸的怒气瞥了崔晨曦一眼,此时的他也许真正意识到自我错了,低着头,看着桌上的卷子,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如果今日不给他点严厉的教训,我怎能安心?”想到那里,我走到他的座位,只见他的卷上仅写了几个词,看到这些,我便火冒三丈:“走,去给你妈妈打电话,让她来盯着你写。”他一听,急了:“教师,别……别……。”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他竟然这样对我说,我装出一幅很生气的样貌,走出教室,进了办公室,一会儿,他也跟了过来,说:“教师,对不起,我不应当讲笑话。”听他这么一说,我真想原谅他,可是,想想以前的种种违反纪律的事,都与他脱不了干系时,说:“以前,我总是心平气和地跟你讲道理,你也总是不断地向我承认错误,这次我再也不给你机会,打吧!”

  他见我这么坚定,拿起话筒,拨通了电话。不一会儿的工夫,她的妈妈赶了过来,明白他犯了错后,一向数落着:“这么长时间,付教师没给我打过电话,我还以为你表现得很好,没想到你这毛病还没改……”说罢,她看了看他手里的试卷,相当生气,此时的他再次认识到自我真得错了,赶紧写了起来。当我把学生带出学校回到办公室时,他已写完。我们一齐下楼、回家。

  说实话,这样的结局,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从那天起,他那些过分的行为收敛了许多,也正是从那天起,他的名字再也没被值日班长写在黑板上。直到今日,我的内心深处并没有因他折服而自喜,也没有因我的胜利而置之不理。如果我学着安安的妈妈,耐心地与他交流,让他愉快的理解;如果我不冲动不叫家长,换一种方式教育;我就会带给他欢乐,而不是无穷的压力。上周四的一个课间,我让他下节课课后找我,他没有忘记,规规矩矩地进了办公室。我和他谈了好久,谈到他期中考试考得不错,三科都在九十分以上,表扬了他有写好作业的习惯;谈到了他的日记比以前大有长进,肯定了他有坚持阅读的习惯。并提醒他,如若能做到严格约束自我、控制自我,教师相信他还会有大的提高。一句表扬,一次肯定,一种相信给了他莫大的自信,谈话结束,他准备回教室上课时,恭恭敬敬地说了一声:“教师,再见。”此时,我感到很欣慰。心中默默地重复着那句话:孩子,你慢慢来。教师对你有耐心。

  事后,我重新拾起《孩子,你慢慢来》细细品读。我觉得教育不是赛跑,教育学生应当慢慢来,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多给学生一点耐心,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必须与家长一齐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长。让我们用心欣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享受孩子一朝一夕的变化!让我们用心欣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片段,享受孩子一喜一怒的真实!长长的路,慢慢地走!长长的路,健康地走!

 

 

 

 

 

 

 

 

 

 

 

 

 

 

 

 

 

 

 

教 学 案 例

——羊毫街小学课题组

教师姓名

肖志宏

科目

数学

时间

2022.12

课题

掷一掷》教学案例

师:齐读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游戏,掷一掷

(板书课题)

师:掷什么呢?骰子,这个字读骰子,我们通常叫它色子。

师:掷一枚色子,可能出现哪些数?掷出每个数的可能性相等吗?

师:同时掷两枚色子,得到两个数,这两个数的和可能有哪些?

师:和可能是1么?和可能是13么?

师: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2341011126个数是甲组,567895个数为乙组,同时掷两枚色子,和出现在甲组,甲组积1分,和出现在乙组,乙组积1分,总共玩10次,哪组积分多哪组赢。

师:甲组6个数,乙组5个数,你们认为哪组赢得可能性大?为什么?

玩游戏

预设一(乙组赢):甲组有6个数,乙组有5个数,乙组却赢了,这是运气好的原因么?如果再玩一次,乙组还会不会赢?

预设二(甲组赢)师:甲组有6个数,乙组有5个数,甲组赢了,如果再玩一次,甲组还会不会赢?

预设三(平局)师:甲组有6个数,乙组有5个数,平局,如果再玩一次,还会是平局么?

师:只玩一局,太少了,接下来,我们全班一起玩,看看结果还一样么?

游戏规则:

1、     四人为一组,三个组员轮流掷两枚色子,和是几,组长就在几的上面涂一格。

2、     一共掷20次。

3、     根据统计结果,哪组赢?

师:老师问一下各位组长,根据你们的结果,甲组赢的请举手,乙组赢的请举手,平局的请举手。

师:乙组的数少,反而乙组赢的几率大,那乙组赢还是偶然么?

师:这肯定不是偶然,其中肯定蕴藏着数学秘密,掷20次,数据有点小,现在我们把全班的数据汇总一下,看看能不能有所发现,因为12个组太多了,这里我们统计6个组的数据。

师:观察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生(中间高,两边低)

师:两边为什么低?中间为什么高?

   (两边的数太大或者太少,不好掷出来,两边的数不大也不小,所以好掷)

师:两边的数不好掷,你能举个例子么?例如23

师:中间的数好掷,你能也举个例子么?例如9

(这样写容易漏掉或者重复,你有更好的方法么?写起来又快又不会重复)

师:这样更好,第一颗色子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师:和为2的有一种情况,和为9的有4种情况,所以刚才在掷色子的时候甲组2出现的次数少,乙组9出现的次数多。

师:看来掷到的次数多少跟和的组合有关系。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在这个表中写出其他和的组合。239老师给大家写出来了,同学们把其他的完成,填好表格之后完成下面的3道题。

学生汇报

师:老师问大家,和是几的可能性最大?它有几种?和是几的可能性最小?它只有几种?

师:通过这个表我们知道乙组有24种可能,甲组只有12种可能,所以乙组赢的几率大?

师:那乙组赢还是靠运气么?不是

师:因为乙组和的组合多,所以出现的长能行就大

师:有一本专门研究可能性的书,它的名字叫做概率论,一起读一读

师:我们通过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发现了看似偶然现象背后隐藏的数学规律,更重要的是,同学们还能运用我们学过的可能性的知识来解释规律背后的原因,这是很了不起的,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样的好习惯。

师:大家来看一个好消息,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商家为什么这样设置奖项

师:商家聪明不聪明,商家这样做既招揽了顾客,又不会损失很大的利益

师:我们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要你认真的观察,仔细的思考,你还会收获更多的知识。

 

 

 

 

优秀教学设计

——羊毫街小学课题组

姓名

肖志宏

总课题名称

学科整合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_

组别

数学组

题目

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创设的情境,初步认识小数。、能识别小数,会正确地读、写小数。

2、知道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感受数学的奥妙,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小数。

2、知道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等。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同学们,认识数是数学课的一项重要任务。从上学以来,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数。让我们一起读一读。除了整数和分数外,生活中你们还认识了那些数?(小数)从哪儿认识的?老师昨天去超市啊,发现每一种商品都有一个价格标签,老师摘录了几个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

酷儿饮料  2.5        饼干12.12

可乐,4.05元,         酸奶,2.60元。

师:观察这组数他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特征没有。

生:都有一个小圆点

师:像这样中间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就叫做小数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

2、明确目标:

你知道小数中的小圆点叫什么呢?(小数点),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他的家就安在数字中间的左下角。有了它,这个数就是小数;没了它,这个数就不是小数了。

3、预期效果:相信大家能够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二、民主导学。

任务呈现:

任务一:读写小数。

自主学习: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些数是小数。老师又有新问题了。同学们,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谁来试试读第一个小数。

展示交流:

1,指生读刚才的小数。同学们,你们刚才在读小数的时候发现。小数点左边的读法和右边的读法一样吗?

2,总结读法:小数点左边的按照我们学过的整数读法来读,小数点右边的数,从左至右一个一个的依次读出。就像我们读电话号码一样。

3,开火车读小数

4,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任务二: 理解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自主学习:出示米尺课件:把 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展示交流:

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就是1/10  ,还可以写成0.1米。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3份就是3/10 , 还可以写成0.3米。

26份可以得到6分米是6/10米也是0.6米,那你还想到什么?学生说两个后同桌互说。 (引导用是,也是来说)

3,小结: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得到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也是零点几米。

4,出示:王东身高 1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完成做一做

2、结果反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反思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小数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希望你们应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好吗?

 四、板书设计:

认识小数

3.450.852.6036.61.21.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1分米=1/10=0.1

         3分米=3/10=0.3

 

 

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借助“元、米”为单位的小数作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习的负担。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反思如下:

 一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生活的气息。

二、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小数王国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本课的困惑:就是对整节课的目标定位还不够到位,定位太低了。在教学“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这一环节时,当学生说出1分米等于1/10米时,我直接用讲授法告诉了学生1分米还可以写成0.1,根本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探究的。学生完全可以在我稍稍提示后,通过1角等于1/10元等于0.1元迁移到1分米等于1/10米等于0.1米,因为钱是最接近学生生活的东西,他们更好理解,应该利用这一点来教学这个环节。可我没有,我遏止了学生的思维,只是“扶”学生走完课堂,这样,学生怎能学会自己主动的思考呢?

总之:在以后的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并需要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进行引导,尽量把一些难点通过合理的方法进行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并获得新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另外,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主体”,而是“主导”。

 

 

 

 

 

羊毫街小学课题工作总结

时间:2022.12

姓名

肖志宏

专业技术职务

中小学一级教师

年龄

45

总课题

学科整合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科

数学

子课题

数学教材的整合利用

课题

研究

成果

本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的《学科整合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课题研究。经过一阶段实验感觉有一些收获,也有一些新思考。现总结如下:

1:例题整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对于那些知识比简单、学生容易理解掌握的,可以整合教学。例如:圆的认识()第一课时的目标是在画圆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以及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并体会圆心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圆的认识()的目标是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体会圆的对称性。这两个课时的内容都是圆的特征,而且圆的对称轴和直径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2:知识整合。对知识的有效整合也是课程标准所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对有关知识进行有效整合,以更好地掌握新知,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巩固旧知,达到温故而知新。例如:可以在完成对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理解上整合教学什么是分数单位。

 

3:信息技术整合。在教学过程,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以实现教学目标,完成相应教学任务的一种新教学方式。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传媒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思维、拓展学生想象力,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努力

方向

 

 

小学数学整合教学是一个实践难题,不容易找到准确的整合点,本人由于对课程资源的整合也缺乏把握的经验,所以在课堂教学实施上的实效性还不够大,因此对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的研究还需要深入,如何能做到更精更实,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总之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的进行融合,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