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长江》影评第一集:大江巨变
(2011-07-11 19:20:59)
标签:
杂谈 |
世界任何角落的文明永远离不开其河流的文明,尼罗河成就了埃及文明,恒河流域让印度文明流传至今,而中国的长江流域则孕育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
这条大江,带给了我们多少的梦想和民族自豪感,带给了我们多少的文化和财富。1982年,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次用镜头记录了这条流淌了亿万年,养育了华夏儿女千百年的母亲河,是当时的人们得到了一场电视的视听盛宴。
时隔20年,央视沿着曾经的长江之路又一次展开了这条拍摄之旅。
《再说长江》,央视惯用着其烧钱的大片拍摄方式,大量的航拍,片头炫目的特效制作已经告诉着人们什么叫做今非昔比。影片一开头,并没有出现我猜想的高清画面,反而是出现了《话说长江》那朴素的镜头,纪实感极强的片段,一下子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一个十分讨巧的手法,配乐的运用,使人们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那个年代。而后的那个飞行员的脸庞,则运用了交叉蒙太奇的手法,使观众有了一种时空交错感。
之后的叙事,从经济,文化,历史,自然的角度平铺的开始描述,而镜头中,一个又一个曾经的面孔,运用了慢转、叠化的镜头表现方式,一一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而那个在重庆大桥上奔跑的那个小孩子经过镜头的慢转变为了23年后的一个依旧奔跑的中年男子,交叉蒙太奇的手法使人再一次产生了时空交错感。
重庆,这个中国最大的直辖市,一个在长江流域上游的美丽城市,在其后的一组航拍镜头下,将这个新兴直辖市的现代都市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解说员用了当地的戏剧中的绝技“变脸”来形容城市的变化可谓形象而生动。
长江流域上又一美丽的城市便是上海了,这个由河流文明和海洋文明冲撞形成的国际大都市给长江注入了新的活力。
长江还有一种自己的表现方式,便是在其源头处的各拉丹冬峰,从入海口到其源头的转变,有一种江流的柔软之美向山川的硬朗之美的转变,使人们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慨和自豪。
解说词说到长江以各种形式呈现新生命的时候,画面中出现了一个啼哭的新生儿,这里不知是用了象征蒙太奇还是隐喻蒙太奇的手法的拍摄手法,将这一婴儿的作用诠释的甚是完美。
而长江流域的三星堆文明,影片中用了人物扮演,情景再现的艺术手法表现了曾经那远古的文明。
影片的结尾,一句“这是从一滴水开始的朝圣”将影片的立意再一次升华至了一个新的高度,最后在航拍和特效的现代高科技手法下,影片落下了帷幕。
大江之变,影片将一个“变”字完美的阐述于了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