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年往事(七十一):说鸽子

(2018-01-29 10:50:54)
标签:

历史

情感

文化

http://s13/middle/002mKLwWzy7hKzpeQsk6c&690
    乡下人种完麦子、栽好油菜,便进入一年一度的农闲季节。此时的乡村,天寒地冻,空旷寂静,人们或到镇上打工挣钱,或在家中编织纺线,或三五成群地打牌聊天。早已备好材料、攒足钱款的人家,则请来木匠、瓦匠赶建新房,以便过年喜迁新居或年前迎亲娶媳。而被视为祝福贺喜的“说鸽子”,恰是建房时最为隆重喜庆的古老仪式,也是至今难以忘却的儿时记忆。
    旧时建房,乃与结婚娶媳一样重要的人生大事,许多人穷其一生方才建得几间房舍。即使像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也曾为秋风中的破旧茅屋犯愁并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叹。而建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房屋上梁,因为在那时的人们看来,“房顶有梁,家中有粮;房顶无粮,六畜兴旺”,屋梁安得正、安得稳,不仅关系房屋自身的稳定和安全,更关系家业稳固、人丁兴旺。为此,人们总是将其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认真对待,总会将其作为一件喜庆的事情加以庆祝。
    老家地处乡野,乡民们在新建房屋时,也会在房屋上梁时举行隆重的礼仪活动,并会在礼仪活动中恳请主持仪式的木匠、瓦匠等匠人多说喜话、多唱颂词,以庆贺新砌华堂、祈求幸福安康。久而久之,乡民们便将木匠、瓦匠在主持房屋上梁仪式时,按一定腔调和节奏说喜话、唱颂词的做法俗称为“说鸽子”。而之所以被约定俗成为“说鸽子”这样的土话,可能是因为其与“说歌词”、“说歌子”谐音,也可能是人们希望吉祥的话像鸽子一样美好。
    说鸽子产生于人们对自然界威力尚不认识却对语言力量又很崇拜的时候,只能幻想用语言去打动神灵,用以祈福、免灾,其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不得而知。但作为被乡民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谣,其应属于我国民间文学仪式歌中礼俗歌的一个分支。而我国的“仪式歌”,最早出现在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且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流传,故将老家的“说鸽子”视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民间礼俗并不为过,将其划分为我国民间文学仪式歌中礼俗歌的一个分支也不牵强。
    乡下的木工、瓦工大多是目不识丁的农民,说鸽子也多是师徒之间的口口相传,大多没有文字抄录,即使涵盖广泛的县志也因为其不登大雅之堂而很少记载。老家地域不大,不同区域说鸽子内容和程序并不相同,即使同一区域、不同师徒传承的字句和说辞也不完全相同,且大多存在字句简单、说辞夸张、腔调单一、节奏平缓的成分。但其共同的特点是:说辞多为七字句,句中偶有衬词,大体合辙押韵;说辞一般分为若干节,每节句数可长可短,长者数十句、上百句,短者四句、八句;说辞都是恭喜祝福、吉祥如意的喜话,既能赢得主人和来宾的欢心和掌声,又能讨得主人毫不吝啬的赞许和赏钱。
    老家建房上梁的日子,一般不以工程的自然进度确立,而是要由“阴阳先生”选择吉日吉时,并且约请三亲六眷前来“贺梁”,奉送红包、礼品。上梁当天,要在建房现场设供,在“天官”菩萨的神位前,摆设米糕、馒头和猪头三牲(猪头、花鱼、公鸡),燃点香烛纸马,燃放鞭炮。如果属于为儿子完婚或分家造屋建房,供品则应由儿媳妇的娘家作为礼品送来,有几房儿媳就是几份礼品。参加上梁礼俗活动的人员,除本家姓氏的直系亲属外,包括前来来祝贺的客人、参加施工的匠人以及看热闹的乡邻,一律实行“属相回避”:即由阴阳先生经过“推算”,决定哪几个属相的人群不得到场参与活动,以免触犯吉日吉时。
    上梁的程序,因不同人家的富裕及重视程度有所简繁。贫困人家,大多删繁就简,直接上梁,不安排说鸽子,以免多付一个红包。一般人家,只会安排请梁、贴福字、上梁、抛梁等几个程序并请匠人说鸽子。殷实之家,不仅要安排暖梁、请梁、粘面糊、贴福字、缠梁、浇梁、登高、上梁、安梁顶、照梁、抛梁、贺梁、登科、下梯等十几道程序,极度讲究的甚至在上梁前安排选梁柱、平磉、竖柱、立石等,而且每一道程序都要请“掌作”的木工和瓦工师傅“说鸽子”。
    暖梁,是为用作正梁的桁条取暖。建房的桁条大多露天摆放,冬天的桁条更加寒潮,需要暖干后方可使用。上梁前一天晚上,主家备好酒菜,宴请“掌作”师傅,并于饭后请其在已经刨光做好的正梁下面的草席上、棉被里休息,以示“暖梁”。暖梁的“掌作”师傅并非真的睡一个晚上,大多只是象征性地睡一下便应主家要求起身“说鸽子”,其说辞如;
    恭喜主家砌华堂,今晚请我来暖梁;
    一对红凳两边放,金梁请在红凳上。
    下铺席子和棉被,我与主家睡在旁;
    只等明晨吉时到,金梁架在玉柱上。恭喜!恭喜!
    请梁,是将已经暖好的正梁,从工场上抬进已经立好的一对中柱前面,平放在两张茶凳上。主家设供敬神、燃放鞭炮之后,“掌作”师傅便应邀“说鸽子”,其说辞如;
    请梁请到正当中,摇摇摆摆像金龙;
    我问金龙哪里去,一心要奔主人宫。恭喜!恭喜!
    粘面糊是“贴福字”前面的一道工序。“掌作”师傅一边在正梁中间的位置上抹上事先调制好的面糊,一边应邀“说鸽子”,其说辞如;
    面糊生来喜洋洋,根生土长在田庄;
    霜降时候种下去,日晒太阳夜受霜。
    春二三月雨水流,青枝绿叶往上长;
    五忙六月收上场,上风掼来下风扬。
    秤来称来斗来量、主家余粮上磨坊;
    磨子口下桃花片,罗筛下面白如霜。
    九天仙女下磨坊,捧出面粉进橱房;
    她把面糊来调起,粘在金梁福字上。恭喜!恭喜!
    贴“福”字,是将大红“福”字贴在正梁中间。主家将事先写好的 “福”字送到“掌作”师傅手上,“掌作”师傅一边贴“福”字,一边应邀“说鸽子”,其说辞如;
    福字生来四角方,出身苏杭造纸坊;
    大红胭脂来染起,斗大福字写中央。
    福字一点桃子样,一横一竖衣领旁;
    一口田字写得好,福到儿孙福满堂。恭喜!恭喜!
    缠梁,是将红绿绸布缠在正梁上。主家将事先买好裁毕的红绿绸布交给“掌作”师傅,其一边将红绿绸布缠在正梁上已经贴好的“福”字两边,一边应邀“说鸽子”,其说辞如;
    红绿绸布喜洋洋,主家请我来缠梁;
    左边缠的金龙尾,右边又缠金凤凰。
    红罗绿罗缠梁身,斗大福字在中央;
    左缠三把多富贵,右缠三把状元郎。恭喜!恭喜!
    浇梁,是将酒壶或酒瓶里的白酒依次全部浇在正梁上。“掌作”师傅一边浇酒一边“说鸽子”,其说辞如;
    银壶生来喜盈盈,主家赐我聚宝瓶;
    上有金花和宝盒,下有美酒里边存。
    美酒不是凡人造,杜康造酒到府门;
    一敬天来二敬地,敬得天地共神人。
    敬天:天高无忌;敬地:地广无忌;
    敬日月:日月无忌;敬阴阳:阴阳无忌;
    敬匠人:匠人无忌;敬主家:主家无忌;
    童言妇语总无忌;主家发财我欢喜。恭喜!恭喜!
    登高,是木匠师傅、瓦匠师傅各一位绞手,沿着梯子登上安放正梁的位置,众匠人将正梁抬到两位绞手面前,安放到立柱的榫头上。正梁放毕后,“掌作”师傅应邀“说鸽子”,其说辞如;
    脚踏木梯步步高,寿神佬儿把手招;
    问他招的是什么,招的主家福寿高。
    脚踏木梯步步高,和合二仙把手招;
    问他招的是什么,招得金银朝家跑。
    脚踏木梯步步高,王母娘娘把手招;
    问她招的是什么,主家上榫时辰到。
    天上一声金鸡啼,地上一声草鸡叫;
    金鸡啼,草鸡叫,主要上榫时辰好。恭喜!恭喜!
    上梁,是木匠师傅、瓦匠师傅二位绞手,将正梁斗缝合榫地安装在立柱上。安装完毕后,“掌作”师傅应邀“说鸽子”,其说辞如;
    今日来上紫金梁,大红福字贴满堂;
    罗盘定下真龙地,恭贺主家造华堂。
    八字院墙大前门,八根旗杆竖两旁;
    前三堂来后三堂,代代富贵宰相堂。
    竖柱喜逢黄道日,福星高照紫金梁;
    紫金梁迂紫微星,荣华富贵万年长。恭喜!恭喜!
    安梁顶,是木匠师傅、瓦匠师傅二位绞手,各在一边为正梁下边的立柱头上安放红绿布各一块,呈正梁的顶子状。安放完毕后,“掌作”师傅应邀“说鸽子”,其说辞如;
    红绿布,千根纱,九天仙女来绣花;
    里边织的灵芝草,外边绣的牡丹花。
    红绿布,说拖拖,一对凤凰来做窝;
    凤凰不登无宝地,府上出的贵人多。恭喜,恭喜!
    照梁,是木匠师傅、瓦匠师傅二位绞手,在正梁两边各竖一个竹制筛子,左边糊一张红纸写一个“日”字,右边糊一张红纸写一个“月”字,表示日月相照,永世亮堂。竖毕后,“掌作”师傅应邀“说鸽子”,其说辞如;
    手执明箩照金梁,照得金梁把头抬;
    主家堂前照五福,照来福禄寿喜财。
    手执明箩喜洋洋,点起凤烛亮堂堂;
    照得堂上高亲来,九族团圆在府堂。恭喜,恭喜!
     抛梁,是主家把供桌上敬奉神灵的馒头、糕点等抛向正梁,表示祝贺上梁大吉。参与上梁礼仪活动的亲朋好友均可争相拾取,放入衣袋,带给家中给老人、小孩食用,以祝老人添福添寿、小孩长命百岁。主家抛梁时,“掌作”师傅应邀“说鸽子”,其说辞如;
    馒头做得扑鼻香,天上仙人不晓得;
    地上凡人不曾尝,馒头捧来抛金梁。
    前抛三把多富贵,后抛三把状元郎;
    抛了馒头又抛糕,尊府发财节节高。
    盘中装的抛梁宝,好似金花真不少;
    馒头糕来抛金梁,贵府早出状元郎。恭喜,恭喜!
    贺梁,是前来参加上梁礼俗活动的亲朋好友向主家赠送红包、礼物,表示祝贺。亲朋好友贺梁时,“掌作”师傅应邀“说鸽子”其说辞如,
    金梁一上喜洋洋,亲戚朋友来贺梁;
    炮仗连连震天响,红绿绸布挂金梁。
    此绸不是凡人织,王母娘娘穿梭忙;
    一边织的龙戏珠,一边织的金凤凰。
    龙戏珠,金凤凰,富贵荣华日月长;
    一边织的穿金扇,一边织的聚宝瓶。
    今日他来祝贺你,明日你去祝贺他,
    他贺你,你贺他,荣华富贵千万家。恭喜,恭喜!
     登科,是整个上梁礼俗活动结束前的高潮,木匠师傅、瓦匠师傅各在一边的梯子上一边用斧头、瓦刀敲着节奏,一边说着“鸽子”,两人一唱一和,一个接着一个,内容广泛,说辞丰富,直到主家出面打招呼,才告结束,其说辞如:
    木匠师傅:银斧高声喜洋洋,九宫八卦听阴阳;
             四周站的玉璧柱,当中上的紫金梁.
             紫微星来紫金道,荣华富贵福满堂。恭喜,恭喜!
    瓦匠师傅:银刀高声喜洋洋,八宝地上砌华堂。
             新砌华堂天门开,金童玉女结伴来。
             和合二仙来送宝,诸仙送子下遥台。恭喜,恭喜
    下梯,是经过主家“协调”后,二位木匠、瓦匠师傅下梯接红包。接过红包后,两人和其他师徒齐声“说鸽子”,其说辞如:
    左踏金,右踏银,脚脚踏的聚宝瓶。
    聚宝瓶上插金花,寒穿绫罗夏穿纱,
    米麦常堆千万担,年年四季享荣华。恭喜,恭喜!
    说鸽子,是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的民间礼俗和礼仪歌谣,它反映了乡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反映了乡下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可如今的老家,即使简单几句“鸽子”,都已无地可说和无人能说,因为乡民们多已住进楼房、匠人们大多不愿传承,只能被当地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不知这是乡土文化的式微还是社会与历史的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