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4/middle/002mKLwWzy7fAha9CqDc3&690
文庙,又称孔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等,是纪念和祭祀孔子的祠庙建筑,又是儒家文化的研习场所。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教成为古代中国社会居于正统地位的显学之后,列代统治者和地方官员都对孔子推崇备至,修庙祠孔、兴办官学。明清时期,全国计有文庙2000多座,每个州、府、县都至少有一座庙学合一的文庙。泉州是我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上也曾建有多座文庙,保存至今且与众不同的是始建于唐开元末年的府文庙。
唐开元末年,泉州地方官员在州治衙城西(现泉州六中一带)修建文庙,时任唐朝宰相的张九龄,因孔子曾任鲁国司寇特题“鲁司寇庙”匾额。五代时,改名为“宣圣庙”。宋太平兴国初年,迁建崇阳门外东南之现址。大中祥符二年(1009),迁建于育材坊。北宋大观三年(1109),复迁建于崇阳门外东南之现址。南宋绍兴七年(1137
年),按照“左学右庙”(即东学西庙)建制,增旧基高二尺余,重建明伦堂、大成殿、东西两庑。南宋嘉泰元年(1201 年),建棂星门、辟武齐。嘉泰四年(1204),增置官书三千五百余本。此后近千年,泉州府文庙虽因风灾、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屡损屡建,但其主要建筑则基本保持了北宋时期中原文化和闽南文化有机结合的建筑风格,其重檐庑殿式结构是目前泉州惟一尚存的建筑形式,其规模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大的文庙建筑群。2001年,府文庙更因为其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规制完整、布局匀称、建筑优美、造型独特、气势宏大、保存完好,而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时的府文庙位于泉州涂门街中段,坐北朝南,占地百亩,中轴线及其两侧依次分布着牌坊、洙泗桥、泮宫门楼屋顶、棂星门遗址、东西戟门、露庭、大成门和金声及玉振门、两庑、泮池、月台、大成殿等,庙东有明伦堂等建筑。走过东西向的涂门街,迎面而来的是六柱五门、五檐三叠、燕尾屋脊、高大巍峨的花岗岩牌坊,正中檐下镌刻着“文庙”两个金色二字,两侧檐下分别为“德侔天地”、“道冠古今”的横联。牌坊后的一条小河上建有两座石桥,并以孔子家乡的洙水与泗水命名为“洙泗桥”,象征儒教文化的源远流长。桥北是青一色花岗岩铺就的庙前广场,远处是蜿蜒起伏的清源山,视野高远开阔;广场周边是以榕树为主的草坪花圃,树下是闲坐玩耍的老人和孩子,气氛安静怡然。广场中间有一高出地面数十公分的长方形平台,上铺黑色橡胶块,此为建于南宋的棂星门遗址,棂星门则因年久失修于1972年拆除且至今尚未复建。遗址北侧的露庭上,铺有暗喻孔子弟子三千的石板三千条,一砖一石,暗含玄机、意味深远。
府文庙的主体,是由大成门和金声及玉振门、两庑、大成殿围成的一个长方形四合院。大成门位于文庙二进院落正中,三开间,二进深,单檐悬山顶,砖木结构,清末建筑,两边各有一对青石花鼓,檐下立有左右两尊“避邪”,明间有大型“万字不断墙”砖砌壁饰,东西两端连接“金声”、“玉振”两个旁门。泮池在大成门内、拜庭之前,南岸半圆,北岸平直,可通潮汐,中间有座九跨十六柱、中稍拱突、护以栏杆、名曰“泮桥”的南北向石桥,桥板七十二块,其中一块断为两截,分别隐喻孔子七十二贤人及被逐出孔门的叛徒樊迟。拜庭位于泮池北侧,是古代祭孔时跪拜歌舞之地,其高约
一米的须弥座前,保存着仰莲、复莲、扶桑、山茶、牡丹、芙蓉等宋代青石浮雕,庭前两边各有一株宛如天然大盆景的百年古榕,高大垂荫,四季葱笼。泮池和拜庭东西两侧,分别是全长112米、宽10米的东西两庑,两庑原设乡贤、名宦祠堂,现东庑被辟为“泉州古代教育展览馆”,西庑被辟为“泉州历史名人纪念馆”。
大成殿始建于南宋初年,历代均有修葺,为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结构,代表当时的最高建筑规格,是古代祭祀孔子的正殿,也是府文庙的主体建筑。其面阔七开间,进深五间,闽南燕尾脊,重檐悬山顶,红瓦覆面,落地门窗,殿身为斗拱抬梁式木结构,以四十八根白石柱承托,壮丽巍峨、气势恢宏。殿前檐下八根浮雕盘龙石柱,造型优美,风格古朴,为全国现存文庙所罕见。檐柱之上,斗拱层叠,梁枋纵横,饰有飞禽走兽、花卉草木,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殿内面积开阔、高大敞亮、雕梁画栋、彩绘缤纷。正面梁上横挂着康熙、雍正、嘉庆御书“万世师表”、“生民未有”、“圣集大成”等匾额,气势非凡,金碧辉煌。梁下石柱上,竖挂着黑底金字的“六卷经书既定中华道统,千秋俎豆冲开吾郡斯文”楹联,文字对仗,字体工整。柱后“道洽大同”匾额下,有一红木镶金的大型木龛,龛内供奉着儒教始主、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孔子的站立塑像,其双手抱胸、怀揣书卷、目光深邃、面目慈祥、衣饰简洁、仪态万方,恰如一尊人格化的神一样。塑像两侧,陈列着祭孔礼器、乐器和泉州历代名人遗著遗物等文物。殿内东西两边相向置有四个木龛,分别供奉着颜回、曾参、孟轲、孔伋等四配紫檀浮雕像,眉目传神,表情各异,雕刻精湛,栩栩如生。东西两侧墙壁前各设一个长条木龛,分别供奉着闵子骞、仲弓、子贡、子路、子夏、有若、冉耕、宰予、冉求、子游、子张、朱熹等十二贤哲画像及其生平简介,神态飘逸,文字简洁。
临离大成殿时,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匆匆而入,虔诚地跪拜在孔子像前,嘴里念念有词:“保佑这次考试进入150名。”我深感诧异,又大为窃喜,为了学习进步,不求基督耶稣,不求佛主如来,而求文庙孔圣,看来儒教国学真在年轻一代中逐步时兴。《论语·公冶长》云:“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孔子及其儒教在历经二千多年沉浮之后,仍有如同子路仰慕和追随孔子那样的小男孩们,真可谓:朝代更迭,江山依旧,儒学不灭,夫子不死……
http://s16/middle/002mKLwWzy7fAhapdgz6f&690
http://s8/middle/002mKLwWzy7fAhaRht5a7&690
http://s13/middle/002mKLwWzy7fAhcK8H23c&690
http://s4/middle/002mKLwWzy7fAhddjdV73&690
http://s10/middle/002mKLwWzy7fAhffmQxe9&690
http://s7/middle/002mKLwWzy7fAhg2RvMd6&690
http://s9/middle/002mKLwWzy7fAhh7QSI48&690
http://s13/middle/002mKLwWzy7fAhfIasY1c&690
http://s14/middle/002mKLwWzy7fAhh8llzbd&690
http://s8/middle/002mKLwWzy7fAhhQPc387&690
http://s5/middle/002mKLwWzy7fAhiEWl644&690
http://s15/middle/002mKLwWzy7fAhkCQYCee&690
http://s6/middle/002mKLwWzy7fAhj8qrP75&690
http://s6/middle/002mKLwWzy7fAhk4iKV25&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