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泉州行(2):清净寺

(2017-10-28 08:21:34)
标签:

历史

旅游

文化

http://s11/middle/002mKLwWzy7fm45N8XEda&690

    也许是见少识寡的缘故,我所见过的清真寺,都是土木结构的中国殿堂式建筑。泉州清净寺,则是自己迄今唯一见过的阿拉伯风格的石结构清真寺。不仅如此,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净寺还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古老的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伊斯兰教寺,更是世界屈指可数的伊斯兰教古清真寺之一。

    据史料记载,清净寺原名艾苏哈卜清真寺(AshabMosque),中文意译为“圣友之寺”,由飘洋过海、留住泉州的阿拉伯商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回历400年捐资兴建。元至大二年(公元1309)伊朗人艾哈默德•本•穆罕默德•古德西出资重建,次年耶路撒冷人艾哈玛德又“建筑了高悬的穹顶,加阔了甬道,重修了寺门并翻新了窗户。” 15世纪中叶,泉州穆斯林修复艾苏哈卜寺,赵荣立“清净寺”匾额于寺前檐下,明正德二年(1507)教长夏彦高募捐重刻吴鉴《清净寺记》碑立于寺内,艾苏哈卜寺从此享有“清净寺”之名称和历史。此后,清净寺虽曾多次兴废,但寺名和阿拉伯建筑风格始终未变,并与扬州仙鹤寺、广州怀圣寺、杭州凤凰寺合称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古寺,成为我国与阿拉伯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和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

    现时的清净寺位于泉州鲤城区涂门街中段,东邻香火缭绕的关帝庙,西为锡兰侨民的世姓旧居,南至车水马龙的涂门街,北到河道狭窄的八卦沟,占地面积 2184平方米。其寺门坐北朝南,主体坐东面西,石质建筑结构,内部虽无明确的布局形制,但仿照中世纪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形式的建筑,在功能分布上有“主次”之分,在平面和空间上有伊斯兰教清真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主要建筑有高大三重的门楼、八个石窗的南墙、遗址尚存的奉天坛、闽南风格的明善堂、阿曼苏丹卡布斯捐资新建的礼拜堂和“泉州伊斯兰史迹陈列室”等,另有元至正十年(1350年)《重立清净寺碑记》石碑、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重修清净寺碑记》石碑、明成祖朱埭颁发保护伊斯兰教寺院《永乐上谕》石碑、祝圣亭、古井、宋代“出水莲花”香炉等文物。

    清净寺门楼分外、中、内三重,雄伟壮观,高大巍峨。正额横嵌着阿拉伯文浮雕石刻,屋顶是伊斯兰教阿訇观望初升新月的望月台,月台东、西、南三面墙上砌筑着象征农历24节气的24个“回”字形城垛。入口第一重为半圆形青石穹顶拱门,尖拱正中衔接外层,倒悬着的辉绿岩莲花象征伊斯兰教的圣洁清净;第二重也为辉绿岩尖拱门结构,用花岗岩精工雕砌成半圆穹窿形,壁上砌饰着87个小型尖拱,连同东西两墙砌饰的8个巨大尖拱壁门、壁龛,以及门楼的4道尖拱大门,整座门楼共有大小99个尖拱,象征赞颂真主的99个尊美之名;第三重上部为青砖块圈筑的圆形大穹顶,涂垩洁白,无任何装饰,象征无限宇宙空间。门楼后墙上的两行阿拉伯文石刻,则记载着清净寺的创建年代、重修时间以及最早的名称。门楼后部东南侧四方形露台上石构“祝圣亭”的亭壁上,嵌立着元至正年间《重立清净寺碑记》和明万历年间(《重修清净寺碑记》两块石碑,两通碑记对研究伊斯兰教与中国宗教文化的交流史等,有着不可低估的历史价值。

    奉天坛,原是穆斯林叩拜真主的礼拜大殿,阿拉伯名“麦斯吉德”,位于门楼西侧,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六百平方米。西墙为朝向伊斯兰圣地麦加的正向墙,墙上从南至北共有六个小壁龛,龛与龛之间开有四个长方形大门。东墙壁上有一高大的尖拱形大门,门前是花岗岩石砌成的长方形平台。南墙开有八个长方形石窗,墙外窗顶上,横嵌着一长列浮雕阿拉伯文字《古兰经》的石刻,北墙开有一窗。奉天坛屋顶原有一个巨大的圆形穹顶,明万历年间因地震坍圮,柱基、柱础大多遗留原地,殿内设施和圆形穹顶遗物也大多埋于大殿地下,并使大殿地面增高一米有余,地面仅存花岗岩石砌成的大殿四壁和巨大的尖顶窗户等,1998年,当地政府将倒塌后失散数百年的12根石柱础及9根残柱收集起来,并重新竖立于原位。故现时的奉天坛,早已不是穆斯林每周礼拜的地方,而是一个保持坍塌后结构原貌的建筑遗址。其绿草茵茵的地下隐藏的是奉天坛绵延千年的历史,高高耸立的残柱昂扬的则是奉天坛不屈不挠的意志。

    明善堂,位于奉天坛西北,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典型的闽南建筑形式,在清净寺众多伊斯兰风格建筑中别具一格。明隆庆元年(1567年),清净寺穆斯林在寺内增建一座中、阿混合的房舍,泉州太守万灵湖特题匾额“明善堂”相送。初时的明善堂,只是阿訇居住和接待宾客等的场所。明万历年间,奉天坛圆顶因地震塌毁后,遂将明善堂改作礼拜安拉的场所。此后,屡毁屡建,建筑风格也逐渐演变成如今风貌。从矗立《永乐上谕》石刻的小院西行不远,就是二进三开间的明善堂堂前一座精雕细刻的宋代“出水莲花”石香炉,原是奉天坛旧物,奉天坛倒塌后移置于此。香炉以寿山石雕制而成,色白微灰,质纯无瑕,上部是一朵盛开的巨大莲花,花心凹下的一个大洞内放置各种香料,下部是各具特色与灵气的莲蓬和花朵,底层刻有浮动的波涛。一进和二进大门檐下分别横挂着唐柯三题写的“认主独一”门额和马建纪题写的“万本一殊”匾匾,堂内“明善堂”横匾高悬,匾下悬挂山水字画和字联,内部陈设简单,面积非常狭小,确实不宜作为礼拜场所,故早已在清净寺东侧兴建了一座可容纳500人的新礼拜堂。

    清清净净红尘远,望月门楼三重门。奉天大殿遗址在,明善堂前香袭人。清净寺,一座阿拉伯人修建的阿拉伯风格的清真寺,一座泉州穆斯林每周礼拜的伊斯兰教寺,虽经千年风雨洗礼,依然立于刺桐古城的涂门街上。这除了其石质结构经久耐磨的物理特点外,也许冥冥之中还有真主安拉的祈祷和保护。

http://s13/middle/002mKLwWzy7fm473anGbc&690

 

http://s5/middle/002mKLwWzy7fm45FR7m24&690

 

http://s7/middle/002mKLwWzy7fm45O2kC46&690

 

http://s1/middle/002mKLwWzy7fm45ORS830&690

 

http://s15/middle/002mKLwWzy7fm4d9tgi6e&690

 

http://s10/middle/002mKLwWzy7fm4ex9RT89&690

 

http://s10/middle/002mKLwWzy7fm4e9Da929&690

 

http://s1/middle/002mKLwWzy7fm48corSc0&690

 

http://s15/middle/002mKLwWzy7fm4feuV84e&690

 

http://s16/middle/002mKLwWzy7feUbUzoj5f&690

 

http://s13/middle/002mKLwWzy7fm48eQa0cc&690

 

http://s10/middle/002mKLwWzy7fm4ab80hf9&690

 

http://s10/middle/002mKLwWzy7fm4aYNx709&690

 

http://s12/middle/002mKLwWzy7fm4apKCn5b&690

 

http://s7/middle/002mKLwWzy7fm4aQzBk16&690

 

http://s13/middle/002mKLwWzy7fm4aZXnmcc&690

 

http://s3/middle/002mKLwWzy7fm4d152ae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