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往事(四十一):送年礼

标签:
情感历史 |
http://s8/middle/002mKLwWgy6PYImzTSv57&690
作为一个带有暖暖亲情和浓浓情谊的民俗,送年礼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汉代,过年时节就已经开始互送年礼。有趣的是,最早送年礼的人,并非现时向长辈敬送礼物的晚辈、而是向下属馈赠礼品的上司;最早的年礼,也不是现时物化了的各色礼物、而是上司送给下属的上面画着一朵桃花、下面是敬送者落款、类似于现代贺年卡的一种被称为“名刺”的精神礼品。只是后来,同级之间互致名刺、下属向上司送名刺的风气方才逐渐掀起,物化了年礼到了宋代方才渐渐流行,而吃喝穿戴等日常用品都可作为年礼也是到了清朝以后才有的习俗,我国极富特色的年礼文化就是在如此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因此,过年送礼,是中国人过年的民俗和传统,原本无可厚非,只是近年来一些人把送礼当成一种贿赂的方式、把收礼变成一种敛财的手段,送礼不再是情感的表达,而变成利益的交换,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也玷污了传统民俗,难怪党和政府现时要强力反腐。
童年的乡下,尽管物资贫乏,但过年送礼是不可省略的一个礼俗。乡下人送年礼无外乎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准女婿向未来岳父母送礼,表达敬重之心,传达迎娶之意;二是结婚以后的儿女向父母送礼,表示孝敬之心,感谢养育之恩;三是晚辈和学生向长辈和师长送礼,维系血缘亲情,彰显师道尊严;四是邻居之间相互送礼,拜托彼此关照,和睦邻里关系。乡下人送年礼按亲疏远近也分不同的档次:准女婿送礼是最讲究的,俗称“四个四”、“八个四”或“八个八”,即礼品应是四样或八样,每样又得是四份或八份,因为礼品太多,每当准女婿上门,未来岳父母们总会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在邻居啧啧称赞的话语中,笑成一朵花儿、乐得合不拢嘴;儿女送礼是最实惠的,礼物一般是“老四样”,猪肉一块、鲢鱼两条、洋河普曲两瓶,茶食一包,美名其曰“四里藏六”,寓意四四如意、六六大顺,真是礼轻情义重、难为儿女心;送长辈、送师长、送邻居的年礼是最简单的,或两斤肉、或两条鱼、或两瓶酒、或两包云片糕,甚至一包香烟、一斤红塘、一个茶食篓都可以拿得出手、送得出去,送者随心所欲,收者心安理得,简单而随性,质朴而纯粹,同样闪现着传统孝道和知恩感恩的温暖光晕。
我也曾在腊月里随父母送过年礼,也曾在家中看到别人送礼上门,总是感觉送年礼是一件快乐、温暖而奇妙的事情。身着平时难得一穿的体面衣服,拎着装满各种礼物的镂空竹篮,满面春风一般地赶往拟送礼的人家。双方见面,互致道贺,递上礼物,表示谢忱。然后,主人让座,泡杯热茶,大家彬彬有礼、嘘寒问暖,问问老人的身体近况,说说今年田里的收成情况,聊聊家中心烦意乱的一些事情、谈谈儿女即将婚嫁的准备事务。女主人则急忙下橱生火、准备晚茶,不多一会儿,飘着油花、热气腾腾的“猪油红糖水潽鸡蛋”端上桌来,来客推让一番也就客随主便、吃喝起来。茶毕,送礼的客人道别,主人不敢怠慢,不能让客人空手而归,必须礼尚往来、依规回礼。回礼一般不讲究,只要成双就好,可以从来客的礼物中挑选,也可以自备的礼物冲抵,但准女婿送来的年礼则必须回礼一半且应该从来礼中选择。如有小孩陪来的,还得给点压岁钱,两角三角不嫌少,一元两元不嫌多。于是,主客双方为此又多了来回客气的礼让,又多了感谢谦恭的话语。而这一切,无不展现着乡下人人性的率真、善良和美好,无不弥漫着乡村里浓浓的亲情、友情和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