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1/middle/002mKLwWgy6PRpmfQlI9a&690
久春儿是邻居四爹家五个儿女中唯一的儿子,自幼聪颖,上过中学,人长得标致,村上的女孩们都很喜欢。四爹家祖传做香,凭着这门手艺,生意风生水起,日子过得殷实,常引得村上人们的羡慕。
然而,“文革”兴起,扫除“四旧”,四爹家的生意逐渐凋敝。不久,又因税收问题被抄家、抓捕。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几个月后好不容易才从县上税务局里回来的四爹羞愧难当、气愤难平,从此一病不起,几年后撒手西去。失去顶梁柱的四奶奶只得独撑家务、四处申冤,终于追回部分被查处的资财并复建了三间朝南的瓦房高屋。但毕竟生意终止、财源中断、家道中落,再难回到往昔的兴旺和富庶。有些心高气傲的久春儿也因此受到连累,相过多少次亲,谈过多少个对象,总是高不成、低不就,成了对儿子疼爱有加的四奶奶心中的一块心病。
后来,有人介绍运河南边的美凤与已是村里赤脚医生的久春儿相处,早已挑花眼的久春儿竟与美凤对上了眼,弄得对家庭不错、长得还好、但举止有些乖张、性格有些大条的美凤不甚满意的四奶奶,只得默认并忙不迭地为其访亲,经过访根底、算生肖、拍小照、送押帖等一系列程序,终于相互认可、宣布订亲。订过亲后的久春儿和美凤相处还算融洽,会骑车的美凤经常骑着一辆漂亮的28自行车从大路的南边飞车而来看望久春儿,引得路边田地里忙碌的人们啧啧称奇。久春儿也在逢年过节时,到美凤家送上不少“过节礼”,以示谢意和诚意。看着两个孩子已是老大不小又是如此地相好,四奶奶便开始盘算起他们结婚的事宜。
乡下人结婚,大多选择过年时节。这一方面是因为民间认为,腊月二十三至年底,灶老爷上天,诸神离职,百姓们的红白喜事可以百无禁忌,即使结婚,也不用择日,称为“赶乱婚”。另一方面则是过年时节,各种食材容易采购,亲朋好友容易聚齐,能够办好一场热闹而体面的婚宴,故年前举行结婚仪式的人家特别多。不信,有民谣为证:“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久春儿的婚礼,也在经过俗称“通话”并送上“通话礼”等的程序后,毫无例外地选择在腊月二十三后的一个日子。
久春儿家的新房和雕花木床是现成的,稍稍打扫整修一下便“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婚期前一天,美凤家发嫁妆,橱柜、箱子、梳妆台、五斗橱、马桶、脚盆、汤桶、被褥、衣衫、枕头、枕巾、席子、蚊帐、自行车、缝纫机等,一应俱全,红红火火,马桶内还装着红筷子(谐音“快子”)、炒米、草纸,上面放着红枣、花生、桂圆、栗子(谐音“早生贵子”)等喜庆之物。久春儿家接嫁妆的队伍也很壮观和气派,他们或车拉、或人挑、或手提,一路笑声、一路喜气,绵延百余米,好不热闹和喜庆。
结婚当日,穿戴整齐的久春儿,在同伴们的陪同下,经过燃放鞭炮、送“开门封”、开门待茶、检点礼物、“催妆”等繁琐程序后,终于在天亮时分的爆竹声中,用自行车将美凤娶进家门。久春儿的新房早已布置一新,门口挂着吉祥绣帘,门上贴着方形红纸,床上摆着整齐被褥,窗上贴着大红双喜,香炉飘着缕缕清香,桌上高烧一对红烛,来人个个称赞新娘,新房洋溢一片喜气。拜过堂后,头盖一方红布、身罩一袭红袄、脚穿一双新鞋的美凤由媒婆引入洞房,久春儿的妹妹们忙着向门前围观的大人、顽童们分发喜烟、喜糖,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左右邻居则到隔壁房屋开怀畅饮、大口吃肉,祝福久春儿大贵大喜,祝贺四奶奶早抱孙子。酒量较大的久春儿则来者不拒,苦尽甘来的四奶奶竟喜极而泣。散筵之后,亲友、贺客再到新房,尽管乡下有“三天不分大小”的闹洞房习俗,但碍于四奶奶的情面,大家只是与久春儿、美凤说笑逗趣一番,也就适可而止、各自散去。
久春儿的婚事,四奶奶的心事,乡下人的趣事。但几十年前的往事,依然令人常常想起,依然值得如此追忆,尽管久春儿现已儿孙满堂、四奶奶早已驾鹤仙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