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年往事(二十八):茶食篓儿

(2014-02-09 21:16:58)

   http://s2/middle/002mKLwWgy6GspgKx7Xe1&690

    茶食,是泛指包括茶在内的糕饼点心。而在我们老家,茶食是专指通过烘烤和油炸方式制作的特定食品,其主要品种有云片糕、大京果、白京枣、方酥、麻切、麻元、茶馓桃酥、脆饼、油豆荚等。茶食的品种虽然多样,共同点却很集中:原料多为面粉或米面、传统手工工艺、专门作坊加工制作。

    茶食虽是主食以外的零副食品,但因比较价格高,在那个衣食短缺的特定年代,平时购买的可能性并不太高,人们只能在节假日和红白喜事时才能见到,且多半用于送人,自家吃的反倒不多。而在我们家,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且品种总是大京果、白京枣、云片糕、麻元那么几种。尽管如此,茶食依然给我们的童年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每临过年,父亲到镇上采购年货时都要称上几斤茶食。那些每袋一斤、每袋一个品种的茶食,都是用韧性强、两面光、灰黄色纸袋包装的,纸袋多呈不规则圆柱体状,上下以专用纸绳交叉捆扎四道,上部纸绳下压着一方红纸,纸绳上留有方便提拎的绳扣。拎起那些被人们称之为“茶食篓儿”的纸袋包装的茶食,沉甸甸的、晃悠悠的,散发着过年的喜庆,弥漫着诱人的飘香。

    “茶食篓儿”虽不华丽,但千万不要小瞧它的功效。腊月里,访亲、祝寿、喝喜酒、新娘子回门、新生儿洗三,“茶食篓儿”是最好的喜庆礼品。过年前,儿女送给父母的各色年礼中,“茶食篓儿”是不可或缺的物品之一。年三十,送师长、送朋友、送家族前辈、送村上和队里领导,“茶食篓儿”是贫穷但又有些好面子乡民们的不二选择。正月里,到亲戚家吃春卮、到朋友家喝老酒,拎上一个“茶食篓儿”,一家人可在亲戚朋友家吃上一整天。“茶食篓儿”在左邻右里间流转、在亲朋好友中传递,稍不小心,原先送出去的,有时竟会奇迹般地流转回来、物归原主,引得众乡亲们哈哈大笑,成为笑资美谈。

    父亲购回的茶食,也是要送人的。每当那些外表渗着些许油渍、飘着阵阵幽香的“茶食篓儿”被父母送人的时候,心里总会泛起一阵的疼痛,嘴里也会下意识地咽下一丝口水,难舍难分,馋涎欲滴。不过,正月初一的早茶上,除了米糕、馒头、米饼等蒸煮的糕点外,还是能够吃到一些剩余茶食的。那一年才能吃上一次的茶食,近在眼前,喷香扑鼻,父母尚未点头,便急不可耐地抓起即吃。黄色的大京果塞进嘴里,嘎嘣嘎嘣的,又甜又脆;洁白的小京枣细嚼慢咽,沙沙粉粉的,又甘又碎;雪白的云片糕进嘴即化,柔柔绵绵的,又细又香;圆圆的小麻元徘徊嘴中,疏疏松松的,又软又酥。风卷残云般地吃完盘中并不太多的茶食后,还会抹着嘴巴、不无遗憾地感叹:“真是太好吃了!”

    好在过年茶食的飘香,并不随着正月初一的过去完全消逝。正月里请春卮时亲朋好友带来的几个“茶食篓儿”,依然抓痒着我们幼小的心灵,诱惑着我们馋涎的口水。每当看到米柜上满是油渍的“茶食篓儿”,总会忍不住地多望几眼,总会幻想着再吃茶食后满足的模样。终于有一天,有些脏兮兮的小手实在忍不住地扣开“茶食篓儿”上的一个小洞,望着那歪着脑袋顽皮地向自己微笑的黄灿灿的大京果,心儿顿时被融化,嘴巴瞬间没了闸门,一颗大京果嘎嘣几声也就咽下。而当自己若无其事地抹平“茶食篓儿”的小洞时,心里翻腾着的,除了久违的满足外,还有隐隐作痛的后怕。然而,更为痛苦和抓狂的是,次日再次看到那米柜上的“茶食篓儿”时,又会重演头天的“恶行”,如此往复,直至最终被父母意外发现。只是在父母高声斥责的时候,那原本满装的“茶食篓儿”只剩下不到一半了。

    茶食,是传统;茶食,是文化;茶食,是乡情;茶食,是亲情;茶食,是童年无穷的乐趣;茶食,是长大后长久的记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