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年往事(二十三):三九四九冰上走

(2014-01-18 21:39:49)

http://s16/middle/002mKLwWgy6FUuurhGn4f&690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这是儿时冬季老人们常常念叨的“九九消寒歌”,也是那时十冬腊月、天寒地冻的真实写照。据说“九九消寒歌”最早见于宋人陆咏收集江南天气谚语、集书而成的《吴下田家志》,可见“三九四九冰上走”的年代是多么久远。

    儿时的冬天特别冷,冬至以后、过年时节的三九四九,更是滴水成冰、寒风刺骨,无遮无拦的空旷平原仿佛一个巨型冰窟,逼使那些本来就食不裹腹、衣衫单薄的乡民乡亲早早躲进茅屋、直打哆嗦、缩成一团。然而,也有不怕冷的,那些不知气温有高低、不知冷暖为何物的顽童们就是其中一簇。他们耐不住茅屋的寂寞、受不了独处的孤独、经不住同伴的诱惑,纷纷走出冰冷户外,打陀螺、跳格子、滚铁环、踢毽子、捉迷藏、跳绳子,从早到晚,不知疲倦,着地滚地疯玩特玩。

    不过,最好玩的还是那养鱼场池塘里的冰上玩乐。零下10度的气温,让江淮平原上所有河水都结成十多公分的冰冻,白茫茫、结实实地覆盖在所有河塘沟汊的水面上。清晨,寒风呼啸,朔气逼人,养鱼场的池塘边早已活动着顽童们的身影。他们用砖头、木棍砸开塘边厚厚的冰层,以冻得如同红萝卜一样的小手抓起一片片冰块。接着,侧着身,卯足劲,将手中的冰块斜斜地甩向平滑如镜的冰面,随着一阵“哗啦啦”的声响,冰块瞬间滑向远处,有的冰块甚至滑到百米开外的池塘对岸,引来一片童里童气的叫好声。心有不甘的顽童,祭出新的玩法,他们将手中的冰块对准远处冰上的某一冰块奋力甩去,犹如现时人们击打斯诺克台球一般,一旦击中,两片冰块“哗啦啦”地滑向不同的方向,再次引来大家更强的叫好声。

    太阳渐渐升高,阳光斜射在冰面上,闪闪发光,耀眼夺目。鱼塘边围拢的人也越来越多,甩冰的、说笑的,全然没有三九严寒的丁点气氛。有胆大者尝试着下到冰面,小心翼翼、面有怯色地移动碎步,除却“咔嚓咔嚓”的踏冰声,脚下的冰面竟然纹丝不动。看着并无太多危险,尝试者便有些肆意妄为起来,大踏步地在塘边的冰上随意走动,侧着脚步、蹲下身子使劲向前滑行,甚至做着鬼脸、踉踉跄跄地向鱼塘深处的冰上走去,引得冰面发出吓人的冰裂声和岸上人群的惊吓声,其实这些冰裂声并无太多的危险,十多公分的冰层足以支撑并没有多少重量的顽童。于是,下到冰面上玩乐的人越来越多,搞笑的冰上状况也是层出不穷:有一不小心人仰马翻的,有一个趔趄跌跌撞撞的,有原地不动被人撞倒的,有止不住脚步撞到别人的,有撞得鼻青眼肿的,有捂着屁股直喊疼痛的。原来,冰上没有风度,冰上不必文雅,越是蹑手蹑脚、战战兢兢,越会脚步摇晃、容易甩跤。倒是那些胆大心细、智勇双全的人动作轻盈、潇洒自如。但无论如何,所有顽童都兴奋地玩耍着,快乐地游戏着,即使大人们喊过无数遍也始终不舍离去。
    三九四九冰上走,走的是数九严寒,走的是故乡故土,走的是童真年代,走的是青春岁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