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年往事(十九):儿时的铜炉

(2013-02-23 21:43:58)

http://s1/middle/81408b66nd478bd7b77b0&690

    现时过冬,取暖方法真多。儿时的乡下,远没有现在这样丰富。寒冬腊月、过年时节,唯一的取暖设备,只有那毫不起眼却又非常实用的古老铜炉。

    铜炉,是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燎碳取暖器具,也是我们老家千年传承的的取暖用具。乡下的铜炉,大多是普通的黄铜铸造,一般由炉体、炉盖、炉把儿三部分构成。炉体成圆形,高约15公分,截面最大直径约25公分,上下部为筒状的圆体,中间凸着一个圆弧形大肚子,底部封闭、上口开放;炉盖也是圆的,上部的盖面呈圆弧状,中间是整齐排列的圆孔,像一张竹编的筛子,下部圆形的盖体略大于与炉体圆形的上口,两者一结合,正好严丝合缝、衔接紧凑。炉把儿为半圆形的扁状或圆状铜条,两端与炉体上口紧紧连接,拎起炉把儿,无论炉火如何旺盛,都不会炙伤拎者手背上的皮肉。

    铜炉内的炉料,按炉体上、中、下不同的部位,分三种不同的燃料,但都是乡下人因地制宜、就地获取的合适材料。炉内下部垫的是不易燃烧但能防热隔热的厚厚稻糠,为的是防范直接放置木炭引发炉底过热伤人;中间放的是刚刚燃烧、冒着青烟的树枝木炭或棉花秸秆,它们燃值高、持续时间长,是乡下铜炉不可或缺的上好燃料;上部盖的是乡下灶膛里尚未燃尽的稻草灰,盖上草灰的木炭将能有效延迟燃烧时间、降低炉盖热度。为避免炭火被草灰长时间焐死熄灭,铜炉里的炉料要经常用小铁铲翻拨,每次翻拨都能延续炉火的燃烧时间,并使其总长度高达近十个小时。当带把儿的小铁铲从炉内四周的边缘慢慢下探、轻轻一拨后,原本有些灰黯的炭火又再次红火起来,引发炉盖又一阵火热的温度。人们不得不因此在炉盖上加盖一块稍厚一点儿的布垫,以防不慎烫手或穿开裆裤小孩随时落下的顽皮屁股。

    铜炉虽小,但功效不小。十冬腊月,天寒地冻,火热的铜炉是风尘仆仆冲进家门男人的暖箱,温暖双手,温暖心窝。数九寒天,滴水成冰,火热的铜炉是洗衣洗菜回到家中女人的手炉,十指暖心,消蚀寒骨;低矮茅屋,四面透风,火热的铜炉是坐在屋内瑟瑟发抖老人的阳光,消解寒意,沐浴温暖;冬日时长,饥饿难忍,火热的铜炉是准备烧烤蚕豆山芋孩子的烤炉,充饥解饿,欢呼雀跃;灿烂晴日,红装素裹,火热的铜炉是走村串户、家长里短人们的空调,移动自如,四处飘动;静寂冬夜,寒被难耐,火热的铜炉是脱去棉衣、团缩被窝孩童的暖气,暖热脚心,暖遍全身。天色阴沉,淫雨绵绵,火热的铜炉是腊月黄天、对天发愁产妇的太阳,暖干潮湿的尿布,暖和婴儿的内裤;北风呼啸,雪花飘飘,火热的铜炉是不出家门、合家团聚人们的幸福,静静地望着远处空灵的田野,默默地期盼春天宜人的温暖。

    铜炉,古老的铜炉。一个儿时的记忆,一段儿时的岁月,一团儿时的温暖,一份儿时的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