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年往事(十五):修树

(2013-02-04 08:44:27)

    常言道:“树不修要歪,人不教要坏”、“树不修不直,人不育不正”、“树不修不成材,人不教不成器”。无论何种说辞,都是强调修树育人的意义。

    修树,又称“磕树”或“科树”,即把杂乱无章的树枝末节、有毒有害的残枝败柳,通过科学的修剪方法剪除掉, 确保树与树、枝与枝、叶与叶间距充分、阳光充足、和谐生长。它不仅是一个力气活儿,还是一个技术活儿,更是一个高空作业的危险活儿。

    乡下树多,歪七歪八的杂树更多,更需要修理。乡下人修树,大多选择在冬季的树木休眠期,尤以腊月初头的日子较为集中。这一方面是此时农闲、也不太冷,男人们有的是力气,攀上爬下、整枝打枝;另一方面是此时修剪下来的柳条树枝,恰好是经过半个多月晾晒后乡下人蒸年糕点心的最好燃料。

    每当进入慵懒肃杀的腊月,男人们便开始忙活起修树的活计来。他们用三角锉锉尖锯条的锯齿、锯片,用磨刀石打磨修树的斧头、镰刀,用细铁丝绑牢蹬高的木梯、高凳,用麻绳结成爬树的特种绳套,用稻草打好捆绑树枝的“腰口”(方言:稻草、麦秸结成的绳子),他们找出破旧的凉帽,翻出破烂的大褂子,缝好磨破的手套。他们准备停当了,跃跃欲试,开始修树。

    一个阳光灿烂的冬日,男人们手拿锯子、腰别镰刀、肩扛木梯,纷纷走到门前屋后的树木前爬高下低、锯树砍枝。一时间,随风摇晃的高树上,不断传来“吱吱吱”的锯树声、“嘭嘭嘭”的砍树声;空旷无垠的菜地上,不时响起“哗哗哗”的落枝声、孩子们的尖叫声。心情甚好的男人们,或伴着有节奏的锯树声打着嘹亮的号子,或随着北风的呼呼声唱着悠扬的小曲。劳累已久的男人们,或停顿下来抽支旱烟以解一会儿疲乏,或骑在树上与邻家修树的儿时伙伴隔空谈笑。那情景、那场面,很难说不是咱乡下男人强壮、勤劳的乡野性格和顽皮、朴实的独特魅力。修完一树又一树,干完一天又一天,门前的阳光敞亮了,屋后的树木清爽了,场边的树枝垒高了,男人们的心里甜醉了。

    我家老屋也长了不少树,门前多是不高的桑树,屋后栽有一些低矮的桃树,北河旁长着一溜东倒西歪的杨树和其他杂树。因为树不太高、也不粗壮,修树的动静,远没有其他人家那么大、那么复杂。多数的情况是,父亲将磨得闪亮的镰刀牢牢地捆绑在一根长竹竿的顶端,举起竹竿将镰刀挂到需要修剪的树枝上使劲一拉,树枝便应声落下。遇到稍硬一点的树枝,连拉几下也能割断。当然,并非所有的树枝都能通过镰刀解决,个别粗壮一点的树枝或树干,父亲也只得找来木梯,站在梯子的半空中以斧头、锯子伐掉。而每每这时候,父亲总会对着树下捡着树枝的我们兄弟高声说着“树不修要歪,人不教要坏”的古老谚语,以修树的情境“打磨”(方言:用打比方的方式说教、开导人的意思)着我们做事做人的深刻道理。

    最是一年修树时,腊月皇天阳光里。冬季修树育林,是乡下人的过年传统和习俗,虽然高危辛苦,但人们收获的是过年蜜意,“打磨”的是做人道理,期盼的是春色烟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