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有“腊月皇天”一说,民间的“腊月皇天”有两种说辞。一曰:“腊月黄天”。腊月多雨雪,整天灰蒙蒙、阴沉沉、昏黄黄的,故称“腊月黄天”;也因为腊月多雨雪,被古人称为“黄天”的晴天很难得,为祈盼“黄天”,也称“腊月黄天”。一曰:“腊月皇天”。说是很早以前,人们不懂礼仪,年关将至,仍不向上天呈贡,玉皇大帝勃然大怒,扬言焚烧下界百万家,幸亏灶王爷急中生智,只烧了姓柏和姓万两户人家的房子,而人间也鞭炮齐鸣,呈上贡品,这才息了玉帝的怒气。从此,每到腊月,人们说话行事就都特别小心,及时礼天,生怕玉帝再降旨怪罪,“腊月皇天”的说法就此流传。
然而,传说毕竟是传说,不值得当真。但“黄天”的说法,倒是人们对腊月天气较为真实的描述,也是对腊月晴天略带真诚的祈求。而“皇天”的说辞,则可能只是好事者在岁末年关之际,对人们说话办事、祭祖祭天的一种善意提示。试想,中国乃礼仪之邦,皇天后土是华夏民族的崇拜,虔诚的中国人怎能轻忽、怠慢了对上天的礼遇?也正因为此,每每进入腊月,人们便不断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力求大吉大利、慎言禁忌,防止出言不逊伤了彼此的和气,避免口无遮拦惹恼了皇天玉帝,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我们家乡也有“腊月皇天”之说,并将不允许、不应该的言行约定俗成为“不作兴”的说辞,“腊月皇天不作兴”也就逐渐成为腊月里的俗语并常被人们挂在嘴上。女人斗嘴骂街,男人会说“腊月皇天,不作兴吵架”;男人诅咒发誓,女人会说“腊月皇天,不作兴咒人”;小孩恶语相向,大人会说“腊月皇天,不作兴骂人”;大人打骂小孩,长辈会说“腊月皇天,不作兴打儿”;媳妇欺负公婆,邻居会说“腊月皇天,不作兴忤逆”;祭祀说话,老人会说“腊月皇天,不作兴多嘴”;不慎摔碗,家人会说“腊月皇天,不作兴打碗”……一句“腊月皇天不作兴”,仿佛成了腊月里的一个警句,又似乎是过年前的安民告示,大家生怕在腊月皇天说“呆话”、办“傻事”,惹得一身霉气,引来一年的不顺遂。
有意思的是,一句“腊月皇天不作兴”的俗语,似乎还非常管用。平日斗嘴骂街女人少多了,往日诅咒发誓的男人没有了,平常满口脏话的小孩嘴甜了,往常动辄打儿的家长宽容了,过去欺负公婆的媳妇孝顺了,过往祭祀说话的声音低沉了,以往粗手粗脚的动作轻柔了……天空干净,大地柔情,平时寻常的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恍惚走进了现在的“文明礼貌月”,仿佛一年的好全都聚到这个可亲可爱的腊月:简陋的房间是那么温暖,低矮的草屋是那么雅致,门前的草垛是那么浑然,远方的麦地是那么葱绿。小狗在欢快地跳跃,小羊在尽情地欢叫,小鸡在悠闲地散步,小猪在慵懒地睡觉。小孩因为父母的宽容,扔下作业,整天撒野一般地疯玩;老人因为儿女孝顺,心情大好,整天满脸堆着灿烂的笑容;家人因为相互的理解,分外和睦,整天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人们因为家庭和谐,整天忙碌,竟不觉累,做梦都会笑出声来。乡邻们碰面,老远便彼此喊“早”,格外和气亲热,似乎多年未见的亲戚朋友。就连平日里恶言恶语过的乡亲偶遇,也会讪讪地对笑,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上几句,说说庄稼的收成,聊聊过年的年货,并在不知不觉中冰释前嫌、消除积怨。
“腊月皇天不作兴”,一个古老传说,一句乡间俗语。传达的是一份乡土文化,营造的是一个祥和、平安、快乐的过年气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