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生产队是乡下最基本的生产单位和集体组织。人们在生产队里劳动、挣工分,生产队是社员口粮、生活费的主要来源。因此,生产队农业收成的丰歉、副业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家人生活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村民们一年一度的春节是否过得安好。我们家所在的生产队,地少人多、农牧副渔业情况一般,但村民们平时的口粮和过年前的分红还是基本保证的,而生产队为村民们想方设法创造的过年福利则更让人们感受到来自集体的真实、具体和感人的温暖。
进入腊月,生产队便忙着分配粮食。因为过年,口粮一般两月合并,标准比往月提高,品种比平日增多,分配也要多次完成。每当队长用喇叭高喊“分粮了”的时候,村民们便全家老少挑着箩筐,前往生产队粮库排队候粮,平日冷清的粮库顿时人声鼎沸、欢声笑语。粮囤里扒粮的人累得满头大汗,粮库里称秤的人高声报着数字,分到口粮的人喜笑颜开跑开,仍在排队的人掂着脚翘首以待,一派丰收景象。
腊月中旬,集体分红的时节。生产队先根据当年公粮、棉花、蚕丝、生猪等农牧副渔业收入减去当年集体支入和各类公积算出可用于集体分配的全部红利,再以生产队全部社员的全年工分总数除上应分配全部红利算出单位工分红利,后以每个家庭的全年工分数乘以单位工分红利算出每个家庭应得的红利数。集体分红时,一般每家每户去一个人领取,我们家多为父亲前往,因父亲体弱、工分不多,故我们家每年都不会分红太多,但父亲每次分红回来,还是比较高兴,毕竟在那物质条件有限的年代,有总比没有强。
“二十五,做豆腐”。自腊月二十五起,生产队先做豆腐,一般持续两、三天,做完后按户按人论块分配,每家每户都能分到几十块豆腐。接着宰猪,杀掉集体猪场圈养的五、六头大肥猪,每家每户竟能分到十几、二十几斤新鲜猪肉和部分猪内脏。最后捕鱼,每到捕鱼的时候,大人、小孩跟着捕捞队一个鱼塘接一个鱼塘地的转悠、奔跑、欢笑,真的印证了“吃鱼没有捕鱼乐”的谚语,而队里的几个鱼塘每年都能给社员们带来几百斤的鲜活鱼。
除了口粮、分红、豆腐、鱼肉等基本保证和福利外,生产队还会根据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对困难家庭进行适当补助,并积极向大队、公社和县里争取困难救济。我们家是队里有名的困难户,几乎每年都能享受到集体和政府为数有限的困难补助和救济。每当除夕,队长和会计拿着清单和现金来到我家的时候,父亲都会忙不叠的加盖印章、满脸堆笑的接过现金、真心实意地道谢感激。真的,我至今都难想象,如果没有这些虽然微薄但很及时的困难补助和救济款,我们家会怎么捱过一个又一个的农历新年。
温暖,来自集体、来自纯真、来自善良。虽处蹉跎岁月、困难时期、艰苦年代,但照样温补人心、温厚人间、温习记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