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小学教师朋友谈课题研究过程中如何确定研究方法
(2020-10-23 10:19:47)
标签:
反思经验分享教育教学 |
分类: 课题研究 |
答:所谓方法,一般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课题研究方法就是指为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和方式。研究方法是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由于人们认识问题的角度、研究对象的 复杂性等因素,而且研究方法本身处于一个在不断地相互 影响、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所以对于研究方法的选择要根据课题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研究方法的确定,即用什么方法去搜集资料,探索事物的原因或关系、联系,寻找规律,证实情况,检验效果等等。研究方法的选择,就是确定验证假设中采用的途径和手段。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研究中,研究方法的选择并无成规,有时一项研究可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而往往一种方法又可运用于许多种研究。
答:课题研究的方法很多,中小学教师常用的课题研究方法有以下十种: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访谈法、问卷法、比较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实验法。
需要说明的是,课题研究方法并没有严格的分类界限,在以上方法中也可以把访谈法和问卷法一起归类为调查法。
在课题研究中,研究方法并不是罗列越多就越好。在某种意义上说,罗列越多越多越显得研究盲目,缺少针对性。
下面,我们选择几个常用方法详细说明。
(1)文献法
行动研究法是教师谋求在工作环境中对当前问题的解决、评价和改正行动过程的研究方法,其特点是: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强调研究和行动相结合,不做理论上的一般性推论,根据实际需要不断修正行动措施。
行动研究是不断的行动,要从行动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做行动研究时往往可能需要多轮循环。
以下是一位教师运用行动研究法对“对课堂提问改进的研究”的一个例子,我们可以从中体会行动研究法的应用:
设想——学生认为科学只是回应事实,而不是探索。怎么才能使学生探索?是改革课堂还是改变提问策略?应该首先建立新的提问策略。
计划——把提问的中心转移到鼓励学生为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寻找答案上来。
行动——试验提出一些让学生说出他们自己的想法和兴趣的问题。
观察——录出几节课的提问,观察记录情况,并用笔记记下印象。
反思——为了使全班按照教师设想走,教师以为需要对情境控制。然而控制却破坏了特殊性提问。
修正计划——继续贯彻基本设想和计划,但要减少控制性陈述。
再行动——在几节课中减少使用控制性陈述。
再观察——录下提问及控制陈述,并记下对学生行动的影响。
再反思——探索精神得到发展,但学生较难管理。如何让他们上正轨?让他们相互听问答探索他们的问题?
调查研究法是指通过考察了解客观情况直接获取有关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根据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问卷调查法与访谈调查法。
A、问卷法:指研究者通过向被调查人群分发问卷进行信息收集的方法。问卷调查不同于学科考试,这主要用于了解调查对象对某些问题或现象的认识、看法或态度,回答没有对错之分,只需要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做出问答。所以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问卷一般不需要填写被调查者的姓名,而采用匿名的方式。现在问卷调查多采用网络进行,“问卷星”就是一款非常适合教师做问卷调查的网络工具。
B、访谈法:就是通过与访谈对象的交谈来了解研究对象某些方面情况的研究方法。根据访谈途径不同,可分为对面访谈、电话访谈等。在访谈之前,要准备好访谈方案(包括访谈内容、对象、时间、地点、人员分工等)、访谈提纲,预约访谈对象,同时在访谈过程中要做好访谈记录等。
据调查范围不同,调查又分为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A、全面调查:就是指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其调查的结果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总体情况。
B、抽样调查:就是指从全体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作为一个样本,并根据该样本的调查结果来推测、估计总体情况。一般情况下,当调查对象数量太大,内容比较繁杂,人力、财力与时间等无法满足时宜采用此类调查法。
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个案研究有三个特点:研究对象的典型性、研究过程的深入性、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因此,个案研究法也是中小学教师很常用的研究方法。个案选择可以是某个(或几个)学生、某个(或几个)班级、某节(或几节)课例等等。
例如,我们在做“基于智能交互电子白板(一体机)的高中物理cscl课堂模式研究”就运用了案例研究法。为了研究这种课堂模式的有效性,我们在佛山市顺德区杏坛中学的某届高中学生的基础差别不大,由同一个物理教师任教的1 班和 9 班两个班级开展跟踪研究。为了证明研究效果,我们选用了《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等五节力学内容做为课例展开研究。
实验研究法就是在可控的教育情景中,依据一定的理论假设,有目的地改变一些教育因素 (自变量)。控制无关因素,观察记录另一些教育因素的变化,到了一定时间后,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找到两类教育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验证理论假设的方法。
实验法用在对人的教育研究上和用在自然科学研究有很大不同,要十分慎重。一是实验不能违背教学原则、教育法规和教育伦理。二是在实验数据量化的方法的运用上要注意,虽然量化方法以其精确性和客观性的优点很受人们的青睐,但是我们在课题研究中不能片面地追求量化的“完美”,统计图表的“漂亮”,而出现实验数据造假现象。
实验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A、 提出实验课题。
B、 建立实验假说。 所谓假说就是实验者对自变量(实验变量)与因变量(反变量)之间关系的推测与判断。
C、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指实验者在实际着手验证假说之前制定的实验计划,它的目的在与更科学更经济地验证假说
D、实验的实施。实验的实施就是实验工作者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操作实验变量, 控制无关变量,观察、记 录、测量反应变量,搜集实验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将实验方案物质化、现实化的过程。
E、实验资料的统计处理。对在实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资料, 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观察有两种:日常观察和科学观察。日常观察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偶然性,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而科学观察则是按照预定的目的、计划和特定的步骤,对处于自然条件下的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搜集材料并加以分析。科学观察是有目的性和选择性的主动的自我实践过程。科学观察又进一步分为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需要注意的是,研究者要经常对自己的观察习惯和风格进行反思,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研究的信度。
例:《北京四中优秀教育传统的形成与发展》研究的课题研究者们,从纵向上依据时间顺序,按照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北京四中的发展进行纵向的研究,比较各阶段发展的情况,分析各阶段的历史特点,挖掘各阶段办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理清发展的脉络,努力展示北京四中历史发展的全貌。研究者们又从横向上,将分成学科教学、思想教育、体育卫生等不同的领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体研究这些领域中的具体问题,研究结果将直接为学校各部门的发展提供借鉴。通过纵横两个方面的交叉研究,研究者们形成最后的研究成果:既有宏观的历史图景,又有微观的具体案例;既有表象的叙事描述,又有深入的理性分析,全面而深刻地解释北京四中发展的实践和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