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级教师和正高教师有关问题答同行问
(2020-03-02 17:25:51)
标签:
反思教育经验分享教学 |
关于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有关问题答同行问
刘朝明
问:刘老师,您好!您是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还入选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这几乎是一个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顶峰了。我们很想知道您是怎么做到的?
答:我是2015年评上广东省第九批特级教师的,2016年又入选了该年度的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2019年通过了广东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委会的评审。我从教三十多年才取得这样的成绩,这和很多四十多岁就评上特级教师的老师比,也只能算是大器晚成吧。这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有很多挫折,特别是评正高的过程。
下面,我分别对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生和“特支计划”教学名师的有关问题聊一聊我在申评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吧,希望对同行们有些帮助和启发。
一、关于特级教师
问:特级教师是我们很多老师的梦想,请那您就先谈谈特级教师吧。
答:好的,首先我介绍一下特级教师的基本情况吧。特级教师不是职称,是国家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特设的一种既具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荣誉称号。1978 年 12 月,教育部和国家计划委员会联合颁发《关于评选特级教师的暂行规定》。这个文件中指出:“为了提高人民教师的社会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对于优秀教育工作者,应当大力表扬和奖励,对于特别优秀的教师,可定为特级教师”。文件规定特级教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评选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各省在职特级教师总数一般控制在中小学教师总数的1.5‰以内。一般三至五年一评,具体评选方法各省略有不同。目前,广东省已经评了十届,每届评选人数不同,现每届评出约400名左右。我从一些调查研究资料获知全省现有在职特级教师约1700人(含从外省引进的特级教师)。这些特级教师地区分不均匀,现半数以上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语文和数学两大学科约占一半。
问:特级教师的评选过程具体是怎么样的?
答:现在评选特级教师都公开透明,省教育厅会逐级下发文件。首先是动员教师自己申报。然后是各学校、区教育局在对学校推荐人选及推荐材料进行初审,并提出初审意见,经公示无异议后确定推荐人选。再然后是市教育局成立特级教师考察专家组,对推荐的人选通过听课评课,听取教师、学生和学校领导的意见,召开座谈会和个别谈话等形式,逐一进行考察,确定后公示再推荐上报省教育厅的人选。最后是省级评选,由省教育厅特级教师评选办公室遴选专家组成若干学科组集中评审,省特级教师评审委员会对通过学科组评审的申报人进行评审,确定拟推荐人选。评审委员会将拟推荐人选名单报省教育系统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审议,确定拟表彰人选。对经省教育系统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拟表彰人选在广东省教育厅网站上进行公示无异议后,报省政府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
问:作为一个一线老师要评上特级教师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我认为要评上特级教师,要突出“特”,也就是各方面成绩“特别突出”,有“特点”,有“特长”,有“创新”。就是“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特级教师的评选条件中就特别提到:“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的、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精通业务,严谨治学,教育教学效果特别显著。或者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方面有突出的专长和丰富的经验,并取得显著成绩;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勇于创新或在教学法研究、教材建设中成绩卓著。在当地教育界有声望”。大多数特级教师有“三大能耐”:能教、能说、能写。课堂是我们教师安身立命的地方,能教,就是指一个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理论丰富,对教学研究深入,班级管理能力强,课堂教学质量高,教学成绩突出。很多特级教师就是通过参加课堂教学比赛和班主任能力比赛成名的。当然,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相对的,由于各类学校的生源不同,学校间的可比性不强。但同一类学校或者在同一学校内,教学成绩要突出,这样才能服众,在基层选拔中才能被同行和校长认同,脱颖而出。能说会道是很多特级教师的特点,他们很注重对自己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的总结和宣传,住往比内敛的教师更有优势。这方面魏书生就是其中最突出的。能写,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很多特级教师都有这个优点。他们著书立说,影响广泛,这方面的典范有著名的特级教师吴非(王栋生)、李镇西等。有个别教师特别能说会写,不择一切手段到处张扬宣传自己,有的教师出了好几本书,但课堂教学既不受学生欢迎,教学成绩又一塌糊涂,这就很难评上特级教师了。也有很多教师教学质量很好,但不善于总结提炼,写不出东西,无法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想进行总结推广,而评特级教师一般对论文、著作等都有要求。我自己算是教学能力比较强的,我任教的班级成绩在同类学校或班级上一般都能名列前茅。我比较还注意亲近学生,课堂还受学生欢迎,是学校首届最受学生欢迎的十名教师之一。至于“说”,我就只能算一般了,我是比较内敛的人,年轻时不愿意多宣传自己,总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后来慢慢学会了包装和宣传自己。“能写”算是我的特长之一了。在评上特级教师前,2014年我已经出版了个人专著一部,那时能出著作的教师并不多。另外,近年来我在省上以上专业期刊上发表了物理教学专业论文二十多篇,其中在专业核心期刊《物理教师》、《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杂志上发表了七篇。此处,我还在网上还发表了好几百篇博文。
问:我们知道写对教师专业发展很重要,但为什么我自己就写不出好的论文呢?
答:我认为,要提高自己的写作,多写非常重要。写才能迫使自己对一些问题深入思考。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会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通常是对问题思考过了很没有写出来,结果是问题就停留在浅层次水平,而且没有留下思考的痕迹。我对产生的问题通常是随手记下来,有时会动手写个提纲,有些问题在我的电脑里到现在也都能变成文章,但多数经过深入思考后写成了论文。文章写出后还要反复修改,才能成为精品。当然,要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创新最重要,文章能提出新观点新方法就容易被编辑认可录用。我的论文中就有发现并指出教科书中和教参中常见的错误,有对高考题的创新思路和解法等。为了迫使自己写出更多高质量的文章,也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我2011年在广二院参加佛山市名师研修学习班后,在闫德明教授的指导下,我在新浪博客上注册了一个教育博客“刘朝明教师博客”。我的博客坚持实名,博文坚持原创,对自己狠一点,才能逼迫自己写出精品。几年来发表了原创文章300多篇,点击量近40万,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这既为自己的文章在“量”上做了积累,也为我后来出版著作打下了基础。
问:一般来说写文章不是理科教师的特长,您作为一个理科教师在写文章上有什么经验?
答:我认为教学论文的写作不是写文学作品,不必追求所谓文采。其实,作为理科教师的专业论文,有没有文采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论点正确并有新意,论据充分,语句通顺,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物理是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学科的论文要有实验数据作支撑,有时我为了写好一篇论文要重复习实验几十甚至上百次。一篇论文并不是经过一次思考后就能一气呵成的,而是在有是思想的火花随即记下,先拟一个题目,写个提纲,然后反复修改才行。缺少深度和理论也是我们理科教师写论文的一个弱点,我们就要通过多一些教育理论著作来加强这方面的修养。写文章时,为了保证选题的创新性,增加文章的录用率,订阅几本权威的专业杂志经常阅读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同行研究的最新动态,才能写出有新意的论文。值得一提的是,特级教师的评选材料中有一个写一个2000字以内的“教学反思”的要求。这是一个很难写的东西,因为既要有思想深度又不能超过2000字。据说有些遴选对象把它写成了对某个教学问题的反思,就显然不符合要求了。我对这个“教学反思”我理解为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总结,这样才不显肤浅。
问:刘老师,我读过您的《平实、简约、理性——我的教学风格》,您能谈谈您是如何凝练教学风格的吗?您评上特级教师与形成教学风格是否有关?
答:我记得闫德明教授曾经说过:教师无风格,何以立教?这大意是说有了多年的教学经验的教师,如果在教学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就很难在名师中占有一席之地。我认为,要评为特级教师当然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的形成首先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积累,我经常看到有些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说自己形成了教学风格,这显然为时尚早。教学风格的凝练既需要自己的深刻反思,也需要有高人指点。我的教学风格的凝练过程是在2011年参加佛山市广二师名师研修学习期间,在闫德明教授的指导下逐渐明晰的。2011年6月中下旬,我参加了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进行的“佛山市基础教育系统名师研修班”的研修学习。我聆听了著名教授刘良华、闫德明等专家的授课。闫德明教授“平实而深刻,严谨而轻松”的教学风格在他的课《教师的个性和教学风格》、《如何撰写“我的教学风格”》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让我理解了什么是“教学风格”。闫教授的这两门课程更是醍醐灌顶,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去提炼自己的教学风格,我的教学风格到底是什么。也开始思考如何抓住教学的根本问题,怎么提炼自己的教学风格,做一个有思想,有主张的物理教师。在我梳理和提炼自己的教学风格过程中,我认真观摩自己历年的课堂实录,反思自己的教学特色。主动听取同行对我的课评说。征求部分我的历届学生的感受。我通过自我反思、同行评说、学生评教、专家指导等环节,最终我提炼出我的教学风格是:“平实、简约、理性”。在我的教育风格凝练过程中我得到了闫德明教授的很多鼓励和帮助,2012年他把我的教学风格案例他主讲的广东省教师职务培训课程《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若干典型案例评析》。后来,他又把我的教学风格编入主编的“我的教学风格”丛书《如何形成教学风格——名师典型案例的多维解读》(中学卷)。闫教授也在他的很多讲座中经常拿我的教学风格作为案例分析,我的教学风格在全省范围有了广泛的影响。我想,这些在我后来评特级教师时肯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最近几年我也曾作为专家评委应邀到一些地方评选名师,发现是否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是否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是名师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至于如何凝练自己的教学风格建议大家好好读读闫德明教授这方面的书。
问:作为一线教师如何突出自己的特点?
答:关于特级教师的“特”我自己有以下体会。我深知,我是一名镇级普通高中的物理教师,单靠学生考试成绩和物理奥赛成绩想在众多名校名师中脱颖而出是不可能的。于是,我除了在自己的写上充分发挥特长外,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上下功夫。2006年我就开始在基于网络的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研究方面进行研究,主持完成了一个国家级课题并通过验收,在全区进行应用推广。2012年,我评为首批顺德区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后,结合当时学校的实际和自己的特点,我就选了一个“交互电子白板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融合”的项目开展研究。当时还没有出现交互一体机,交互电子白板却已经相当普及,但能高水平应用的人不多,很多教师想用但苦于找不到好方法,电子白板的使用率低。我和我的工作室团队不断在应用中探索应用规律,并且通过博客等形式与同行分享。当时很多老师总是想应用电子白板制作课件,再在课堂中应用,这给电子白板应用增加了麻烦,在电子白板应用上走了很多弯路。我们创新性地提出了不用电子白板制作课件而是以电子白板为工具融合教学资源应用于课堂的方法。我们的研究成果很快就得到区电教中心和教研室的重视,多次在全区中小学进行推广,电子白板应用的课例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后来,随着我的名气越来越大,我又分别应邀到广州、福建厦门和南平等地做专题讲座。2013年还被邀请到当时在华南师大举行的第二届全球华人科学教育大学上做论文报告。几年内我在省内外作的专题报告达20多场,培训教师数千人次。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名声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基层遴选特级教师的时候就自然容易被领导和专家的认可。
问:刘老师,您为评上特级教师准备了多久?作为一个年轻老师,应该如何为将来评上特级教师做准备?
答:对于年青老师我想说:“梦想总应该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其实,特级教师的修炼过程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从广义来讲我为特级教师准备了三十多年。从我从事教师工作的那一天起,特级教师就是我的梦想和追求。我记得,在我刚参加工作的80年代初我在新华书店就买过一本介绍特级教师的书阅读,可能那时候我的潜意识里就有了特级教师的梦,几十年来我一直为这个梦想努力,只是在早年感觉这个梦想还遥不可及。一直到了2013年以后,我自己有了一定的积累,加上有由于领导和朋友的不断鼓动,我的目标才明晰,才有了冲特级教师的信心,并为此做了扎实的准备工作。我当时就开始关注特级教师的评选条件并对照条件进行相关的准备,例如:着手整理书稿准备出版个人专著、继续撰写高质量的专业论文争取更多论文发表、积极应邀参加各地各级的专题讲座和报告、在已经形成风格的基础上精心凝练自己的教学风格,深刻总结自己的教育思想和主张等。到了2015年广东省第九届特级教师评选时,当时要么申报南粤优秀教师,要么申报特级教师,只能二选一。我权衡再三后还是决定直接向特级教师发起冲击。
问: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怎么才能通过层层推荐和评审成为特级教师的呢?
答:无论是特级教师还是正高级教师毕竟是极少数,要想通过学校、区县、市、省这四层选拔,确实很难。由于是差额选拔,上一级把推荐名额分到各地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都会把最有竞争力的教师选出来参加上一级的遴选,保证“成活率”。我认为要通过学校和区一级的选拔,最重要的还是要业绩突出,还要有区域影响力。简单地说要有名气,要在专业领域和同行教师有声望,要让各级领导对你的名字和业绩“耳熟能详”,才可能入各级专家和领导的“法眼”。要做到这些当然要靠自己的教学和业绩上的长时间积累。我的影响力就是经过多年和努力积累形成的。一直以来由于业绩突出我是各种“首批”:顺德区首批骨干教师、区首批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佛山市首批名师。特别是在2012年后,我以“顺德区刘朝明教师工作室”为平台,做出了显著成绩,研究的项目评为优秀项目,我自己被评为优秀主持人,逐步增强了示范辐射力和竞争力。
客观地说,目前这种特级教师的评选办法也有不合理的成分,有让个人荣誉不断叠加之嫌。作个通俗有比喻,就如我们开车上路运气特好一路绿灯就早点到达目的地。但如果就因为遇上一次“红灯”(有些教师可能因为缺省市级课题、没有市级荣誉称名或少论文著作中的一样),就很可能晚到达目的地。所以我清醒地认识到,能评上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并不完全代表自己水平有多高,只能说是“努力+实力+运气”的结果。也应证了那句古话:“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我的专业发展最快是在年过知天命之后,也说明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永远在路上,与年龄无关。
二、关于正高级教师
问:正高教师与特级教师有什么不同?
答:我在前面已经说过,特级教师是一种专业性非常强的荣誉称号,而正高级教师是中小学的最高专业职称,其专业性更强。广东省2013年前曾经在广州、深圳和佛山三地试点评选正高级教师。在全省范围内评选正高级教师始于2016年。正高级教师的指标由人事和社会保障部制订并分配到各省市,实行总量控制,广东省每年指标最多也不超过300个,各地市上送的候选人450左右。本着宁缺勿滥、好中选优的原则,广东省每年一般省级评审的通过率不到50%,全省评审通过总数在200名左右,每年都没有用完国家下达给广东省的300名指标。特级教师评审有了几十年的历史而正高级教师是最近几年才开始评的。正高级教师每年一评,而特级教师一般是3年一评。正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在评审过程中不是相互必达条件,但对评委的权衡会有一定的影响。
问:正高级教师的条件是什么?(2015年公布的广东省中小学正高级条件)
答:正高级教师的条件分基本条件和专业条件。基本条件我在此就不提了。而专业条件包括:育人工作、课程教学、教研科研、示范引领四方面。下面分别说明。
育人工作条件中“任现职以来担任班主任(主科老师)工作3年以上”是个硬条件,很多一线的教学线行政管理干部(教务主任和教学副校长等)可能会在这一条件上受限,建议及早准备。
课程教学条件除了具备常规条件外,至少还需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一项(俗称“教学条件三中有一”):一是被评为市级以上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二是被聘为高校或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并承担过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三是参加过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教材编写。
教研科研条件除了具备常规条件外,还需具备以下条件中的两项(俗称“科研条件四中有二”):一是近5年内主持一项市级以上本专业教育教学科研课题,通过结题验收或成果鉴定,取得创新性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并善于把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二是任现职以来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排名前3)的教学、教研成果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以上。三是任现职以来出版发行本专业教育教学类学术著作(本人撰写部分高中教师不少于10万字,初中教师不少于8万字,小学教师不少于6万字)。四是任现职以来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教育教学研究论文4篇,(高中教师:其中至少1篇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上,至少2篇为近3年发表。初中、小学教师:其中1篇为育人方面的论文,至少1篇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上,至少2篇为近3年发表。)。
示范引领条件主要要求在本区域学科教学领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经常参与组织学术活动,是同行公认的教育教学专家,对推动区域学科课程建设、教学工作或学校改革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示范引领的硬核条件有的两个:一是曾获得市级以上综合性荣誉称号。二是培养2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或市级以上获奖的青年教师。
事实上,上述条件能达到越多,级别越高,肯定评分越高,就越容易通过评审。
问:如何准备正高级申报材料?
答:正高职称的申报材料准备非常重要,每年一般要求九月份提交材料,至少要提前半年做准备。建议做材料要注意几点:一是自己的业绩要尽可能量化,用数据说话;二是尽可能表格化,让数据直观形象,一目了然;三是材料一定要真实,佐证充分,所有的复印材料一定要有学校、区教育局公章,有“与原件一致”审核人的签名;四是该个人和领导签名的地方绝不能漏。在材料完成后建议请经验丰富的人帮忙认真检查一次。纸质材料整理好后不要急着装订,要经区教育局审定盖章后再扫描为PDF文件,进行网传,最后才是对纸质材料进行简单装订即可,过度包装没有必要。
问:在市级考察环节要做什么准备?
答:正高级教师候选人由区级教育局推荐,市教育局组织专家考察。考察环节包括:核实材料、听课、师生和领导座谈会等。要十分重视上课,精心备课,上好这堂课。课堂要有创新性,也要有学科特色,能突出自己的教学风格。考察环节是量化评分的,市级教育局会把全市候选人按考察评分的得分由高到低排名上报省教育厅,供省厅参考,若排名靠前对最后的省级评选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问:答辩环节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答辩是评审过程的最后一环。答辩共15分钟左右,前面5分钟左右自我陈述,对自己任副高后的主要工作业绩和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方面的内容展开陈述。后面约10分钟回答专家的提问,专家一般会针对材料进行提问。例如,专著和论文的主要观点,教科研成果的要点等,也有可能对常规教育教学问题提出询问。答辩也是占一定的分值的,要好好准备。但由于问题的偶然性太大,很难准备到位,主要还是靠平时的积累。我自己在答辩环节时事先准备的问题都没有用上,全靠临场发挥了,自我感觉不太理想。
三、关于“特支计划”教学名师
问:什么是“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入选的条件是什么?您是如何入选的?
答:这要从国家的人才计划说起。2012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11部门启动实施“国家‘万人计划’”。目标是用10年时间,遴选1万名左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特殊支持——这就是国家的“特支计划”。2014年广东省为了培养“国家‘万人计划’”后备人才出台了广东省高层次人才培养特殊支持计划——广东省“特支计划”。这个计划的省级高层次人才包括了3个层次9类人才:第一层次为杰出人才;第二层次为领军人才;第三层次为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就属于第二层次的领军人才中的一类,每年全省评选举出30名“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其中本科大学、高职院校、基础教育(中小幼特)各10名。特支名师的条件和特级教师及正高级教师的差不多,还是要求爱岗敬业,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思想和方法有重要创新,有突出贡献。但是,条件要求更高,毕竟是每年在全省一百多万的中小学教师中只有10名幸运儿入选。我是2016年个人申报,经层层选拔后,通过严格的面试答辩幸运入选。曾有不少人问过我,你是凭什么入选的?我想可能还是因为我能够在教学、课题研究、著作、高水平论文、创新与特色、辐射影响力等方面全面发展,再加上运气比较好吧。事实上,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才是我们教师的最高追求,也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最高荣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一般是在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中产生。现在要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通常还要有获得过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这个条件,我离这个要求还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