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小结,画龙点睛
(2018-09-10 16:09:10)分类: 教学反思 |
巧妙小结,画龙点睛
本工作室成员 梁光佐 (工作单位:顺德区杏坛林文恩中学)
【摘要】:笔者在自己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反思了课堂小结在提高教学有效性上所起到的作用,作了一些尝试和研究,取得比较高效的教学效果。并总结出了六种精彩有效的课堂小结形式,对课堂教学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课堂教学作为学科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每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堂完整的、精彩的物理课应该是“有头有尾”的,不仅要重视新课的导入,也要重视课的结尾。但奇怪的是在日常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况:教师的导入扣人心弦尤其是公开课的导入更是绞尽脑汁,整节课学生热情投入,问题探究也深入浅出。而临近下课却草草收场:或是来不及进行课堂小结,或是由教师的几句话一带而过,或是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等套话,形式也大多千篇一律,让人感到虎头蛇尾,课堂效率无形中打了折扣。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课堂小结能称其为“精彩”?如何精心设计出精彩的课堂小结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谈几点看法。
一、充分认识课堂小结的作用
很多教师不重视课堂小结的原因之一是他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堂小结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1.课堂小结有助于发挥近因效应[1]。心理学表明:在记忆包括三个以上的一组知识时,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知识只受一次干扰,即第一个知识受后面知识的一次干扰,而当中的知识却受前、后知识的两次干扰,这种前、后两头的知识因受干扰少而容易巩固的现象,叫“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心理学关于“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研究证实:人们要记住在排列顺序中居首位或末位的记忆对象所花费的劳动量,比记住在排列顺序居中的记忆对象所花的劳动量约少一倍。所以,有经验的老师总是把重点的知识放在授课的前、后两个位置。根据这个理论,精彩的课堂小结可以把一节课诸多的教学内容系统概括、深化,便于学生记忆,这就发挥了近因效应。
2.课堂小结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要领。就某一节物理课而言,由于时间关系,许多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往往掌握得比较零散和不牢固,另外物理需要记忆的知识又比较多,易混淆的知识点也不少,当前物理教学中不少学生共同的反应是物理“学得会,不会应用”“概念易混淆”,慢慢地就滋长了畏难心理。而概括性较强的精彩课堂小结恰恰可以去繁就简,促使学生把课堂学习中获取的各个知识重点加工、转移和储存,使其与大脑中储存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组成有序的结构,达到帮助记忆、突出重点、辨析明理、理顺思路之功效。既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容易与旧知产生联系,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巧妙的课堂小结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画龙点睛,不容轻视也!
二、巧妙的各种课堂小结形式
与精彩的导语设计相比,大部分教师在课堂小结上花费的心思要少得多,在实际操作中也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大多只是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再简单地重复一遍。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小结精彩起来呢?笔者通过学习和实践,发现课堂小结其实大有文章可做,而且不同类型的小结形式有着各异的功能和操作要求,其类型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及教师的个性等变量的不同而调整。总结出来几种巧妙又有效的课堂小结形式与大家分享。
1.串联法
串联法小结就是运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方法,帮助学生把新学知识形成系统或纳入已有知识的系统中。这个方法在电学知识模块特别好用。一般建议抓串并联为主线,从串联出发,依据新学的有知识之间的关系串联成线。如《电压、电阻》、《欧姆定律》这两节的小结。
2.悬念法,
学生的思维培养是需要我们有意识点滴培养起来的,课堂小结在这一块也能贡献力量。课堂小结完全可以不限于新课内容的概括,甚至能为后续课程的教学和为激发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习能力“铺路”、“搭桥”。这时我们不妨选择悬念法课堂教学小结:在概况新课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延伸,从而巧妙地引出某些既与新课联系,又与下一次或以后授课内容有关的新问题,让学生欲答不能,欲罢不忍,从而巩固本节内容又为以后的教学创设悬念,埋下伏笔。例如,在讲《平面镜成像》时,先让学生小结成像规律:等大,等距,垂直,虚像,然后提高音量问:“如果这个镜面是透明的,它会反射吗?如果有反射那还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学生的思路就被打开了。下节课咱们好好来研究研究。”程度好一点的学生听完这段小结岂能罢手?
3、首尾呼应法
写文章讲究首尾呼应,讲课也是如此。在新课的引入时设置一些有思考价值的主问题或趣味实验,但是不要揭示答案,而是激发学生通过学习这节课自己找到答案。于是学生自然带着兴奋、迫切学习,新课快结束时,学生个个抢着来揭秘,尤其是揭密趣味引入实验,学生更是开心。例如:在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先人人都有二部照相机的故事入(本故事由老师绘声绘色讲出,不必打出,目的激疑,设置悬念),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来但又做神秘装“欲知详情如何,请听本会分解!”学生个个兴致勃勃,想通过这节课学习把谜底找出来。上完新课后,首尾呼应,“我们已经学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现在谁可以超过诸葛亮给我们指点迷津呀?”学生个个摩拳擦掌,抢着回答,课堂效果相当好。既强化了重点、又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还带动了课堂氛围,何乐而不为呢?
4.共性归纳法:
共性归纳法就是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各知识点的共性,方便记忆和理解。物理的知识比较零散这是众所周知的。归纳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创造性,让他们自己提出猜想和假设,这样一来,他们就知道从选取元素中提取某种共同属性。如果猜想和假设出错了,可以重构或修正。例如“探究声音是怎样发生的”,教师只抛出问题,不告诉学生具体解决途径,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鼓励和启发:如物体发出声音与不发声音的状态一样吗,仔细观察过吗?等等。但是猜想和假设这一任务必须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一旦完成了,由于有了明确的目标导向,他们归纳时就会积极寻找他们所想得到的元素的共性,归纳法的积极效用便得以体现。教师的这种启发也会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逐渐掌握科学发现的正确方法。
5.口诀法
口诀法是指把难记忆难理解的某些知识点规律归纳小结成琅琅上口的口诀,帮助理解和记忆。道理好比小时候学唐诗,老师告诉我们“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实践证明,这种口诀小结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提高课堂的吸收率。例如:在《质量》这一节,指导学生用口诀的方式归纳天平的使用方法:一放平,二调零,三转螺母成平衡,一边低来向另一边转,针指中线才算完。左物右码镊子夹,游码最后调平衡,砝码游码加起来,物体质量测出来。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记住了。
6.讨论小结法:
离下课几分钟,设置短时间的讨论、争辩,不仅打破了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辨析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例如讲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这节内容时,可最后设置几个问题进行5分钟的讨论:1)、增大液体的表面积,蒸发速度一定加快?2)增加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蒸发速度一定加快?3)增大液体的温度,蒸发速度加快?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争辩,自然越辩越明。既无形中把影响因素中易出错的知识点归纳出来,又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老师则只要鼓励、及时点评就好了。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如果想让课堂小结真正发挥作用,只是创新形式还不够,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放下架子,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是前提
2.教学相长,发挥师生互补优势是保证
3.灵活运用小结形式是关键
4、相信学生,大胆放手。
四、结论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四十五分钟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彩的课堂小结能起着“画龙点睛”的功效,切忌流于形式。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因此,物理课堂小结远不止这几种,且不是固定不变的,笔者只是在抛砖引玉。课堂小结教学要想做好,要求教师心中有数,平时多留意,备课时就要把课堂小结的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备好,这样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才不至于被“正课”挤掉。这样课堂小结会排得更丰富多彩、更具实用意义,何愁课堂不有效呢?
参考文献:
1.《认知心理学笔记》 上海人民出版社
2.《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