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目光

标签:
转载 |
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目光
网上几幅山村教师目光灼灼的照片,让我的心久久的不能平静,他们的目光并不是在责怪谁,而是一种坚韧的执着和笃定的淡然。正是这些纯朴的乡村教师,用山泉一般的心洗濯着山里孩子的灵魂,用既能拿笔也能操镰的粗糙的大手书写着人间的大爱。这里有因常年背小学生过河,刺骨的高山雪水无情的吞噬了他的双腿而造成终身残疾的重庆市巫溪县皂角乡下泽村校赵世术老师,有坚守山村小学三十六年,培养五千多名学生的残疾教师曹建设,有脸部严重烧伤,双手残疾的女教师俞小英,有独臂教师邵军。这些普通的山里人,既有着大海一样的胸怀,也有小溪般的沉静,他们心如止水,如山路上的一颗石子,但却把人性的真善美诠释的淋漓尽致。他们质朴的像一颗山里的菠萝树,对于自己的付出就像山前的溪流,从未想获取什么。他们的坚韧和执著又如山里的花岗岩,铿锵有力,坚韧无比。
对于他们社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当金光闪闪的奖章挂在他们胸前的时候,我不知他们在想些什么,是荣誉还是山里破旧的校舍,而这些荣誉能否改变他们生存的环境。对于这些回答是肯定的,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将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生活学习的环境,将随着组织上的关怀和慈善家们的施舍逐渐的好起来。我所关心的是有多少个赵世术,有多少个曹建设,有多少个俞小英还不被人知晓,他们的窘态、困境又有谁去为其分忧?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优秀的山村教师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崇高的理想,他们为了下一代能够走出大山,告别贫穷而将自己的一生全部的奉献给了山里的教育事业,他们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歌可泣,可怜可悲。
纵观中国的历史,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和现今飞速发展的高科技领域,都是以文化为支撑点的,没有知识一切都将回到原始阶段。中华民族崇尚文化,也有文化兴邦,知识强国的理念,但是我们应该拍拍良心,在现实的中,我们究竟做了多少?不是吗?一个处级小官坐骑的价值就可以抵一所小学,一顿饭就是一个山村教师一年的工资,一个大款手里攥着的手机足可以建一间教室,一个三级的歌星,上台扭动几下,嘴巴也只是张了张,连个声音都没有发出来,其收入要比一个山村小学一年的经费还有高出几倍。想一想谁的心里能舒服。凭什么付出的总是那些贫困的山村教师,受罪的总是那些山里的孩子。难道他们就不能拥有和别人一样的的享受吗?
人不能总是生活在感性的世界里,更不应该总是用一种所谓崇高的理念喋喋不休去教育别人,生活是有血有肉的,锅碗瓢盆柴米油盐酱醋茶是要用汗水去换取的,没有免费的午餐。谁人不想香车美女,谁人不想吃香的喝辣的,谁人不想高官加爵,谁人不想寝食无安,颐享天年。但唱高调能解决山里的贫穷,能解决孩子们四面透风的教室吗?
世界上最公平的是阳光,我们应该向阳光一样把爱洒向最需要的地方。对于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应该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少搞一些政绩工程,少出一趟国,少请一顿客,把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对边远山区教育事业的投入,持之以恒,在不远的未来农村的教育事业就可以得到改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脊梁,也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基石,我们应该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的去呵护它。
我觉得这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精神境界令人敬佩,但我不希望有更多的赵世术,俞小英的出现,因为一个gdp总量在世界排名第二的大国,不应再在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和提高全民教育上,靠优秀的榜样去引领,靠牺牲他们的健康去换取。因为这是不公允,也是悲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