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不管是线上消费还是线下交易、不管你买的是什么商品还是享受了什么服务,归根结底都只有一个结果:钱没了。为了拯救人类,请好好看看这些生动的教材吧,虽然不一定都是反面的,但都足以引起你的思考。认真点,反省的时刻到了。
总体来说,我是一个不太细致的人,总是毫无理由地相信自己什么事儿都会干,起码上手摆弄两下就都明白了,所以我从来没有养成过新电器到手先看说明书的好习惯,为此从小就挨了不少骂。
可是这个习惯到现在也没改掉。前一阵北京雾霾特别严重,我就给我妈买了一台空气净化器,到家以后还是什么说明都没看,插上就用,结果发现噪音特别大。我一下就气坏了,明明买的是静音版,比普通版要贵200多块钱,结果这玩意打开就跟东北风吹过垃圾场一样哗啦呼啦乱响,还带着一股浓重的塑料糊味。
我是一个非常直率的人,当下就给了淘宝卖家一个差评。然后第二天,客服打来电话说,亲,那里边有个过滤棉芯,您可能得把棉芯外面套着的防尘塑料袋解下来。
按说就这个智商,我最好就别碰那些不熟悉领域里的东西了,可是我偏不。最近我得了一笔数目不大不小的横财,就算是继承遗产吧,然后我就打算学学成功人士,给自己理一个财。听人介绍后,我下载了某理财公司的 APP,把钱转了进去,然后就开始寻找合适的理财项目了。
所谓 “合适” 的理财项目,对于我这么一个毫无投资经验,也懒得看各种条约的人来说只意味着两个特点:短期,以及高回报。一般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年利率不过3%到4%,高一点的5%上下,还得整存至少一两年不能动,非常不值。而前几年比较火的余额宝现在也不行了,虽然随时可以支取,但每万元日收益还不到5毛钱。于是我就梦想着能找到一款年化收益率在10%左右、期限越短越好的理财产品。
然后我就在这个国内著名的理财公司的产品列表里找到了这么一款。上面写着预计年化收益率9.8%,期限6个月,也就是半年。我大概一算,半年后我这笔钱所获得的收益,差不多能相当于4个月的工资,而我,却一-天-都-不-用-去-上-班!
还有比这更值得让人动心的事么?于是我注册、转账、买入,不到10分钟后,我就投资了几十万元。

真没吹牛逼,这还不是全部呢。在之后的大约两个星期内,我几乎每天都会打开这款 APP,看看利率浮动的示意图,虽然我也根本没搞明白这个浮动的依据是什么,反正就看着那条横线有涨有跌,总体依然维持在 “预计收益” 的范畴里。
与此同时,我几乎每天都会重新计算一下六个月后我大概能够收获多少钱,于是喜从中来,无法控制地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有钱人,至少每月可随意支配的零花钱翻倍了。于是在半个月之后,我把那笔横财里剩下的几十万都从余额宝里取了出来,全部买入了这款理财产品。
同时,在这种计算出来的喜悦中,我开始疯狂地消费。说是疯狂,其实也还好,只不过是买了一堆在淘宝收藏夹里躺了很久、并不那么需要、可买可不买的非生活必需品(当然,给老婆买的包不在此范围之内,特此声明),然后计划着半年之后收到本金加收益的全款后,打算去哪儿看看房子 —— 我甚至为此还下了一个租房买房的 APP,一般会在当晚睡前例行的再次计算完收益之后打开它,憧憬一下新生活。
然后就到了水逆。水逆大家都知道,星座术语,水星逆行,就是让你发现自己到底有多傻逼,让你的生活充满悔意的一段时间。我记得每年大概有四次,每次为期三个月的时间都是在水逆。水逆的时候,人们通常会做一些平常不太会做的事情,然后就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引发一系列地动山摇,接着进一步感到后悔。总之,我就是在水逆开始的第二天晚上,再次打开了那款理财产品的 APP,然后突发奇想地计算了一下它给我汇报的 “本月收益”。
说是突发奇想,其实这事放在一般人身上,估计第一时间就做了。但我毕竟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除了计算我想象中的收益之外,其他数字都不太会仔细看。然而我当晚鬼使神差地查看了我的本月预计收益之后,发现只有不到两万块钱。我有点纳闷,然后继续往下看,结果发现总共六个月的收益加起来,大概不到十三万。
奇怪,这十三万是从哪儿来的?因为按照我之前的计算,我的收益应该是十万左右,怎么凭空又多了三万?我特别高兴。但我又一想,好像不对:三十多年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世上没有这么甜蜜美好的喜事等着我。我越想越不明白,因为除了这 “喜从天降” 的十三万之外,我本金的那几十万去哪儿了?等等,我这是在理财,还是在散财?
我终于想起来,应该仔细看看投资这款产品时的产品说明中那一堆密密麻麻的汉字。可是看了之后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上面虽然写着 “计划有效期6个月”,但后面还有一行字,说的是 “项目期限36个月”。我当时就蒙了,算了一下,36个月就相当于3年,六六三十六,就是六个半年 —— 所以这他妈36个月是怎么回事?

我仔细回想了当时冲动购买这款理财产品时,虽然我使用手机 APP 在确认买入时的确看到了这个项目说明,但因为不想这个宝贵的理财机会被别人抢走(一般这么高收益率的产品很快就会被一抢而空,数量有限),而且毕竟用手机看那么多字太费劲,我就没太仔细(或者说根本没有)阅读这个产品说明。现在当我静下来重新打开它的说明时,发现里面明明白白地写着:期限是36个月,也就是三年。
我感觉上当了。于是我跑到这个理财公司同名的百度贴吧,搜索关键字,结果出来了一片骂声。大家都在抱怨被这家公司给忽悠了:“明明半年的产品,买完才发现是三年。” 不过我也发现,但凡这样发帖泄愤的,全都是刚刚开始理财的新手;而每个帖子底下也都会有老会员不厌其烦地解释说,这个理财产品在说明里写的很清楚,前六个月内的收益是9.8%,然后转为另一款低利率的理财产品,也就是说算上剩下的30个月,平均收益绝对到不了9.8%。而且他们通常还会在后面补上一句:“买理财产品之前不看说明的吗?真以为半年内有9.8%这么高的收益,做什么梦呢?”
是啊,我他妈做什么梦呢。就这样,我理想中半年后的收益要拖到三年后才能拿到,而因为幻想自己成了一个有钱人,我为这种没有根据的计算所花出的工资存款,是不是也应该从这三年后的收益中减去?这一次我真切地感觉到买东西之前不好好做功课、使用之前不仔细阅读说明书所带来的痛苦了。这不但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我依然成不了有钱人,而且很有可能买房的计划又得被搁置了。

然而我真没有理由去责怪任何人,这款理财产品虽然确实有欺诈嫌疑,但也仅限于新闻标题党的范畴,因为在如果你在确认购买之前如果仔细阅读了产品说明的话,是肯定不会上这个当的。或者我应该在购买之前就先去这个百度贴吧里看看别人怎么说,多花时间做做功课也比这个机会被别人抢走强 —— 事实上我当时认购成功的时候,还曾感叹手机 APP 真是方便,甚至产生了一种在天猫双十一抢购时的快感呢。
这个教训让我明白,像我这么一个根本不会动脑子的人就别梦想着靠理财投资一日暴富了,工资也省着点花吧,让淘宝收藏夹去死 —— 事实上我当晚在关掉百度贴吧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删除了购物车里全部商品。因为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这个人人都在理财的时代,真正的高收益机会显然不会给每个人都准备一份的。
传说中那些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背后不是隐藏着同样高风险的变数,就是经过了某种伪装后的遥遥无期,而这些东西显然根本不适合我这样的人去 handle。恐怕对我来说,买彩票都比学人去理财要更靠谱一点,起码我大概知道彩票背后的唯一规则:不用动脑子,靠运气就行了。
而我最终也明白了一个事实:比起那些去银行排队买理财产品的大爷大妈,我唯一强一点的地方,也只是在于会用智能手机罢了。
作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理财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