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2018-11-13 17:41:18)
标签:

旅游

原创摄影

扬州

何园

寄啸山庄

分类: 园林庭院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园名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之意,是一处清代的汉族古典园林建筑,被誉为“晚清第一园”。何园由清光绪九年(1883)何芷舠所造,其中,片石山房系石涛大师叠山作品,堪称人间孤本。其原址为乾隆年间古园,名双槐园。何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的徐凝门街66号。曾在何园寓居过的名人有很多。著名国画大师黄宾虹,他六次来扬州,寓居在骑马楼东一楼。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曾寓居何园五年多,其旧居在骑马楼东二楼。何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20个重点公园之一。

园主何维键 1835—1908),字汝持,号芷舠,祖籍安徽望江吉水。其家族为与北洋大臣李鸿章、光绪帝师孙家鼐进退与共的姻亲三大家族,从同治六年(1867)起,何芷舠历任湖北武昌盐法道、湖北督粮道、湖北按察使、湖北汉黄德道兼江汉关监督等职。1883年,何芷舠由湖北任上辞官退隐到扬州,建造了晚清时期独具特色的私家园林寄啸山庄,俗称何园。1901年,他携家眷移居上海,从事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活动。1908年病逝于上海。

何园最大的特色便是其串楼与复廊的构思之巧。它们将东、西二园与住宅连为一体,即有局部美,又有整体美;串楼上下回环,游人循楼漫步,景物推移,一路变幻,耳目常新。这种精妙的设计,是扬州园林的代表作,不愧为清末园林的杰出代表作品。

何园的范围并不甚大,然其布局宽敞而不局促,从游览的角度上讲,变动观为静观,极负层次感,比较以前的园林而言,有很大的提高。何园的总体布局分为东、西两部分,以两层串楼和复廊与前面的住宅连成一体。东园的主要建筑是四面厅,为一船厅,单檐歇山式,带回廊,面阔15.65米,进深9.50米。厅似船形,四周以鹅卵石、瓦片铺地,花纹作水波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西园空间开阔,中央有一个大水池,楼厅廊房环池而建。池的北楼宽七楹,屋顶高低错落;中楼的三间稍突,两侧的两间稍敛,屋角微翘,形若蝴蝶,故而俗称“蝴蝶厅”。楼旁与复道廊相连,并与假山贯串分隔,廊壁间有漏窗可互见两面的景色。池东有石桥,与水心亭贯通,亭南曲桥抚波,与平台相连,是纳凉之所。池西一组假山逶迤向南,峰峦叠嶂,后有挂花厅三楹,有黄石假山夹道,古木掩映,野趣横生。何园中的水心亭(有人称戏台),是为了巧用水面和环园回廊的回声,增强其音响的共鸣效果而建的,以供园主人观赏戏曲和歌舞之用。

何园虽是平地起筑,但却独具特色。通过嶙峋的山石、磅礴连绵的贴壁假山,把建筑群置于山麓池边,并因地势高低而点缀厅楼、山亭,错落有致,蜿蜒逶迤,山水建筑浑然一体,有城市山林之誉,是扬州住宅园林的典型。园中的植物配置也独具匠心。半月台旁的梅花、桂花、白皮松,北山麓的牡丹、芍药,南山的红枫,庭前的梧桐、古槐,建筑旁的芭蕉等等,既有一年四季之布局,又有一日之中早晚的变化,极尽人工雕琢之美。

    这里还有冠盖中国造园艺术的四个“天下第一”, 三处位于西园。“天下第一廊”指的是何园的复道回廊。复道回廊分上下两层,或直或曲,贯穿全园,全长1500多米,被誉为中国立交桥雏形。而复道回廊上的花窗被称为“天下第一窗”。造型阔大,气宇轩昂,绕廊赏景,步移景异,是园林花窗中罕见的极品。“天下第一亭”指的是以水池居中的西园池中央的水心亭。水心亭是一座中国仅有的水上戏台。在上面轻歌曼舞,可以巧妙的借助水面与走廊的回声,起到增强音响的共鸣效果。位于园东南的片石山房称为“天下第一山”,在石涛大师叠石人间孤本的腹内,藏有一座石屋。石屋有两间,东西都有洞门出入,盛夏酷暑,烈日炎炎,这里便成了养心消暑的绝佳之处。

1:下图:何园,又名“寄啸山庄”大门。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2: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3: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4:下图:在大门右侧墙壁上刻有罗哲文题写的“晚清第一园”。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5:下图:罗哲文(19242012.05.14),四川宜宾人,中共党员,中国古建筑学家,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原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40年考入中国营造学社,师从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等。1946年在清华大学与中国营造学社合办的中国建筑研究所及建筑系工作。1950年,先后任职于文化部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文物档案资料研究室、中国文物研究所等,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维修保护和调查研究工作。20125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6: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7:下图:进入何园的东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何园的后花园,整个后花园分东、西两部分。眼前就是后花园东部分。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8:下图:在风火枇墙当中有一月洞门,门额隶书石刻“寄啸山庄”。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9:下图:“寄啸山庄”,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之意,虽是归隐之语,但匾额上的那个遒劲有力的“啸”字似又寄意主人未竟的心志与未舒的情怀。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10:下图:进得门内便是一座精巧的小石桥,迎面就是牡丹厅。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11: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12:下图:牡丹厅迎面山墙上嵌有“凤吹牡丹”的砖雕,牡丹厅因此而得名。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13:下图:“凤吹牡丹”砖雕。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14: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15:下图:船厅——桴海轩。形似船只,轩前以鹅卵石、瓦片拼作水纹状图案,使人有如居水上之感,园主何芷舠一生与船紧密相连,故此轩“窗开四面,地铺波纹”。廊柱上有一幅对联“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16:下图:在船厅后侧风火墙上紧贴墙壁堆叠着一组长达六十余米的“帖壁假山”, 上有盘山蹬道,下有空谷相遇,水绕山谷,山上有月亭。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17: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18: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19:下图:西园以水池居中,池中央便是水心亭了,这座水心亭是中国仅有的水中戏亭,专供园主人观赏戏曲、歌舞和纳凉赏景之用。《红楼梦》、《还珠格格》、《毕升》等一百多部影视剧把此处作为影视基地。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20: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21: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22: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23: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24: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25:下图:如果说东园是后花园的序幕,则西园则是后花园的主体。走入西园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就是那贯穿全园的复道回廊,全长1500多米,被誉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型。复道,就是在双面回廊的中间夹一道墙而形成,起到分流作用。回廊,扬州人俗称串楼,分上、下两层,它将东园、西园、住宅院落都串连在一起,游客即使在雨天,也免遭淋漓之苦,尽情欣赏全园美景。廊的东南两面墙上开有什锦洞窗和水磨漏窗,绕廊赏景,步移景异。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26: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27: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28: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29: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30: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31: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32: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33:下图:翰林公子读书楼是何园文脉的象征。何氏家族从何芷舠父亲这辈起通过科举作了大官,留下了厚学重教、诗礼传家的门风。先后出了祖孙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画家、姐弟院士。何家大公子何声灏当年在此十年寒窗苦读,最后高中翰林院的庶吉士,实现了何家祖孙翰林的盛况。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34: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35: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36:下图:水池的北面是主人用于宴请宾客的宴厅,因厅角昂翘,像振翅欲飞的蝴蝶,故称蝴蝶厅。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37: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38:下图:蝴蝶厅堂中由陈平于2013年书写的匾额“蝴蝶厅”。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39:下图:“蝴蝶厅”,前款:癸巳春日。后书半山陈平。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40:下图:陈平,山水画家;男,汉族。1961年生于江苏省仪征市。1981年毕业于扬州市工艺美术学校,师从鞠伏强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扬州市书画院副院长)。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41:下图:匾额下是一幅刻漆上彩画《中秋佳庆图》,由孔欲清在1985年七十六岁时和学生合作制成。画旁对联上联“秋华净天宇:”下联“澄彩照高楼。”上款:乙丑岁十月集唐人诗句。下款:孔欲清制于扬州梅岭。

孔欲清(1909-1987),扬州江都人,漆器工艺师,1955年扬州漆器厂创办人之一。孔欲清的刻漆技艺功力深厚,细致入微的刀工令人叹为观止。其代表作《郑成功收复台湾》大地屏,在1972年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获得广泛好评,后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台湾厅内。1978年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由他领衔制作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大地屏再次赢得了广泛赞誉。1985年,在他76岁高龄时,还和学生合作制成刻漆《中秋佳庆图》中堂,现被珍藏于扬州工艺美术馆。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42: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43: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44:下图:池的南面有一座湖石假山与水心亭隔水相望,这座假山在建园意境上来观察体味,不由得让人领会到“空山新雨后,天清晚来秋。明月松尖照,清泉石水流。”的意境。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45: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46: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47: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48:下图:玉绣楼为主人起居之主要场所,由前后两座砖木结构二层楼相连而成,玉绣楼二楼是何家小姐的闺房,有小姐的卧室、书房和琴房。一百多年前,何家的老少主人们,就在这样的一个园居空间里一幕幕演绎他们的人生故事。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49: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50: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51: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52: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53: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54: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55:
江苏扬州——何园(1)之寄啸山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